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梧槐 《新闻天地》2004,(11):30-32
这是一家“生命共享”网站,也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为器官移植提供信息交换平台的专业网站。“用我的肝换你的肾!只要您或您的亲人,在能捐的器官中捐出一个来,您同时就能得到别人为您捐献的器官。来吧,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这是“生命共享”网站的爱之箴言。  相似文献   

2.
吴伯勇 《大观周刊》2012,(45):290-290
“倾听”作为现代学习和交流的一种必备的手段,直接影响到人的发展。其有二层意思,一是“倾”,大胆的说,让别人清楚明白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是“听”,认真地听,让自己明白别人的意思。学会倾听.一方面是通过交流,获取知识,达成共识,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对别人人格的尊重,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的集体氛围,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今日歌者     
可力 《兰台内外》2005,(4):63-63
“不灭的爱我不愿今生有遗憾,没有别的人能让我再想念,不灭的爱情愿在拥有你以后,别人怎么说,我都可以忍受。……”不老歌王谭咏嶙的这首老歌,总在心中游荡,有些感伤,有些动情。就在眼前不远处眺望着心中花月。……  相似文献   

4.
我是记者     
我是记者。于是就遭人羡慕遭人喜欢遭人讨厌。只是干记者这活的基本功,除了手快腿快脑子快之外,还有最要紧的一件,就是“脸皮要厚”。年头儿一长,对好些事都有些满不在乎,尤其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可是1995年夏天的一件事情,却至今使我心里很内疚。那是六月初吧,孔繁森事迹报告团来成都,要在锦城艺术宫作一场报告,领导让我去采访,说是无论如何也要抓个好新闻回来。我们还预先设计了一个方案,说是搞广播的就采访同行,采访那个叫卓玛的播音主持人,这样角度新一些,容易“出彩”。可是一到现场,才发现任何“设计”都是白…  相似文献   

5.
我就是圈子中的一员,我既给别人设过圈套,也掉进过别人给我设下的圈套。所以,读者总能在书中找到一些他们自己的影子,读到让他们会心一笑的细节,所以能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座右铭     
我是一名军校学员,学习、训练之余总爱舞点文、弄点墨。一不小心,在当地报刊上偶见了几篇拙作,由此便有人称“秀才”,有人唤“文人”。最“可恨”的是,巾队领导也如获至宝,委以“队宣传部长”之重任。开始心里一个劲发怵,最终撮着自己的头发根才勉强将脖颈挺直,干就干吧!于是,选了一批“弟子”,开始在文字海洋里游荡。不久,稍稍有些“成果”,自觉不自觉地就令别人看着“高昂”了许多,一些并肩战友也敬而远之了,这是最让我担心出现的事情,也清楚这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我尽情的使自己暴露笑脸,但总还有很多风言风语由远而近…  相似文献   

7.
如何写活、写深、写好新闻通讯,一位资深记者在多年的写作和讲课中,总结了两句话:“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把自己“写进去”,就是要求作者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抓取第一手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先进入角色,融入其中,才能够把别人生动地展示出来。这两句话,对通讯写作及其它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艰苦努力才行。特别是把“我”写进去后,文章中还似乎看不到“我”(作者),那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有人说,“一个记者如果把‘我’写得很…  相似文献   

8.
油水与汗水     
胡四海 《新闻三昧》2006,(12):56-56
有的通讯员写稿,光想从别人那里捞油水。一种人是利用网络信息,在网上下载资料、整合资料;另一种人是在报刊上寻章摘句,东抄西凑,据为己有。这两种人从媒体上捞“油水”,是侵犯著作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还有一种人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他们写文章总爱与人合作,靠与别人合作过日子,从他们发表的文章来看,多数是与别人合作署名。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自己负责这项工作,规定下面通讯员的稿子,必须要经过单位“审查”,否则就不能评奖评先,这是设卡捞“油水”;再就是从公文里捞“油水”,靠会议简报、工作总结、先进事迹材…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两住女老师都是孩子的母亲.她们一定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了让处于危险中的孩子能够继续享受母爱、让这些孩子的母亲能够继续爱自己的孩子,两住女老师义无返顾地选择成全孩子们的爱,放弃对自己孩子的爱,这是一种何等的大爱啊,她们又何尝不是爱之大神!  相似文献   

10.
他先后考入北大清华,又因个人原因而两次退学。今年他又以677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他就是四川南充考生张非。可此时,网上到处流传他是反复退学考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职业高考生”和“考霸”,以此牟取巨额奖学金。面对别人扣给自己这顶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的帽子,张非称赚钱牟利纯属无稽之谈,他只是在拯救深陷网毒的自己而已。那么,究竟是赚钱牟利,还是自我拯救呢?  相似文献   

11.
这个题目似乎有些别扭:“业务尖子光荣”就行了呗,还“让”个什么?对不住,我这个“让”字是说给新闻单位的领导们听的。他们不“让”,业务尖子怎么“光荣”得起来?说起来,鼓励编辑、记者在业务上冒尖,是个绝对正确的命题,因而不值一谈。其实,这个老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尽管业务尖子是客观存在,但是许多人对这个词儿讳莫如深。有些人知道这一个单位如果崇尚起业务尖子,遇到晋升、提拔这类好事就没他们的份,于是睁着眼睛和稀泥,来一句“人各有长短”,把业务尖子摁得和他一般差不多;有些领导深知抬举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工程》2004,(11):30-31
原本预计10月安装完毕的21T系统.确实分两批从国外进口。“他们的设备出口可能出现了问题。”一位参与竞标的IT厂商说道“而且我听说.为了能够让美国人放心.避免他们担心这套设备使用在其他领域.气象局还要签署某些安全协议。”这种做法.让人们不得不回忆起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严格限制高性能机群出口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张宁 《军事记者》2012,(6):70-70
有幸到军报编辑部学习.能够翻阅许多通讯员的来稿。不过,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读一些过去名字时常在报纸上“闪光”的通讯员稿件时.真觉得那些稿件不如他们过去的见报稿写得好。我问编辑老师.是不是通讯员的来稿都是这个样.后经编辑修改润色后才变“好看了”。编辑老师告诉我,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报道员平时一味忙着写稿.不注意学习.肚子里的那点知识渐渐掏空了.所以写的稿件越来越没味道。  相似文献   

14.
行善有好报     
茄备君 《新闻世界》2006,(11):54-54
有位老师给小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老师最后公布答案:盲人打灯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手里提着灯,心中也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一盏为别人着想的明灯.老师又说,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聪明之处是“自知自己无知”,可惜这句话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恰恰相反,从古到今,人们都忙着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心里对自己说:“我怎么会无知呢,只有傻瓜才无知!”当流行歌曲里唱着爱,唱着恨,唱着心醉与心碎,流溢着疲惫时,远不会比坐在田垄上歇息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如果说毒奶粉生产厂家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沉默的群体,奶农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然而,在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唯独听不到、看不到奶农的声音。奶农更像是一个需要被社会拯救的弱者,媒体把其放在聚光灯下,居高临下地对他们评头论足,施以同情,人人一副要竭尽全力去帮他们的样子,恒是却没有谁让他们说出“我到底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17.
最具活力的硅谷,总是以“随时吞食自己的幼崽“来加速自我否定,以求生存。微软公司每3分钟出一个“视窗“新品,诺基亚公司则挖空心思地运用改变、替代、颠倒、转换等手段,使企业每天都有新品种问世。他们都谨记着一条定律:一成不变的企业必定要消亡。 当我从报纸上阅读着上述信息时,我本能地联想到提供这些信息的我的新闻同行们:你敢吞食自己的“幼崽“吗﹖ 报纸是整个社会市场中的一种产品,稿子又是一张报纸中的一种产品。以稿谋生的人,固然需要打出自己的个性风格,经营好自己的“拳头产品“,以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开辟通途,站稳脚跟。但在当今形势下,我以为也要学一学“随时吞食自己的幼崽“的硅谷精神,敢于和善于让自己既有相对稳定的个性风格,又有不断变化的创新追求;既能保住“老字号“,又能常有“新名堂“。 我知道这是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无情“胜有情:假如你是一个写通讯的高手,同时消息也出手不凡;假如你是写训练报道的大师,同时也能够在政工报道的领域纵横驰骋;假如你已经形成了“小桥流水“的风格,又已初显“大河奔腾“的气势……你的产品不仅能够更有市场,你还将成为众人争抢的“厂家“。别人我不好说,我这个小小编辑组长就常常陷入这样的痛苦中:看中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 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县市报的记者,如何与基层采访对象特别是广大农民朋友搞好沟通,使他们积极配合以完成采访任务,至关重要。而欲与这些“泥腿子”、“大老粗”打成一片,首先需要我们记者的言行举止与他们所想象的或所希望的相一致,即我们平常说的要入乡随俗。与基层朋友打交道,使用最多的便是语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我们“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有些记者自认为自己是“上面”的人,是城里的工作人员,到了乡下一口“官腔”,这无形之中便拒人于千里之外。笔者的一位同行本来是从基层上来的,到了“上边”后,渐渐丢失了“母语”…  相似文献   

20.
创办《大学时代》之初,一位在期刊界摔打多年的朋友叮嘱我:“千万不要办一本只有你自己喜欢的刊物。”我当时很纳闷,办出来的刊物连我自己都不喜欢,别人还会喜欢吗?我没有对这个意见太上心。虽然做了一些比较周全的市场调查,但在刊物定位、栏目设置、稿件组织诸多方面,还是打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比如,我把《大学时代》的办刊宗旨定位于思想性和文学性,共分为5大板块“思想地带”、“生活几何”、“大学语文”、“人生锦囊”、“时尚状态”,在创刊号上花大力气约请了著名作家韩少功、史铁生、张承志为我们写稿。结果,刊物出来,第1期我们印了3万册,仅卖出去3000多册,大量退刊积压在仓库,让人欲哭无泪。这就是我们所体会到的“市场不相信眼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