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郑健 《军事记者》2003,(10):24-25
所谓报纸与读者的需求互动,一方面指报纸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把握、调整新闻宣传,读者需要什么内容,就宣传什么内容,喜欢什么形式,就采用什么形式,而不是脱离读者,从主观愿望出发,搞一厢情愿;另一方面指报纸要通过新闻宣传,对读者发挥好舆论影响和引导作用,甚至吸引读者参与其中,提升读者的认识,从而达到团结、教育、激励读者的目的。互动才能夯实报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报纸宣传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办报的目的从来都是服务读者、影响读者,而不是为办报而办报。党委机关报更是如此。要服务和影响,就必须注重读者这个对象。对此,毛泽东同志有一…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党的舆论宜传工具,最需要的是把党中央和各级党和政府的精神传出去,把宣传内容搞好.这是当一名通讯员的根本职责.报纸是不是只要宣传内容正确就够了呢?宣传内容当然要正确,这是搞好直传的前提,但这也只是完成宣传任务的开始.只有采用适当的方法,使这些正确的内容宜传具有吸引力,读者爱看,看了乐意接受,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扶贫攻坚而尽快摆脱贫困,向小康道上迈进,报纸才真正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工具的作用.如果只讲宣传什么,不讲怎样宣传,只讲上级意图,不讲读者接受与否,同样收不到好的宣传效果.报纸宣传么样才能使群众接受呢?它不同于红头文件,不能强制读者非读本报不可,更不用说非照办不可;它也不同于书刊文艺,不能靠理论条文、虚构故事来传播思想.这就要研究报纸的特征了.报纸又叫新闻纸,要影响读者,就得首先尊重读者了解新闻信息的愿望,主要靠新闻去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3.
报纸只有贴近读者,才会受到读者喜爱;读者多了,宣传效果就会增强,报纸也就有了生命力和战斗力.我们《汉川报》自复刊以来,在贴近读者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贴近读者必须首先贴近政治报纸要贴近读者,必须首先贴近政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搞新闻工作,必须政治家办报.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办报要讲政治.县市报的政治性具体表现为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充分发挥喉舌和耳目作用,使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思路及时传输到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去.有人担心,报纸的政治成份太多,会远离读者,最终失去读者.其实不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已远远今非昔比.读者看报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更关心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是怎样落实的.据《新闻参考》撰文介绍,目前群众感兴趣的十类新闻中,首条便是同自己密切相关的党和政府的政策.《湖北日报》1994年读者问卷调查情况也表明,读者阅读该报的目的指向中,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占70.56%.由此可见,报纸存在的不是因为注重政治性而削弱了可读性的问题,而在于如何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切人口,有针对性地搞好宣传报道工作.在这方面,我们  相似文献   

4.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  相似文献   

5.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报纸要做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新闻工作党性的一种鲜明、形象而科学的表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不是不要正确实行舆论监督,不是不要讲究宣传艺术,不是不要新闻工作的特点要继续坚持新闻改革。新闻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怎样改的问题。这种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用资产阶级新闻观对待新闻改革,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新闻体制和模式当前新闻改革要做好的工作,一要完善新闻单位内部领导体制;二要把新闻报道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三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四要改革新闻宣传形式我们的新闻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可以信赖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提高新闻队伍素质,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宣传,是解放军报近期比较成功的一个系列报道。作为参与者,深深感到围绕重大新闻事件,紧贴读者需求,充分发挥报纸媒体的特长,深入开掘、合理配置新闻资源,搞好纵深报道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述评新闻     
述评新闻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记者感到单纯地报道客观事实(即纯新闻)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或不能达到自己目的时,对某种形势、事态、问题发表自己意见与看法,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一种特殊的报道形式。它是一种介于纯新闻与新闻评论、调查报告之间的文体。在报纸宣传工作中,述评新闻通常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是综合新闻材料,适当加以分析评论,基本上是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一种是抓住某一新闻事件或事件中的某一片断,给以评述,议论、引申、发挥(或提倡或反对或预测),旗帜鲜明地表现记者的立场和态度,基本上可以归入评论的范畴。报纸上一些国际  相似文献   

8.
地方报纸究竟怎样进行理论宣传?如何把理论宣传同其他宣传一样进一步搞活?这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值得研究、探讨. (一) 如何看待省报的理论宣传?近几年来,有的同志认为,报纸是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评论代表办报者的声音,理论文章似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也有的认为,理论文章读者少,“票房价值”不高,意思不大.读者也确实对我们某些理论文章反应淡漠.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省报便压缩了理论宣传的版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都强调了新闻舆论的正面宣传问题。对于报纸来说,新闻报道的正面宣传,既指正面宣传的新闻内容,也包括报纸版面的正面导向。因为一条新闻只有通过版面设计安排之后,才能见报,才能使读者接受新闻影响。版面编辑通过选搞和编排手段,可以强化或弱化新闻内容,从而影响读者去选择和阅读新闻,直接影响社会效果。这就是版面导向。例如,把一篇新闻安排在一版头题与放在一版右下,其宣传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前者强势,后者就显得淡化。版面还可以通过制版题、线框、标题等多种编排手段来强化或弱化新闻。由此可见版面导向是报纸新闻宣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在逆反心理状态下,而今报道明明是真实的,读者有时也会怀疑是假的;偶尔发生失实现象,他会说:“看,还在造假吧!”几年来,我们注意到了读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因而在报纸编辑工  相似文献   

1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切实把握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是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道质量的指导方针。作为综合性报纸的晚报,经济报道是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晚报的经济报道更有贴近性,提高经济报道档次,是提高晚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贴近实际,突出经济报道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实际”,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经济新闻的报道面应大大拓宽。经济新闻不再是经济工作新闻,更不是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是反映一切经济活动以及与一切经济活动相关联的报道.经济报道,决不是就事论事.一篇优秀的经济新闻,能使读者透过事实受到深刻的启迪,这就需要强化记者经济新闻的“创优”意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经济活动历来就是人们的最基本的活动.因此,经济宣传理所当然地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的重点.我们的记者,采写任何一条经济新闻,都是有目的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实际工作.然而,经济报道不能局限于传递事实,而且在于通过实事传递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地市党报传统的新闻宣传阵地是报纸,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看着电视、用着互联网长大的年轻读者则渐渐远离了报纸,养成了新的新闻消费习惯。当今媒介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介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争夺受众。地市党报如何争取和培养年轻读者?近年来,《闽南日报》通过报纸改版、报网互动、活动造势,从内容、形式上向年轻读者靠拢、贴近,扩大了党报的新闻宣传阵地,吸引了一批年轻读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 一篇报道,读者初接受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大致可分为顺应效应和逆向效应。顺应效应是指读者接受新闻时所产生的与新闻的宣传观点相一致观点,逆向效应则是指读者观点与新闻的宣传观点截然对立,或对新闻宣传的观点不愿接受,这也就是读者的逆反心理效应。我以为,造成读者逆反心理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是失实的新闻报道是直接导致读者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例如,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不堪人民解放军一击,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却发新闻说,中央军英勇顽强坚守着某某城市,这样的谎言,经常被  相似文献   

15.
(一)读者调查是报纸改革的助手,因为它能够及时地获得读者反馈,检验报纸的宣传效果。读者反馈,是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客观反应。按照控制论原理,报纸宣传作用于读者,必然产生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能够顺利地到达编辑部,又会对报纸的下一步宣传发生影响。这样,报纸和读者之间双向传通,循环往复,构成一个完善的生生不息的控制系统。在这里,读者反馈,是报纸发挥宣传作用的一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6.
报纸拥有的读者量的多少决定着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将报纸办得读者喜闻乐见,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产品,是深入进行新闻改革中各级各类报纸必须研究的至关重大的问题。作为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县(市)报,又如何做好这篇文章,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读者呢?我们仙桃市报围绕贴近性问题,在宣传的主题、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探索,有一些收获。 第一、在宣传主题上要贴题。县(市)报是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它的一大属性。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宏观的,不可能具体管到某个部门、某个乡镇、某项工作如何做,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自己的“坐标”,找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的结合点——县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然后,围绕县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这是县市报始终要把握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没有读者(观众、听众)就没有新闻媒体.我国有12亿人口,其中有9亿在农村.他们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和消费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实践者和享受者.任何一种新闻媒体都不能忽视这一庞大群体的存在.从市场学的观点来看,9亿农村人口既是一个巨大的新闻市场,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宝库.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农村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读者(观众、听众)的需求呢?满足读者的政策信息需求,宣传好党的政策从读者(观众、听众)的需求心理分析,他们有政治上的需求、政策上的需求、农副产品销售信息的需求、生产资料价格的需求、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以及文体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而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最简便的办法,就是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包括将来推广到农村的因特网.  相似文献   

18.
胡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办好《解放军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新年伊始,军报进行版面调整,以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新闻资源、提高宣传效果、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和舆论影响力。从形式上看,新版式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在简洁、大方中凸现冲击力。从内容上看,通过对新闻资源的深入挖掘,报纸的新闻性、指导性和服务性明显增强,出现了不少新的看点和亮点。本刊约请军报新闻版的几位编辑撰写的这组稿件,结合军报版面调整以来的办报实践,介绍有关版面的编辑思想和策划意图,以期加强采编互动,让记者、通讯员更好地把握各版的特点,为军报提供更多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9.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开展“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的讨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注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是新闻改革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报纸是社会舆论工具,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这一点,要靠编辑部门自身的努力,而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和读者积极参与,真正体现群众办报,就能使新闻宣传有厚实的群众基础,使正确的舆论导向落到实处,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如何从社会热点的某些消极现象中,寻找积极的主题,组织切实有效的宣传,并使之广泛深入到群众和读者的心坎里,造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这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一项内容,也是新闻宣传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编辑、记者的积极参与,真诚的投入,高度的负责,创造性的工作,是办好报纸和搞好新闻宣传的重要条件。这次讨论,从报纸的总编辑到业务部门的编辑、记者,精心筹划,认真组织,积极开拓,终于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效果。以上三点,是“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讨论的成功之处,可供搞好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