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章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发展历程,结合相关立法的发展论述我国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和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现状。针对新立法环境下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即明确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分类、明确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模式、明确“告知-同意”规则框架和具体实施内容、完善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和制度保障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厘清借阅信息与隐私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普通个人信息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借阅信息不应等价于隐私信息,而应归属于相对敏感个人信息范畴。基于此,立足整体法秩序视角提出图书馆读者借阅信息保护策略,即在民法领域适用一般人格权的严格保护策略,遵循基本处理规则;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领域适用敏感个人信息的强化保护规则,基于比例原则,采用选择进入机制;在刑法领域以合理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主要方向,既应完善对有害使用行为的立法规制,又需明确符合法定要件的合理使用行为的出罪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被遗忘权作为一种新型私权,是平衡言论自由和隐私自主的重要途径,其在欧美国家的立法进程中均有重要体现。[方法/过程]从欧盟与美国对“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和立法进程的历史考察入手,探讨欧盟与美国“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差异的缘由,并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的法理逻辑再定位进行考量,以法律逻辑再定位为切入点,对被遗忘权的权利空间布局进行细分,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结果/结论]信息控制者在收集和处理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必须履行审慎义务,构建个人信息利用中的主动保护模式,不断与国际个人信息保护趋势接轨,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郑伟 《中国广播》2013,(5):51-52
完善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是我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国建设互联网文化强国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我国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馆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年来通过《刑法修正案(七)》《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加大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环境,对比日本、美国图书馆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探讨我国图书馆立法中对个人信息保护应给予的重视以及保护的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行踪轨迹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范围能为其司法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现行制度,《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行踪轨迹信息”,《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网络数据分类分级指引》《汽车采集数据处理安全指南》虽分别对“行踪轨迹”“位置轨迹”进行界定,但适用范围和对象受限,使得司法机关在行踪轨迹信息保护范围认定、义务主体进行合规时面临困境。考察欧盟、英国、美国和韩国立法例发现,“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以及“时间”“物理位置”“技术手段”“直接识别”四要素对我国界定行踪轨迹信息具有可鉴性。建议我国尽快出台有关“行踪轨迹信息”的司法解释,以“四要素”为核心界定行踪轨迹信息,以技术手段为分类依据进行列举,排除需结合其他信息才能识别个人位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图书馆的读者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有相关规定,但是法律层次不高。我国现行法律虽已将个人信息纳入民事权益加以保护,但立法上欠缺完善的配套规定。因此,我国图书馆法中应当明确该义务及法律责任对推进图书馆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职责、利用读者个人信息的基本内容和程序、违反该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郭艺凡 《中国广播》2012,(11):48-52
“人肉搜索”是公民行使监督权、批评权的一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民主和正义.促进了社会进步。但这种监督和批评很容易变成网络暴力,应从法律角度加以规制。我国目前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仍有欠缺,可借鉴国外的做法从立法上加以完善,包括公民享有个人信息权、信息使用者的义务、权利的救济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引入的数据保护影响评估(DPIA)制度给数据控制者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解析GDPR中DPIA制度的相关规定,研究其立法思路和核心理念,可以为我国相关立法工作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和梳理以GDPR为代表的欧盟数据保护领域的法律文件,归纳DPIA制度的出台背景和演化过程,深入剖析DPIA制度的数据保护模式、适用情形、基本流程和执行过程等主要内容。[结果/结论]DPIA制度能够应对愈加复杂多变的数据安全风险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参考意义。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应确立DPIA制度,具体内容包括DPIA的规制对象、适用情形以及数据控制者的事先咨询义务,并提出数据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破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全面收集个人信息、公开私人信息等不当个人信息操作等难题,对于促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生态系统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从数据生命周期角度,整理分析欧盟与美国新冠疫情期间主要个人信息法律侧重点,可知欧美重视分类监管数据、分场景约束主体,亦存在延滞事件防控与忽视事件变化等不足。[结果/结论]提出个人信息定义场景化、个人信息收集精确化、个人信息传播媒体权威化、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明朗化与个人信息利用行为规范化等五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解读《个人信息保护法》,领悟其立法价值、法理向度与法治理念。[方法/过程]文章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立法文本,理解其如何设计个人信息权利、平衡多方利益关系、规范信息处理行为、统一国家监管体系、明确法律适用空间。[结果/结论]《个人信息保护法》展现人民性的立法价值,直面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赋予信息保护权利,协调多方信息利益关系。《个人信息保护法》体现时代性的法理向度,适配信息与主体类型差异,提升法律效用;落实监管,设立监管部门,划定监管空间,规范监管举措,维护法治秩序。《个人信息保护法》彰显开放性的法治理念,强化域外适用法律效力,衔接国际轨道,确立对外主张;构建域内社会共治格局,夯实社会共治基础,明确社会共治规则。  相似文献   

12.
特定身份信息是敏感个人信息的一类,首次出现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却未作界定,其他规定中无相似概念。科学界定特定身份信息事关个人信息权益边界、合规义务内容、监管部门权力范围和法官自由裁量空间。该概念外延广,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法律在敏感个人信息界定中列举的特定身份信息种类多样,且欧盟成员国法律、日本内阁令使用补充规定或定义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界定。比较分析域外列举种类和界定方式,考虑我国现实需要,使用定义加列举的方式界定特定身份信息,将种族、民族、身份证件及身份证件号码、宗教信仰、犯罪记录纳入其范围,对身份证件号码和犯罪记录进行定义,并借助场景理论将特定身份信息敏感程度与具体处理场景关联,使静态列举和动态评估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类文献研究均指出我国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的保护与管理缺少专门立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与管理的规定分散在多个法律法规条文中,但对相关法律法规文献的现状缺少全面的调查和信息管理研究视角的分析。本文调查了我国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管理的103部法律法规文献,从个人信息全流程管理及其关键节点等多角度对这些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我国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现状及未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遭受的安全威胁如影随形,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也面临着挑战.鉴于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缺陷与不足,应加强立法,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隐私权保护法律体系;出台《民法典》,明确并完善对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修改《档案法》,加强对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张峰 《报刊之友》2011,(5):28-31
本文从企业并购中社会保障的概念出发,揭示了我国企业兼并中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参考日本、美国和欧盟相关企业兼并中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制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兼并中社会保障规制的建议。提出以下观点:企业兼并中社会保障立法体系模式应由“多法并存”的分散立法模式走向“一法统驭多法”的立法模式;确立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担”和“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相结合的企业并购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立法应明确我国企业并购中社会保障实施监控主体,同时完善其工作职能。  相似文献   

16.
孟凡骞  王仲羊 《传媒》2024,(3):51-54
在ChatGPT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背景下,需要正视其引发的个人信息保护风险,促进技术与法律的融合。ChatGPT的广泛应用可能冲击个人信息保护原则,侵犯个人信息权益,引发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对此,通过检视、反思既有的法律规范与规制手段,需要在理念与制度两方面展开治理。在理念层面,不应盲目禁止ChatGPT,而应积极应对个中风险,促进个人信息保护与处理的平衡,实现个人信息的场景化保护;在制度层面,应实现ChatGPT的综合治理,打造基础性立法与专门性立法相结合的规范治理体系,形成覆盖研发者、运营者、使用者的全流程产业治理体系,以及政府监督与行业监督联通的监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娟 《图书馆界》2013,(6):47-49
网络环境下,读者个人信息承载着其人格利益并能实现管理与经营绩效。图书馆等机构为发挥该信息的后一作用,需要对它进行搜集与传输,这导引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危机。该文立足于我国图书馆管理、互联网治理等国情,充分吸取欧美立法经验的精髓,建议我国通过立法手段设定相应规则约束前述机构的行为,促使其尊重读者人格利益进而应对危机。为弥补立法规制之不足,行业自律规范的规制作用需要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8.
杨颖 《大观周刊》2011,(22):102-102,78
现代社会一大特征就是依赖大量个人存储信息。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私人机构,日常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连续提供并不断更新个人信息。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信息社会一种重要社会资源。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更为各种信息收集和处理提供了极大便利,信.息收集和传输变得异常简单和快捷。随着个人信息收集的泛滥,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例层出不穷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正是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法律的不足,许多国家制定:或正在制定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本文综合运用一些方法,对个人信息的_些基本性问题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了对个人信息进行民法保护的理论基础。比较论证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应采取将其归入隐私权用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模式,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各有不同,其中较有特色的当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美德截然不同的立法模式源于人们观念的分歧:重尊严还是重自由。但是,无论是偏重尊严还是自由,归根结底都是对于人们人格利益的保护。我国在未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应注意对其各自优缺点的客观分析和背后的立法精神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原因和传统保护措施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保护与充分使用并重等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3项原则,构建了由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问责和立法规制等4个模块组成的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框架,指出国家立法和行业树规相结合构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基础等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5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