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七”航天文化传播在国内和国际都造成了重要影响。其国内影响是它不同程度地启示和改变了中国民众的某些思想文化意识,其国际影响是它有效地宣传和塑造了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神七”航天文化传播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文化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孟建  王帆 《新闻传播》2010,(5):6-8,10
世界传播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如何在国际传播的激烈角逐中取得一席之地.发挥更大的影响.这是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命题。本文力图从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国际传播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把脉国际传播新方向.并结合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特点.探讨中国国际国内传播力的提升问题.以期为我国传媒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当代文明的根基,是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更是新媒体时代文化传媒产业发挥媒体作用的重要着力点.作为拥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文明古国,我国师德思想形成之早、内涵之丰富、体系之完备,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我国当代师德传播,应当从我国传统师德思想中汲取思想精髓;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变革,赋予了当代师德传播新的要求.我国当代师德传播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要迎合时代要求,实现超越发展与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4.
智库舆论传播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库是当今世界影响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智库要提高公信力并提升参与政策决策的程度,必须增强智库的舆论影响力,本文从分析我国智库舆论传播的现状出发,力求探讨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智库舆论传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战争是古代最经常的交往形式,它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见于史册的三千多次战争中,传播被广泛运用,并对战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与传播关系紧密,但战争传播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却没有得到国内学者应有的重视,有关中国古代战争传播思想的著述亦不多见。因此,本文以秦代之前的历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古代战争传播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罗兵 《当代传播》2013,(2):55-58
俄罗斯和中亚等俄语国家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地域,加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传播,需要对俄语受众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Google关键词指数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语种受众的兴趣指向,以俄语受众对中国的关注为例,运用这一工具,可以发现俄语受众对中国的关注热点和信息需求。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10个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是俄语网民最为关注的国家,成龙、李小龙、李连杰、巩俐等巨星备受俄语网民喜爱,武术、风水和道家思想在俄语世界广受热捧。中国俄语媒体应该针对俄语受众的兴趣调整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7.
非洲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成为拉动"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力量.肯尼亚是目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重要支点,也是目前沿线国家中获得中国资助最多的国家.对于中国来说,文化的传播应该成为走进非洲、走进肯尼亚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一带一路"的经济和其他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作为彰显中国力量、展现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面临的困境,解构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取得重大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西方媒体反而不断歪曲、丑化中国形象,中国需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塑造国家形象,向世界讲述美好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开展科学文化传播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延伸与拓展。本文从国内外科学文化传播形势、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和国内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专题调研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思考归纳了目前国内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的三种传播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着重于传播体系、机制建设、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体系发展的基本框架与构想。  相似文献   

11.
崔志康 《新闻传播》2023,(18):23-2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在新时代建设过程中将文化走出去作为主要目标。电影属于文化艺术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视觉内容吸引观众目光。中国电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电影传播有助于此类文化发扬和传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文化走出去现状及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当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出版传媒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这一媒介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业传播中国梦形象的内在机理是:系统性传播机理、深度传播机理、文化价值传播机理、普通叙事传播机理、无限思想传播机理、持久效果传播机理。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说服传播活动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与缩影。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游历各国,试图通过游说的方式使君主或权臣接受自己的治国理政主张。频繁的说服传播实践与大量典籍的诞生使中国说服传播理论在先秦时期萌芽并得以发展。其中,道家学派的老子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虽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与独特的政治哲学,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几千年前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主客体认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等传播学范畴的内容。可以说,老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说服传播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见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考察《老子》,审视并总结老子的说服传播思想,把握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以期对构建系统化的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说服传播理论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对外传播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功的对外传播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在中国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新闻一直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我国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汉语新闻英译是最常见、最有效的对外传播报道手段  相似文献   

15.
Uber作为一款打车软件自进军中国市场以来不断成为话题中心,但用户量却在争议声中不断上涨,迅猛发展的速度让它升级为近年来的一种现象级企业,引发了各行各业对于其带来的新的传播现象的热议。本文通过分析Uber在国内进行营销的典型案例,研究了Uber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模式,深入思考了Uber自身的传播思想和优势,并探讨Uber传播模式能够在国内迅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何静  庞敏 《青年记者》2020,(9):64-65
中外合拍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下,具有“国家相册”之称的纪录片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电视剧、电视新闻并称为对外传播的“三驾马车”.纪录片的国际合作是讲好中国故事、把握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通过重大项目的国际合拍可以增加国内外行业交流、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强化中国媒体在国际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外有别”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我国对外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从根本上界定了我国对外传播的特点和工作方法.建国后,“内外有别”的对外传播原则受到国际国内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8,(10):46-55
偏重应用向面的大众传播研究传统遮蔽了传播的本性与内涵,并严重影响传播学科的健康发展,学界需要寻找推动学科发展的新力量。杜威的传播思想为现代传播学建构提供了重要学术资源,但学界对杜威实用主义的传播研究传统却一直存在着严重误读:认为他的传播研究是关注事实与效果、维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经验研究。事实上杜威的传播研究是立足于人类意义与价值、注重媒介公众效用、以媒介技术共享为目的的研究,它以推进人类的自由交往为旨归。杜威批判了新闻传播在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认为艺术传播可以有效增进人类的相互理解。杜威传播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它不仅拓展出传播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还为传播学主要流派克服自身局限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末期,跨文化传播研究开始传入我国,此后在我国方兴未艾。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国家之间进行新闻传播与交流的需求越来越频繁,跨文化新闻传播在中国得到重视。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我们应增加对其他地区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利用新闻工具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向世界、又把世界的优秀文化带入中国。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8):25-32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并分析当前国内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探讨、研究方向以及对该学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求全景展现在当前国内传播学界重要学术期刊以及相关研究专著中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格局。参照当前西方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情况,可以进一步发现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论、主要观点等方面国内外学者有着明显的研究差异,这对考察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在中国传播学界的研究情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促进对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理论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