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虚拟的公共领域——以BBS上的议程设置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粟  陈冰 《新闻界》2005,(1):58-60
哈贝马斯将大众传媒的出现视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和瓦解的线索之一。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发生时,“信息的交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商品交换的要求,信息本身成为了商品。……一部分现成的信息材料被定期翻印,匿名发表——这样,它们就获得了公共性。”“借助于新闻媒体,政府当局已经把社会变成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和谐共生、共同参与,其中大众传媒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它的强力影响已渗透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起着桥梁和催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公共领域的主要依托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介于公共权力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公民在其间参与公共事务,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两者进行调停的领域。①哈贝马斯说,“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②阐明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得以…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是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著名概念,是指一个独立于政府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可以自行监督的领域,在这种公共领域中,民意得以形成。哈贝马斯进而论述了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从18世纪的产生到20世纪的消亡过程,而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大众媒介“日趋被意识形态操纵”。尽管该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诸多的争议和质疑,但笔者认为,至少,公共领域将传媒的影响力和民众的力量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中的民主潜力提供了必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石成城 《青年记者》2017,(15):33-34
公共领域:定义、性质与评价 1.公共领域的定义与性质 对于划分公共领域与个人领域的方法,学术界存在多个版本,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进行了界定,“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①从理论上来说,作为个体公民的代言人和国家官僚的监督者,公共领域不受国家和市场的控制.在公共领域,公民可平等地获得信息,拥有集会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公共领域内的任何讨论与协商都应以理性为原则,并服务于社群的共同利益.由此看来,公共领域的参与者应被定义为“笛卡尔式主体”,他们能够明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充分理解他人的诉求.通过有意识地修正与让步,最终所有公民都能够就相关利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许剑 《新闻大学》2003,(1):34-38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德国学者尤根·哈贝马斯提出的一个颇受争议的政治学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本身,以便就基本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简而言之,公共领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在他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到:“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他和私人领域之间是相对立的.有些时候,公共领域说到底就是公众舆论领域,它和公共权力机关直接相抗衡.有些情况下,人们把国家机构或用来沟通公众的传媒,如报刊也算作‘公共机构”.①由此,我们可以整理出作为与私人相对的一种理想的交往场所的公共领域的一些核心要素:公共性的参与主体是作为自由独立之私人的公众,它的载体是作为提供自由沟通平台的各个时期的传媒,它的运行内容是作为公共意见的社会舆论.平等开放、自由讨论、理性批判、监督权力是其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实际上构成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媒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纯晖  李红伟 《新闻界》2003,(6):17-17,19
历史语境中的公共领域以哈贝马斯(JurgenHabenmas)提出的公共领域(PublicSphere)视点来重新审视媒体在民主社会所担当的角色,可以说是个全新的起始点。哈贝马斯认为随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自发形成了一个公众讨论的区域,他称之为公共领域。私有财产制度带来的经济的独立,文艺作品对现实的批判,咖啡馆或沙龙里激烈的争论等所有一切和市场机制的传媒业出现造就了新一代的公众。自此,社会形成了一种机制,能够锻造出一种理性的社会合意即公众舆论,由此来决定国家发展与走向。哈贝马斯遵循的是一种历史的研究方法,即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演进的道…  相似文献   

8.
公共精神是社会成员在主观上对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规范的认可和人们在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它促进了一个社会的成熟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新闻评论是公共领域中公民发表意见和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直接表达与沟通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肩负起培植公共精神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如何选择新闻评论的论题出发,以<南方周末>的"方舟评论"为例,讨论新闻评论如何更有效地培植和发扬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9.
刘晓红 《新闻界》2005,(3):75-76
关于大众媒介与公共领域的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部著作中,哈贝马斯分析了大众媒介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大众传播的商业化(市场化)使大众传媒丧失了批判功能。成为政党制造舆论气氛的工具,成为操纵人为的公共领域的工具。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认为大众传播私有化、市场化是以牺牲公共领域为代价的,它所带来的媒介所有权集中、  相似文献   

10.
浅谈互联网对当代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菲 《新闻世界》2009,(8):87-88
从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这个概念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互联网蓬勃兴起后,它为公共领域构建了新的对话平台,激活了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对话空间,推动着公共领域朝着更为开放,更具包容和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时务报>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公共领域的概念源自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他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英、法、德三国新兴资产阶级同特权统治阶级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理想模式,在一个国家政权和社会之间形成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干涉,从而间接参与公共事物,影响国家权力运作机制.公众舆论形成公共权力话语.话语虽不具有统治功能,但产生一种交往权力,对管理权力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共领域,简单地说,就是指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市民可以自由表达与沟通意见,以形成民意与共识。它是介于私人领域和个体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公共领域,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评判,呢发端于古希腊城邦广场,历经文艺沙龙、咖啡屋和书友会等近代公共领域,发展到资产阶级代表型公共领域的兴盛时期,最后在现代商业运作下日趋衰落。  相似文献   

13.
赵瑞华 《新闻界》2004,(5):42-43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干涉。”在启蒙运动和18世纪民主革命时期,公共领域出现在那些个体能够对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争辩的地方。公共领域也是对国家和现存社会的批判能够流通的地方。18世纪民主公共领域的机构和空间包括报纸、杂志、非国家拥有和控制的出版社、人们阅读报纸和进行辩论的咖啡馆、观念和批判得以产生的文学沙龙、以及进行公众演说和辩论的公共集会等等。  相似文献   

14.
目前这场关于“陈凯歌PK胡戈”的讨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公共讨论的空间——有了一个自由言论的空间,就要求所有参与到这个空间来的人们,要保护它,遵守它的规则,让我们在不同维度的交锋辩论当中,变得更加聪明和练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公共领域是民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它的形成是公民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媒介成为人们发表意见的载体,而电视媒介因为同时具备了"公共性"和"批判性"的特质,对社会舆论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所以电视是可以积极拓展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公共媒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当代中国语境出发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兴起的历史分析做了再思考。论文分析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构成中的历史现象,媒介与私人性的关系是理解公共领域之可能的重要路径。这体现在:媒介是私人从私人领域中进入公共交往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在国家一社会相分离和独立的体制下,独立的私人能够在这一平台上,通过自由、公开、平等的理性讨论获得自身主体性,从而形成公众、公共舆论也即公共领域。论文就此指出,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以此视角理解并实践"公共领域之可能"的问题,将为媒介与民主、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革提供更深刻的洞察。  相似文献   

17.
余玉 《声屏世界》2014,(5):64-66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所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是形成公众意见的社会生活领域。新闻传媒扮演了公共领域的建构者的角色,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契机,而网络中与公共领域联系最紧密的一种形态是网络论坛。  相似文献   

18.
崔波 《编辑之友》2008,(3):75-77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换》等著作中,哈贝马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出现及其所导致的个人解放,由商会、俱乐部、咖啡馆、出版社、报纸和杂志等公众意见“场所”所构成的公共空间日益扩展,它既是瓦解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性因素,也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雏形。“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是目前研究互联网公共讨论的两个重要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却相互矛盾。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认为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一方面,公共领域最终形成的是同质群体;另一方面,群体内成员的观点必然有所差异,从而可以形成理性的讨论。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给群体关系和公共讨论带来新的特征和挑战,从整合的视野,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互联网讨论与真实生活感知的关系、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控制因素和互联网讨论在现实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对公共事务自由、公开地发表意见.①而在这个领域内开展的“普遍主义的、无私人差别性”的交往关系,②即为公共交往.本文主要从梁启超逃亡日本后在《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的言论,来看梁启超与康有为、严复、黄遵宪、孙中山的公共交往对其言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