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档案工作是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活动。本文分析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理论的兴起时代背景,阐释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的基本内涵,建议我国档案界应担负起职业使命,抓好工作着力点,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2.
档案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数字记忆等)的建构和传承对整合档案资源、推动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文献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NetDraw软件),总结出目前我国档案记忆研究主要围绕档案、社会记忆、档案记忆观、城乡记忆工程、数字记忆五个领域开展,并对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新动向——数字记忆的建构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留存于高校师生大脑中的个体记忆借助一定的媒介,上升为高校集体记忆。高校记忆工程是立足于当下需求对高校历史记忆信息进行建构的系统工程。高校记忆工程框架下记忆信息资源建设路径主要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物记忆信息保护、高校纪念活动开展、校史展建设、机构知识库建设、口述历史收集、校史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之间动态对话的结果,是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为乡村档案记忆资源的开发与传承提供了新启示.通过阐述数字人文在乡村档案记忆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呈现,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机制:资源建设机制、数据关联机制与记忆活化机制,最后从协作与融合、数字项目驱动、构建"记忆场"三个方面探讨数字人文视角下乡村档案记忆资源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数据聚合与关联是大数据时代公共信息资源服务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介绍档案记忆观及其实践项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问题,对其理论基础和博弈格局基础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数字化协作机制的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的战略框架模型并探讨了其技术实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与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服务的拓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记忆工程"是从建构城市记忆的视角,对城市记忆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基于构建城市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路径进行重新解读.档案信息资源在"城市记忆工程"中的分布、构成和地位如何,"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方式、程序有何变化,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8.
档案学界已经开始了档案记忆观的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电子文件与社会记忆关系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以电子文件为栽体的数字记忆研究未受到重视,在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记忆应当成为档案记忆观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陈琴 《档案与建设》2020,(2):14-17,8
文章以南京大屠杀事件为主要分析对象,主要探讨的是集体语境下的创伤记忆。首先,对创伤记忆国际认同的意义以及国际认同面临的困境加以探讨;其次,指出档案资源在创伤记忆中的建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详尽阐释创伤记忆的延续传承直至国际认同离不开档案资源的建构;最后,从档案的视角探讨促进创伤记忆国际认同的实现路径,将创伤记忆的研究引申至档案学领域,以期在丰富档案学理论的同时让集体创伤记忆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集体记忆是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表性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的传统领域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构集体记忆具有现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赋予了建构对象优秀等意义,但档案"建构"性是相对"客观"性而言的,为此还应坚守传统档案文化,延续文物档案工作传统。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way in which information contained within dispersed digital archives within a country, or a specific area such as a province, city or county, can be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classified and restructured around specific topics and actual needs in order to realise optimal social sharing and utilis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There is little Chinese published research regarding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therefore, uses Charmaz’s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and draws forth the theory that archivists’ cogni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nd the context (which consists of the organisational culture of archives,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archives disclosure), influence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nd these facto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is theory can also be illustrated by the model: cognition–context–action.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omo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in China as well as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档案馆尤其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传承社会记忆的文化机构,其资源建设应该包括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提出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建设的法理依据,并针对其建设现状,从法规化、标准化、集中化和数字化等方面,提出国家综合档案馆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人文在档案学领域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路径已经无法适应数字人文研究的需要。本文从主客体入手,梳理出在数字人文视角下档案资源开发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革趋势,而档案资源开发客体则显示出数字化的变革态势。在上述主客体双重变革的影响下,探究出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利用新路径,即用户研究分析、反馈协作体系、档案资源查询利用服务平台与档案可视化及虚拟现实服务,为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创新开发利用呼吁3个转变:视角转换、路径转型、实践转向。本文首先提出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应从记忆技术(关注存管)走向技术记忆(关注内容),实现视角的转换;进而基于技术记忆视角,分析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路径转型,表现在3个方面:档案开发从表征向深度复杂计算转型,档案利用从单一向高阶多维价值发现转型,关键技术应从分布离散应用向融合协同创新转型,最后探索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创新开发利用,推动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华民族面临"集体失忆"的危险,传承中国记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档案局牵头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档案为主、用各种形式记录和反映华人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供全民免费便捷利用的国家级、综合性的数字资源库——"中国记忆"。提出了"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工程的内涵和使命、价值理念、建设原则、基本内容和资源架构等。  相似文献   

16.
沿着集体记忆的思路,我们重新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档案的价值也超越了凭证、情报价值而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精神纽带、感情维系的作用。大学班级作为一个典型的集体,其构建意义与构建模式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访谈,对大学班级档案的收集范围、管理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班级档案收集的策略,以期促进高校班级档案管理工作、高校集体记忆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档案知识服务与档案价值阐释是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代表性场景,数字人文能增强档案知识服务的技术刚性,延展档案价值阐释的人文柔性。档案化管理能帮助实现数字人文资源对象的全过程管理,保障数字资源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维护背景联系有助于构建资源信任,拓展数字人文的价值空间。数字记忆是记忆在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形态,体现了档案与数字人文在人文—记忆之维与数字—叙事之维的融合共生。从档案与数字人文的双向视角考察二者相互的概念理解、价值意义,分析二者相互建构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档案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学科对话,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档案资源智慧化转型,是实现“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全面转型的题中要义。具有知识属性、遗产属性、记忆属性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是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基本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建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经由数字化、数据化、语义化、智慧化阶段,实现多元融合的转变过程,以期实现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开发成果智慧共享,推动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创新考古资源利用方式,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下一个十年,我国县以上各级综合档案馆要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前提是要整合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本文论述了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整合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的动因,分析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重点和制约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瓶颈,进而以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为例提出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