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5月12日14:28汶川地震发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刻启动应急报道机制,19时中国之声全面进入24小时连续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部节目时间立即投入抗震救灾报道中。中国之声新闻综合频率的企业广告播出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全面调整:对120多家客户每天220多分钟500多频次的广告进行修改,制作成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公益版企业广告,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中国大地被震动,世界被震惊。历来在抗灾报道中打头阵、建立功勋的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5月12日19点播出抗震救灾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13日7点开始,《汶川紧急救援》全天24小时直播,  相似文献   

3.
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波及全国众多省市和地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及时推出24小时大型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直播节目将在“中国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1,(6):I0002-I0003
为充分反映汶川地震3周年后灾区重建的巨大成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5月12日联合推出“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直播节目,展示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了突出节目的贴近性、鲜活,陛和现场感,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分别在汶川映秀、成都都江堰及北京三地进行了三场现场直播一“涅檠重生”、“温暖记忆”和“祝福明天”,并将其与全天的新闻轮盘、板块节目巧妙结合,既突出了当天直播的节目主题,又不失中国之声固有的新闻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举国同哀,紧急救援,世界聚焦:报道灾情,时不我待,引导舆论,义不容辞.作为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最快速度报道地震消息,以最快速度组建前方指挥部,以最快速度派记者赶赴重灾区.中国之声在地震发生当晚推出<汶川紧急救援>,24小时不问断直播;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对台湾广播、对港澳广播、对少数民族广播、文艺之声和中国广播网,也动员所有资源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格局,为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决策部署呜锣,为抢险救难连线,为受灾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传媒资讯     
中央电台:抗震报道收听率创新高四川汶川地震以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直播,除民族之声外8个频率进行并机直播,国内多家广播媒体也对中央电台直播节目进行转播,获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广播媒体接触率和收听率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汶川地震发生后的5月13日至19日,广播媒体接触率高达76%,同比增长16.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电台一套中国之声的收听率上涨77.8%。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地震,很快央视就开始“史上最长时问”新闻直播节目。在这档“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电话连线是使用最频繁的报道方式之一,贯穿节目始终。通过快速、全面、即时的电话连线,观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此次地震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电话连线在这次抗震救灾直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报道的顺利进行抢得了时间,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熊忠辉  葛翔 《视听界》2008,(4):42-45
据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数据显示,在5月12日至18日期间,全国各级电视台共计播出1397小时抗震救灾直播节目,共有10.15亿观众通过各级电视台的直播节目第一时间了解有关抗震救灾的报道,创造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和收视之最。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转播或部分使用了央视的直播信号,其中包括BBC、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15:03:14,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在直播中插播重要新闻,及时报道了地震消息;19:00,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紧急启动。对于这一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央电台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全面关注。  相似文献   

10.
广播影视     
《传媒》2008,(6)
抗震救灾电视节目创中国新闻直播和收视之最记者日前从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获悉,5月12日至18日,全国各级电视台共计播出1397小时的抗震救灾直播节目,共有10.15亿观众观看,创造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直播和收视之最。  相似文献   

11.
王亮 《军事记者》2008,(7):16-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点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我奉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进入灾区工作以来,我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彭州、安县、都江堰……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媒体迅遵反应,积极应对,一场全国范围的抗震救灾报道战役迅速打响。作为地震灾区当地媒体之一的成都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中断正常节目,进行6个频道并机直播,连续直播达288个小时。如此大容量、高密度、全方位的突发性灾难事件直播报道在全国地方城市媒体中尚属首次,创下了成都电视台直播的纪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央视抗震救灾直播报道的分析,认为央视这次对汶川抗震救灾的直播,呈现出报道的及时迅速、传播方式的具象化和节目编排的包容性以及深沉的人文关怀等特点,体现出我国电视直播正在变革中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媒体迅速反应,积极应对,一场全国范围的抗震救灾报道战役迅速打响。作为地震灾区当地媒体之一的成都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中断正常节目,进行6个频道并机直播,连续直播达288个小时。如此大容量、高密度、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对其做出了全面、广泛、迅速的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在当天15时许就播发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15时20分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直播,进行24小时无间断直播。地震直播时间之长创下直播报道时间之最,其投入人力、物力也为创近年来直播报道的新高。可以说,在此次“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16.
南楠 《青年记者》2017,(21):69-70
2017年1月27日,我国农历大年三十,在举国欢庆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2:00-18:00播出6个小时的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由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文艺之声、中国交通广播、中国乡村之声9大平台全程并机直播,①同时进行融媒体直播,节目视频在央广网、央广新闻客户端、爱奇艺、一直播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蜻蜒FM、喜马拉雅FM等APP平台同步直播,节目按照轮盘式播出模式,每小时为一个小单元,共有3组9名主持人担任这次直播节目的主持人,长达6小时的春节特别节目为听众提供了中国年度声音、乡音乡情、过年心声、名嘴说年俗等精彩节目.  相似文献   

17.
浙江之声“新闻110”是一档周一至周五全天5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也是一档全省78家地方台共同参与的新闻直播节目,节目中播送的新闻几乎全部是记者从现场发来的口述连线报道。半年多来,随着浙江之声“新闻110”新闻直播节目的成功运作,被视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新闻口述连线报道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县级电台也在参与浙江之声“新闻110”口述连线报道的实践中,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媒体特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为庆祝人民海军60华诞,从4月12日以来,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和中华之声在重要时段进行集中报道,中国广播网同步直播,军事频道开辟专栏,通过文字、音频、图片等进行全面立体地宣传报道人民海军60年的春华秋实和官兵风采。截至目前,共在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国防时空》和中华之声发稿128篇,中国之声还进行了5场直播节目;在中国广播网发表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共866篇(条)。这些节目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台短信平台收到近两千条短信,中国广播网军事频道收到网友留言600多条,许多报纸还转载了中国之声的直播和中国广播网的图文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台抗震救灾报道收听调查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等地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中央电台按照中央要求,立即启动突发事件报道机制,全面投入抗震救灾报道,滚动播出灾情和中央救灾措施,引导舆论,稳定人心,特别是12日下午19:00推出的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更是得到了广大灾区群众和全国听众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王亮 《中国广播》2008,(7):56-5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00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中国之声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中央台军事记者王亮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是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乘冲锋舟并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的媒体记者。进入灾区工作以来,他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