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胡羽 《新闻采编》2003,(6):24-25
党 报要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新一届党中央的这一倡导 ,不仅指明了党报新闻改革的方向 ,也向党报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事情都是人来做的。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来做 ,就有高下之分 ,优劣之别。办报纸、搞报道也是这样。一篇稿件有无新闻价值 ,语言文字怎样 ,群众是否爱看 ,在于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或编辑的能力和功夫 ;一张报纸有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有没有吸引力、感染力 ,在于这张报纸的编辑记者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作风的优劣。“三贴近”要求党报…  相似文献   

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的突破口,也为党报改进和提高宣传艺术搭建了一个平台。从百姓关心的角度报道 中心工作 报道中心工作是党报的性质决定的。但中心工作的报道搞不好,老百姓一般不爱看。这就要求我们找准领导关心与群众关心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引起共鸣。 一个地方的经济如何发展,是领导与百姓共同关心的话题。今年  相似文献   

3.
郭庆 《新闻实践》2006,(11):32-32,33
党报的经济新闻,与专业类经济报纸不同,它不可能涉猎很广,也不可能研究问题非常专业,它必须紧扣党委政府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当前的经济报道,着重要解决的是群众不爱看、看不懂和看了没用这三个问题,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我们的党报办得既导向正确又群众爱看?一直是各家报纸坚持不懈的追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党报尤其是要闻版要想办出特色,集政治、新闻、艺术性于一身,融准确、鲜明、生动于一体,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一、报道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办好要闻版的前提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情况不断变化,报纸不仅要做到与其同步,还必须在内容方面不  相似文献   

5.
党报实现"三贴近"的新要求与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报的实践来看,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首先要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以增强可读性;其次是要把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党报办成党和群众都满意的报纸;再次是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给读者提供新鲜、精美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6.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报纸思想和个性的标志.评论的本质就是利用党报引导舆论,就是讲道理.引导舆论讲道理当然就有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怎样"传播"即怎么"说话"的问题.摄影美术常识告诉我们,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很容易发生成像的变异,只有平视才最有利于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党报作为党的机关报,不仅要"站"在党委和政府的角度发言,更要贴近百姓、为群众着想;既要把好"话语权",主动说话,还要注重效果,善于说话,使舆论引导更具有亲和力.这里的善于说话就是要贴近群众情感,讲究平和视角艺术.  相似文献   

7.
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我们的报纸必须要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实行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批评报道,这是由新闻事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在采写批评报道时,必须要从全局出发,贴近群众,从而最终解决问题,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各地视察工作时,多次提醒各级党报的负责同志:“新闻报道如果不贴近,群众不爱看、不爱听,导向也就失去了方向。”他还要求党报工作者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给党报的新闻改革,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起,党报记者编辑常常下意识地拿自己的报纸与都市报、与新闻网站对比。相比之后,常生忧患,因为总觉得党报在贴近群众、贴近热点上,往往比不过人家。"报纸没人看,就要靠边站"。面对多媒体竞争的环境,党报要承担引导舆论的主阵地职责,采编人员首先要学会扑下身子,准确、深入地了解群众的关注点与兴奋点,追求报道的"精确制导"。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在继承  相似文献   

11.
在谈到新闻、谈到报纸时,人们免不了总要讲到党报,就那副面孔呀,读者不爱看呀,写谁谁看、谁写谁看呀凡此种种。党报如何才能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能够紧跟时代,紧贴读者,紧盯市场,使党报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于全义 《青年记者》2010,(14):65-66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而党政中心工作大多是通过一系列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但是,目前很多会议报道并不令人满意,内容冗长空洞、报道形式千篇一律,读者不爱看。这就需要传播者要注重会议报道的新闻性,创新会议报道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级党报积极改革、创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正视部分机关报发行下滑、广告萎缩的严峻现实。出现这种情况,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机关报在研究读者、贴近读者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一个根本的方面是必须切实加强党报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像丁关根同志要求的那样,“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增强党报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人民群众是报纸读者的主体,也是党报服务的主体。研究读者才能了解读者,贴近读者才能赢得读者。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研究和把握贴近读者的艺术”,刊出6篇文章,用了较多页码,希望引起各级党报新闻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两千种报纸中,城市党报仅占十分之一多一点。而在一个城市里,往往又是多种报纸并存,有省级党报、专业报,甚至还有晚报。城市党报要想更好地吸引读者,就必须把报纸办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怎样才能增强贴近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杭州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读者的欢迎。报纸发行量逐步上升,日报现已达到22万多份,下午版也已突破25万份。这些都与报纸增强了贴近性是分不开的。下面,我想结合杭州日报的实践,就如何增强城市党报贴近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要从群众角度切题,抓好日常报  相似文献   

15.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担负着引导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共同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的重要使命。要做到这一点,党报就必须要在群众中建立影响力,让群众随处能看到党报,爱看党报,增强党报的覆盖率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深圳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多个党报集团时,多次严肃指出“党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他还提醒党报的领导:“新闻报道如果不贴近,群众不爱看、不爱听,导向也就失去了对象”。作为新闻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一支重要队伍——中央、省、地  相似文献   

18.
正当晚报、都市报在各地攻城掠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些地市党报发行却遇到了困难。不少读者有这样的看法:党报是机关报,是办给机关干部看的,站得太高,离我们太远。分析近年来部分地市级党报发行量下降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报纸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做得不够。地市党报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大的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三贴近”上做好文章。“三贴近”,可以有效破解会议报道过多过滥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指导性。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会议报道任务多,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19.
徐登明 《传媒》2003,(7):70-71
抓住四个方面   副刊作为报纸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党报的副刊,如何把它办成报纸的亮点,则是改进宣传艺术,提高宣传水平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市、州党报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抓好副刊出版,重点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  相似文献   

20.
发挥党报社会新闻报道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报道。其特点是报道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与公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近些年来,社会新闻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普遍重视社会新闻,报道量大、可读性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各级党报也比以往更加重视社会新闻,把加强社会新闻作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社会新闻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报纸对社会新闻的选择过多地偏重于社会偶发事件,特别是灾祸、事故、犯罪、丑闻等负面消息,在报道中不是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