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鼎两迁:先秦典制沿革 "言必称三代",大抵是中国人追溯历史与文化的一句口头禅,这是因了夏商周三代乃中华文化方方面面的重要发祥期,典制文化亦大致如斯.富有文化深蕴的是,远在三代,睿智的中华先民便已借当时最先进的物质文明--青铜器,找到了典制文化的物化之表.  相似文献   

2.
试论档案馆如何实现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是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除了法定的依据外,更主要的是由其管理对象--档案决定的.这一点,浙江省档案局"档案馆文化性课题调研组"在<档案馆在建设文化大省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文中已论之甚详,笔者想就"由其管理对象--档案决定的"补充两点:  相似文献   

3.
正策,古代考试(及论述)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经济发问与纵论,亦称策论。本文论题关涉中小出版社,以策论言之,求发一新声。首先是中小出版社的名位。这是沿袭经济发展的评估标准,主要是从人员数量、经济规模、经营范畴、资产积累来考量的。这就有一个标准失衡的问题。出版社从事的是文化产业,经济力之外,文化贡献力、学术思想影响力才是它的核心价值。30多年改革开放,中小出版社也有文化大价值的不俗表现。所以在经济体量之外,更要谈文化能量。以此观之,则中小出版社未必"小",未必没有文化地位,未必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所论者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基层视角出发,以"政府何以关注文化事业"和"政府将如何兴办文化事业"两大问题为中心,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行解读和阐释。第一个问题旨在点明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型的密切关系,指出管理体制等外部性问题在未来有较大几率随着国家基层改革的开展得到真正的解决,这一政策倾向有望大大提升基层管理者兴办文化事业的决心。第二个问题则具体叙述该法律文本提供的文化事业发展思路包括:(1)明确责任;(2)统合资源;(3)调动各方参与,灵活对接文化产业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该法律实施语境下,可供基层管理者参考的具体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一个推行崇文抑武政策的时代,广大儒生士大夫受到皇帝的推崇,承担着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文官朝服进贤冠上配设的"纳言"这一形制,来解析宋代文官服饰所隐含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两类文化商品及其价格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完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弄清文化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本文拟在分析比较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概念及其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文化产品的价格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化思想界比较活跃,富有开拓精神,在融儒佛道思想于一体、创立理学的过程中,道佛所倡导的行气、导引等养生理论和实践也为宋人所继承,并且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服食金丹的危害而逐渐加以摒弃,走向了较为切合生理实际且简便易行的道路,深受宋人喜爱.这就是宋代养生新风的兴起.其中宋代文人对导引养生术的研究与实践对新风的兴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档案馆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人类的宝贵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为档案"栖息之所"的档案馆则是档案发挥作用、实现其特有价值的主渠道.认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探索增强档案馆文化功能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悦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4-255
古人云:职之所在,责有攸归.作为一名编辑,担负着传播优秀文化知识的责任.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编辑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文化责任,才能推动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合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既彰显其公共性,即"举而措之天下之民",以文化的社会效益为原则;又彰显其商品属性,即将文化纳入商品经济规律之下,以经济效益为原则。在互联网时代文化既承担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维护了文化的社会效益;又承担了满足受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以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据此本文论证互联网时代文化昌盛的关键在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