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正义论:走向正义的传播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业界和传播学界始终不曾间断对正义的追求,集中体现在传播与社会正义运动、传播与社会正义研究、社会正义的新闻学、媒介伦理学及信息公平论等研究中。本文提出,应基于传媒实践与传播理论提炼并建构中国的媒介正义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观照处于转型期我国媒介行业和社会发展现实,本文在指出目前我国学界和业界对媒介安全性及其有关问题存在偏颇的基础上,从满足媒介使用的全员性需求,构建媒介和谐共生体系:提高"媒介效率",促进传媒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注重媒介代际正义,促进媒介价值的可持续性利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媒介安全体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拉斯韦尔"五W"经典传播模式为研究视角,借鉴前人有关正义理论研究成果,将媒介正义分解为四个维度:一是涉及媒介传播渠道资源的分配正义,二是涉及媒介传播过程的程序正义,三是涉及媒介传播信息内容的信息正义,四是涉及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的人际正义。媒介正义的实现路径,即是在媒介传播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上述四种正义要求。  相似文献   

4.
吴志远 《当代传播》2021,(6):41-46,50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都市社会研究转向空间政治,尤其是城市空间中的空间正义问题.基于媒介化理论,本文分析了大众媒介对于城市空间正义的现代性意义,大众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突出空间占有、空间使用、空间消费、空间再造、空间抗争和空间想象这些元素,用具体的新闻报道、广告、舆论、艺术设计等内容,建构了城市空间正义的四道"媒介墙"的角色,即:区隔之"墙":建构城市空间所有权的正当性;监护之"墙":影响公共空间资源再分配的公平性;遮蔽之"墙":通过代言或标签化扭曲不同社群在城市空间中的平等性;想象之"墙":干预城市空间中异质空间的开放性.但大众媒介的资本属性和技术特征使其建构的城市空间正义具有局限性.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新技术对大众媒介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也启示我们思考未来网络社会中空间正义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5.
在风险社会中,许多领域的风险分配并不公平,为此,需要实现包括环境正义、气候正义、生态正义等在内的风险正义。具体到新闻媒体的风险传播环节,同样存在正义问题,也即媒介正义。风险传播中媒介正义的缺失有多种表现,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强化媒体监督的职能、促进公共媒体的建设、壮大公众参与的力量、树立风险正义的意识等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6.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媒介发挥正义效用的基本条件与伦理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问题已成时代焦点。以中国媒介在当下的现实境遇为坐标,新闻媒介作为促进社会正义的公器,其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公开报道、公众参与、多元渠道及相对独立是新闻媒介发挥正义效用的基本保障与必要条件。然而在当前的全球化传播时代,新闻媒介处于商业主义、垄断兼并等市场竞争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种种媒介不正义现象正在严重腐蚀传媒报道真相的正义使命。有鉴于此,新闻媒介要真正发挥出促进社会正义的积极效用,不仅需要外部制度保障,而且自身亦必须履行正义德行,即以正义为传播的首要价值,在新闻叙事框架、新闻生成过程、自我权力约束三方面着力,将正义价值观作为媒介传播活动的核心价值观,以确实发挥媒介正义的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作为一个外来词,其英文为media literacy,意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它的涵义在我国学者当中并无太大的争议,即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学现象,借助网络通讯技术、市场经济、政策导向等要素的助推不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对于媒介融合的动力、性质和界定,已有学者就技术决定论、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介文化研究等视角进行了论述。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媒介融合现象出现后主要研究成果的论述,对于理解媒介融合的双重话语属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有着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认为,媒介融合的定义可以从技术、内容、体制、文化等方面进行辨识。未来媒介融合可能发生在平台终端的智能化整合,以及传媒业融合创新路径中的新举措。这些可能性既存在于技术提速与政策利好的双重鼓励下,也需要人作为传播主体的能动性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梓轩  徐丹 《青年记者》2010,(14):28-29
在业界与学界对Web2.0概念的热烈争议中,Web2.0实际应用层面的使用正在推进。大学生群体是媒介话语传递与媒介增值服务争夺的重要群体,在这个群体中,Web2.0的各项具体使用呈何情形?  相似文献   

11.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必将成为显学。自2008年中国首届媒介融合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后,业界与学界在此领域的交流也更趋密切。2009年11月22日,“2009中国第二届媒介融合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2.
认知媒介融合的既有理念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围绕媒介融合的主题,国内外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分别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媒介融合仍是一个认识不一、含混不清的概念,各种媒介融合实践仍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有关媒介融合的种种论断都未形成科学的理论。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都应当理性地分析媒介融合的相关问题,予以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推动媒介融合研究和实践的健康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一、全媒体概念研究:在争议中前行的概念 一直以来,“全媒体”的概念在学界和业界都存在着许多争议,全媒体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2009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的《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一文。  相似文献   

14.
"媒介融合"是时下传媒业界与学界使用的热门词汇,在国内外传媒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中,媒介融合体现着一种"聚合"思维。在这种思维指引下,媒介形态不再简单叠加。依托于传统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形态发展的传媒业正不断践行着"聚合"的模式,在专注自身形态打磨的前提下不断提倡新的融合观念,同时对媒介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同传媒业受商业化的侵蚀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随着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引进,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媒介批评观念逐渐获得新闻界广泛认可的背景下,在对媒介批评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部分新闻学刊物和学术专业网站等尝试开办"媒介批评"栏目,开展较为专业的媒介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忠波 《新闻窗》2010,(4):118-119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媒业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不同媒介之间原来泾渭分明的界限已经目渐模糊.各种媒介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甚至是传播营运上,都体现出了一种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融合的现象。这一现象被新闻业界和学界冠之以“媒介融合”之名。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受到出版传媒业界和出版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培养适应媒介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出版教育的首要目标,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出版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六届(2019)年会,于2019年12月1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主题是"共产党·新中国·党报"。论坛自2004年举办首届年会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作为研究党报的专业平台,被业界、学界誉为"观察党报的窗口,宣传党报的讲台"。本届年会上,学界业界百余人共聚一堂,梳理新时代党报主题报道的创新策略,总结媒介技术变革语境下党报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转变,对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走向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是当今传媒学界和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从信息社会学的角度对媒介融合加以考量,分别从信息社会学观点的引入、新媒介对传媒格局的改变以及媒介融合正反效应几方面加以分析,对如何在媒介环境重构的同时兼顾信息社会生态平衡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媒介转型为线索,回顾了2014年中国传媒业界和学界的焦点话题,分析了中国传媒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焦虑和失范问题,以及传媒业进行的创新探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即媒介内容生产将走向开放、定制;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程度都将在融媒体的催化下进一步提升;传媒产业将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传媒失范问题的治理有赖于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