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五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卿 《编辑学刊》2013,(1):14-18
本文从技术与内容的关系、产品与需求的关系、传统内容资源与数字内容资源的关系、内容提供商与平台运营商的关系,以及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升级与数字出版新业态的关系五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从中概括出数字出版业不同于传统出版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杭俊 《出版广角》2013,(4):58-59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数字出版的出版内容开发不足、核心科技力量不足、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数字出版产业重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智能出版概括全新技术语境下数字出版业的整体变迁,阐释出版产业链在诸种新技术助推下的可能变革方向,尝试为数字出版业在技术革新背景下的不断前行做出有一定前瞻意义的策略探索。文章从智能出版价值链角度出发,指出推进基于多源数据智能选题辅助、模拟系统支撑下的高质量内容创新与建设具备弯道超车能力的智能化专业知识服务与辅助决策系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从智能出版需求链角度出发,指出推动以智能印刷流程自动化为基点的产消合一新零售模式重塑,精准高效且以洞察营销为旨归的智能营销系统构建是出版业持续攻坚的方向;从智能出版空间链角度出发,指出虚拟物理空间向度的智能出版内容创造、跨界共融的出版产业间协同发展则是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产业活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的读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东亮 《出版科学》2011,19(1):22-25
读者与技术、内容共同构成数字出版产业的三大要素。技术催生数字出版产业,内容明确数字出版产业实质和盈利模式,读者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壮大,最后强调要形成数字出版读者观。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化出版是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  相似文献   

6.
云出版是数字出版技术的新发展,已在教育、大众、科技出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比古籍出版与同行的差距,更凸显古籍出版应用云出版推进数字化进程的必要性。云时代古籍出版应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数据挖掘为支撑、多元出版为渠道、产业联盟为基础,走产品媒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集团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出版变迁与技术变革互动发展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版的变迁史是一部与技术进步互动发展的历史,技术变革对出版变迁具有直接影响力;但与此同时,出版在技术变革中具有自身作为内容产业的相对独立性。在每一次出版技术革命浪潮袭来时,出版与技术之间会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博弈与融合。对于当今的出版机构而言,认清数字出版的本质与变革,明晰未来出版发展的方向与核心竞争力,并培育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其三大任务,也是保证其能够在未来出版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科技出版的技术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考察,技术对于竞争力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业不是纯技术驱动型行业,但相关技术的进步对促进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出版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造纸术、印刷术、数字技术等正是促使现代出版产业形成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技术竞争力已是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外科技出版实践,论述了技术在科技出版竞争力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科技出版技术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及提升科技出版技术竞争力的思路与举措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作为网络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出版产业凭借多元化生产路径、便捷的传播方式、延伸的产业链等优势,迅速抢占出版市场,传统出版组织形式、出版流程都受到了挑战。同时,网络出版不再局限于传统出版内容的网络化,在线创作、在线出版、作品转化等正成为网络出版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产业只有继续坚持以内容为本位,借力网络技术,加强产品营销,才能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实现出版产业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消费者中的大规模普及,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同样,数字技术对于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作为出版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2006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为213亿元,2007为年362.42亿元,2008年为530.64亿元,而到了2009年年底,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99.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50.6%,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的生产总值。数字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的超越。我们将数字出版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探索中不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思路进行积累和优化,形成了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若干问题的基本认识。一、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数字出版在内容的制作、传播和应用上与其他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关联,这就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业界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认识经历了技术中心、内容中心和读者中心3个阶段。技术中心论关注技术引起的传统出版编印发等业务环节以及读者阅读概念的整体重构;内容中心论使出版业回归内容主题,从强调技术体系的自我构建,转为多主体产业发展链,为开放式发展出版业打开了大门;以读者为中心,利用数字技术来开发和利用内容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读者群及出版市场,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及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理念。基于读者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理念,才是更好地发挥技术、内容资源的效能,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赖青  张昭 《中国编辑》2024,(3):27-32
数字出版产业的高速发展是近年来出版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在政策指引以及资金支持下,出版机构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产业规模得以快速增长,大量成功案例先后涌现。在新技术不断更新和迭代下,数字出版产业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出版产业模式中的常见问题并展开策略研究,总结出版机构的商业模式,提出规避产业风险、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结合AIGC等技术浪潮的演变,阐述数字出版内容服务模式的可能性变化,为出版机构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内容是数字出版的灵魂,合理有效的内容管理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动力.对不同类别的内容资源实施差异性管理,是内容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依据数字出版内容原始载体的不同,将数字出版内容划分为三种类别,并针对每一类资源的特征和管理现状,分别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对规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出版的定义、特点等出发,提出了数字出版的“五要素”即内容、形式、体验、数据、服务,指出内容在数字出版中仍然处于核心地位,不管是哪种内容生产方式,内容的质量决定了数字出版的质量;形式与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数字出版的形式能够影响内容产生的实效;体验是决定用户是否会长时间使用产品的关键;数据是改进数字出版产品的力量;所有的数字出版手段,其终极目标都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方卿在《出版科学》撰文说:内容资源是出版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要强调的是,内容资源对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在传统出版业中,只要能够占有独持的内容资源,一般都能够获得成功。而数字时代的情况则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盈利模式、内容资源整合与产业结构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加快构建内容平台"双主导"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三链"整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数字出版模式的思考(一)——内容资源主导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业属内容产业范畴,内容资源是出版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传统出版业如此,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内容为王仍是出版业的不二法则。纵观世界出版业,不难发现,大多数在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10,(14):10-10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书产业更是如火如荼,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电子书产业还存在着产业链合作模式不清晰,内容资源匮乏,版权保护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电子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值此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成立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之际,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向全国出版单位、版权机构内容拥有者等提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数字化与出版产业变革为研究背景,总结数字赋能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分析地方人民出版社因社而数、推进数字主题出版进程面临的内容与技术、投入与产出、自主与合作、项目与产业等现实问题和矛盾,在产业趋势与现实矛盾坐标建构中探讨地方人民出版社打造数字主题精品的路径选择,提出物理之变、化学之变和生物之变的应变策略,阐述内容为本、技术为翼、转化为王的启示与体会,以期为地方出版社尤其是地方人民出版社推进数字主题出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