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编辑的主体意识 ,就是编辑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成果 ,为人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意识。每一本优秀的畅销书 ,每一期精美的期刊 ,都蕴含着编辑的主体意识的发挥 ,没有编辑的主体意识 ,那么他所编辑的出版物就没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不被人们欣赏和认可。但是我们所强调的编辑的主体意识并不是编辑的主观臆断 ,自作主张 ,想编什么就编什么 ,也不是读者爱读什么就出什么 ,而是指编辑不为名利潜心于积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自觉的、使编辑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编辑的主体意识从内在本质上看是文化本体的…  相似文献   

2.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3.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编辑学报》1994,6(1):1-3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郝晋 《编辑学报》2001,13(Z1):1-2
通过分析编辑活动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主体性特征和编辑在编辑活动中所起的主体作用,论证了"编辑主体意识"是客观存在.编辑可在组稿、识别真假论文上集中体现其"编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7.
编辑主体意识及其强化认识方面存在误区。其一,对编辑主体意识的界定有些混乱、机械、片面;其二,强化编辑主体意识提法笼统、混淆不清。其实,编辑主体意识就是编辑人员在其编校出版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观能动意识。以理推之,不同的编辑,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主体意识;由此又可推出编辑主体意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既如其然,强化包括两者在内的主体意识的提法显然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8.
学报编辑的“四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活动的目的是建构学报文化,这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中,必须强化学报编辑的"四种意识",即把关意识、文化意识、主体意识和精品意识.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增强学报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涛 《记者摇篮》2012,(9):21-22
巴金在《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致(十月)》的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其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巴金的编辑意识,他说:"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从编辑的观点看问题",这里的"编辑的观点"应该是包括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和编辑事务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很重要的是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巴金认为":编辑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以"桥梁"来比喻,十分形象地揭示了编辑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是巴金最重要的编辑意识。  相似文献   

10.
透视出版编辑从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编辑是在各种出版机构从事编辑工作的活动主体,是出版社运作的核心,这种核心作用是由编辑主体和出版机构二者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编辑是对人类精神文化产品进行加工创造的具有文化特性的主体,是文化缔构者.出版机构则是通过整体运作,将文化和信息产品整理、加工成出版物的形式,然后使其进入社会传播网络的实体.编辑工作贯穿整个出版过程.出版业的终端是文化产品,其文化性超过了一般产品的商品性.眼下出版集团的建立以及出版社之间的整合调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1.
编辑活动的主体是编辑,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在社会文化生产中,编辑活动的主体作用的特征是什么?它是不是也同其它的文化学科那样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文化力量而存在?近来,在编辑学研究的“圈子”里,称编辑为“家”的情形多起来了,这反映了急于提高编辑社会地位的愿望,但是成家的理论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要成为家,首要是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专注于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发现、认识编辑活动本身的独立价值和重大意义,这种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拓,表  相似文献   

12.
学术不端防范中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贤 《编辑学报》2015,27(2):119-121
阐述编辑主体意识在学术不端防范中的重要性,分析编辑主体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工作中要发挥主体意识:收稿前对作者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初审时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学术不端;对发表前的稿件再次把关;主动借助社会监督;对有学术不端行为者进行惩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报纸功能日益复合化,编辑在各类信息的加工处理中起着核心的整合作用。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资源进行二度整合,其中包括稿件的选择、标题的制作、版面的分割等。在这里,编辑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笔者认为,就编辑本身来说,还是应确立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本地新闻,编辑则处于非常明显的主体地位,起着组织策划、编辑制作、后续反馈等作用。一、编辑主体地位实现过程中的五个互动编辑要实现其主体地位,心中必须有全盘。要自觉地培养和运用一种既包括宏观思维,又包括微观思维的综观思维形式。要达到…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主体性与创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编辑主体性内涵 编辑主体性是指编辑在具体的编辑实践活动中,由编辑自身内在思想品格、知识修养、文化品位等所构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精神产品的选择和加工中所体现出的能动作用.编辑主体性的发挥,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文化产品传播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走向.因此,探讨编辑主体性的内涵及其有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编辑主体性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现代化问题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编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站在信息社会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对作为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的编辑活动整体地把握,并从哲学意义上抽象出其本质的话,我们就会看到:编辑操作主要的是对不同形态载体信息进行加工,或者说是通过选题、策划、审查、缔构,使操作对象所承载的信息进一步优序化.  相似文献   

16.
付丽萍 《青年记者》2012,(32):13-14
学报编辑能力发展的内涵文化缔构编辑观认为,人类的编辑活动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由此出发,学报编辑也同样承担了缔构社会文化的重任。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成为编辑能否做精做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编辑往往对自己编辑的刊物"老看不顺眼",因为他总在思考这份刊物是否还缺点什么,这跟编辑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主体意识紧密相关。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媒介之一,被称为"世纪遗产"的高校学报在整个报刊种类中属于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其对编辑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17.
期刊编辑应建立的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峥 《传媒》2002,(10):27-27
网络时代带给各种期刊编辑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全方位的,而最主要的是促使其编辑意识和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期刊编辑只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吸取网络传播的优点,精心选择主题和制作版面,才能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 编辑意识是指编辑主体所特有的一种对编辑客体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情感体验且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危机意识、受众意识、策划意识、经济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编辑主体意识与编辑职能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闯 《中国编辑》2011,(5):27-31
编辑主体意识对于化解精神生产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编辑活动的创造性来源于编辑主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编辑职能也由加工、选择向策划转型;数字化时代,应继续弘扬编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四川档案》2006,(3):42-43
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在学报策划、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决定着编辑主体以何种方式去实现工作目标,随着学报的大发展,编辑主体意识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扩充。重新认识编辑主体意识,探讨编辑的主体意识创新,在当前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编辑所起的作用日益彰显。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和职业特点,而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编辑工作的价值和质量。可以说,编辑主体的发展是编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当前,在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种片面强化编辑客体、编辑过程的倾向,从而忽视了编辑主体的能动作用,忽视了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正是由于编辑主体意识的淡化,导致了“编辑误区”的产生。“编辑误区”的主要表现所谓“编辑误区”,是指有违编辑活动自身的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