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松武 《新闻界》2006,(1):24-25,27
笔者曾在《新闻界》2001年第五期《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一文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能量说”,引起学术界关注。当时,笔者主张对新闻价值定义应该回到新闻求“新”的本能上来——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笔者认为,传播者和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正是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的“动力”所在、“能量”所在;传播者和受众的新闻价值观表现为一种知识力量,也可以通过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这种转化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能量”。在这里,笔者想从新闻价值看记者的价值这一角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深入实际深入现场──从“羊城晚报”一篇新闻素描上头条说起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程天敏面对来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欢蹦乱跳的新鲜事实的新闻消息成了凤毛麟角的状况,笔者欣喜地读到《羊城晚报》1997年6月2日头版头条位置刊出的新闻素描《柯受良...  相似文献   

3.
拙作《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文),首次涉足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选择标准这一研究领域,随后,阎建设同志撰文《也谈跨民族文化新闻传播》(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3期),对笔者的一些观点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而跨文化新闻传播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笔者真诚地欢迎进行商榷的任何文章,这将有利于更加严密、科学地界定课题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本文试图就阎文的结论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基本概念问题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首先,从概念名称上说,笔者在《试》文中的确没有明确使用“跨文化新闻传播”一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把跨文化传播当作跨文化新闻传播”.理由有二:其一,与“跨文化新闻传播”并列的概念还有“跨文化艺术传播”“跨文化政治传播”“跨文化经济传播”等等,它们都不涉及“新闻”价值问题,惟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才存在“新闻”价值问题.《试》文之所以用“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一词,而没有使用“跨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观”或“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足以说明作者是把自己所讨论的价值问题,界定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少新闻界同仁以为,有深度的报道往往是指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而展开的、由多篇新闻组成的持续报道,如常见的“系列”、“组合”、“专题”等报道形式。那么,以单一新闻事件为内容的短新闻是否需要深度呢? 笔者认为,短新闻也同样需要深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如是说:“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法,即为深度报道。”由此可见,“深度报道”仅是一种采访报道的“方式”,并非指特定的体裁。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第五期,曾刊出笔者写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一文,但笔者本人觉得言犹未尽,还想从新闻“权”与新闻“源”的角度,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问题,再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看法。目前,新闻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议论纷纷的问题之一是,新闻与“钱”的关系:“企业出钱发稿子,要版面,买刊号”,“报  相似文献   

6.
秦殿杰 《今传媒》2005,(10X):37-38
《今传媒》9月号(下半月刊),登载了郗望同志写的《怎样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一稿,读来受益颇多。这不由得引起笔者的联想。新闻稿件为什么“可读性不强”呢?如果能防止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那么自然就能增强稿子的可读性了。因此,笔者写了《论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一文,求教于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7.
李华  李娅 《传媒观察》2003,(10):48-49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新闻都是一个严肃的东西。所以,当“聊新闻”在电视荧屏上出现后,人们对它褒贬不一。不过笔者认为,“聊新闻”现象的出现,给了“新闻”一个亲切的面孔,是可以提倡的。因为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中心,只有新闻被受众接受,其传播的最终目的才达到。亲切的面孔无疑能使受众更加关注新闻。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聊”,并不是说我们以平时“聊天”的心态来对待新闻,而是指处理新闻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湖南晚间新闻》就是“聊新闻”的一个典范。本文即以它为研究对象,探讨一下“聊新闻”节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新闻三昧》今年第3期,笔者的小文《何为星级厕所》中,曾断言“星级厕所之类完全是无稽之谈。”然而近日电视新闻中却报道了北京市在长城等旅游点兴建了几座高档次、有空调的星级厕所。显然,这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新生事物”。联想到笔者去年在《新闻三昧》第7期发表的《国家怎能公布黑名单》一文,笔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黑名单的定义,批评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王女士在宣读国家质量局的  相似文献   

9.
刘秀品 《新闻界》2004,(6):97-97
对于爱读新闻的人特别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今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华东版》披露的下面这条消息无疑算得上是一条“利好消息”。那说的是,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宁介绍,南京政务信息公开办法将提出,行政单位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无故拒绝采访属违法,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新闻发言人应该坚决杜绝“无可奉告”之类的说辞。“无可奉告”一词,笔者既从昔日的影视作品中听到过,也从采访实践中“领会”过,称得上耳熟能详了,但查遍了《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竟都找不到这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这再一次说明,哪怕世界上最权威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在《半月谈》上读到一则《干部下乡竟如此作秀》的报道,反映一位领导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吹嘘自己如何帮助“问题村”排忧解难,文章内容白于严重失实,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并被农民告上法庭,惹起了一场官司。此事在反映出个别人作风上好大喜功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新闻领域存在的某些问题与不足。有鉴于此,笔者呼吁,新闻也需要筑牢诚信“大堤”。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者需要熟悉《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魏永征本栏责任编辑万木近年来,“新闻官司”有上升趋势。这表明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增强法制意识,避免各种新闻差错和新闻损害,以预防新闻纠纷的发生,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阅读近年有些“新闻官司”案...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有许多好看的栏目,但我最垂青的还是“点击新闻”。据统计,2003年《北京档案》有11个每期都登场的固定栏目,但最见功力的精品栏目当属这个初出茅庐就一炮打响、一路走红的“点击新闻”。说起“点击新闻”,笔者以为至少有六大特色:一是可读性强。“点击新闻”带给读  相似文献   

13.
要重视公关与新闻的联系———兼论“公关新闻”四川联合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天策//本栏责任编辑艾风//针对“新闻策划”这一理论热点,笔者发表了《不要混淆新闻与公关的界限》一文(载《新闻界》976),强调新闻与公关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实践领域和理论范畴,进...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第五期,曾刊出笔者写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一文,但笔者本人觉得言扰未尽,还想从新闻“权”与新闻“源”的角度,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问题,再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看法。目前,新闻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议论纷纷的问题之一是,新闻与“钱”的关系:“企业出钱发稿子,要版面,买刊号”,“报纸花钱买稿子,抢独家,搞垄断”等等。在“钱”的作用下,新闻“权”与新闻“源”出现异化,少数新闻单位开始出现部分地转移新闻“权”,有些本属于新闻“源”的单位,企图掌握新闻“权”,说白了,某些社会  相似文献   

15.
《扬子晚报户繁星”副刊最近刊出了关于“新闻”词源考证的两篇文章。作者都是“南京高国藩”。第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古书中遍考“新闻’这两个字的来源,查来查去.‘新闻’二字竟在《红楼梦冲”.并由此断定:“‘新闻’一词是在清代初期时才出现的”,“《红楼梦》记载‘新闻’~词在中国典籍中为最早见。”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推翻旧说.又立新论.称“新闻”一同最早见于晚唐李成用的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和“旧业久地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中。(笔者注:见1997年10月6日、Ic月20日《扬子晚报》)为此,笔者特意查阅了…  相似文献   

16.
干过新闻这行的人都知道,采写新闻的目的就是要报道出去。因此,记者必须进行认真采访,报道的人和事要真实准确。时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新闻单位正在推进新闻改革,加强队伍建设,贯彻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仍有少数编辑记者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改革有误解,认为没有了条条框框,今后记者跑跑市场,翻翻材料,跑跑机关就行了,无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果真是这样吗?结合我采写《大西北再架彩虹》一文(见《新疆日报》1月20日周末版),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采写《大西北再架彩虹》一文,整整用了一个星期跑基层,其中在工一局复线工程指挥部听介绍一天,其余时间全用来现场采访。我事先没要一份材料,只要了几份打印的一处指挥部办的《兰新线上》简报。在一处六队隆隆的搅拌机旁,我和一个“小不点”交谈起来,他手里操纵着机子,机声很大,我扯着嗓子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与陈瑞苗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新闻大学》上期发表的陈瑞苗同志的文章——《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提出商榷。陈文中“对新闻价值的哲学思考”一段,涉及到新闻和新闻价值的定义问题,我想谈谈由此“思考”引起的思考。首先是新闻的定义问题,陈文列举了现在见之于一些论著中的四种表述:1、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  相似文献   

18.
“和平使命一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国内外几百名记者云集军演现场,竞相挖掘报道相关新闻,拉开了一场新闻大战。笔者作为这次军演保障部队的一名新闻干事,在记者们人驻之后才临时受命参加报道。在诸多不便的情况下,笔者及时准确进入“战位”,奋战10多天,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发表图文22篇(幅),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19.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0.
读罢《想起了旅行记者》(见今年第六期《新闻战线》)一文,笔者颇有同感;然而又觉得意犹未尽。据笔者所知:人大新闻系为开拓育才之路,特丛奇紧的经费中拨出一笔专款,来资助两位研究生沿着当年范长江走过的道路,进行新中国的“西北行”。也堪称“创举”。笔者还了解到:此举得到不少新闻单位的赞赏,有的报纸还保证:给那两个研究生以“特约通讯员”证件,象当年的《大公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