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阐述"新媒体"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前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利用最为热门的几种新媒体工具的服务内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图书馆发展的意义,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对图书馆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定义,业界和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笔者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但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传播上的互动性。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谭天  刘云飞  丁卯 《新闻界》2012,(12):6-9
新闻定义的考究和争论一直没有断过,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要重新认识"什么是新闻"。本文以客观、发展、全面的视角来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定义。笔者认为,新闻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是一个集成的概念,是一个过程的概念。从客体的角度试图描述"新闻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相关概念的界定,业界和学界目前十分混乱,在此有必要予以厘清。到底什么是新媒体?笔者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各执一词。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综合起来,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5.
高媛媛 《传媒》2015,(16):67-6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广告快速成为广告业的主力军,并占据了广告市场份额的20%.本文基于新媒体定义范畴详细划分了新媒体广告的四种形式,并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广告的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新媒体广告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提升新媒体广告艺术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约稿方式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约稿方式的功能渐渐弱化。从新媒体定义出发,阐述采用电子函件约稿、网站约稿、微博约稿、短信约稿和虚拟社区约稿这5种新媒体形式的约稿方式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新传媒环境中对约稿方式的革新作用,并提出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新型约稿行为的注意事项,为期刊约稿的"新媒体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冀洲 《新闻世界》2014,(12):114-115
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营销中的绩效评估,包括新媒体营销和企业绩效评估的常规定义和内涵,以及新媒体营销中的绩效评估这一新兴概念的阐述。通过搜集现有资料和分析,对新媒体营销绩效评估的定义、现状、目标、原则和常规的评估方式进行了论述,最后以B2B企业的新媒体营销绩效分析为例,运用上述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归纳出新媒体定义研究的若干共识。在此基础上以经典传播学模式为蓝本,结合媒介发展史,分析新媒体较传统媒体的创新点和二者的结合点,对新媒体进行广义的分类,试图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讨论新媒体的定义,以求丰富和完善新媒体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形式多样,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新媒体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加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个性化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的定义,接着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特点,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旸 《中国广播》2016,(2):65-67
2016年多家新媒体公司不约而同都提到了"生态"的概念,新媒体产业已经从全媒体融合,跨入了生态竞争的时代,简称"传媒+"。回首过去的一年,新媒体作为内容提供者逐渐下沉为基础服务,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身作为独立渠道发展的空间。随之而来的是"去视频化、强应用与服务的产业垂直整合的浪潮"。如今,新媒体的定义发生了变化,演进逻辑出现了转向,产业跨界整合越来越频繁、人才流动愈来愈市场化,可以预测,我们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点,新媒体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产业释放与高速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发事件报道的信息来源系统发生大的改变。在全世界范围内.“草根记者”在重大突发现场发布的新闻一次次产生了全球性的轰动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新的传播环境对我国现有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新媒体时代的泛在传播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锐  金婧 《新闻界》2007,(4):27-28
本文从传播层级、传播关系、传播介质、传播主体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的泛在传播特性,探讨了新媒体在传播领域所凸现的传播价值和后现代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新媒体及其深度融合给整个知识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正面临着传统服务业务量不断下滑,而数字信息服务方面却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尴尬局面。以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为指导,提出新时期图书馆场景的构建策略,从而为解决当前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指明路径。[方法/过程] 依照"媒介情境理论"提出的"媒介是构成场景的核心要素,媒介的演进改变了场景中信息的流动方式,从而导致人们行为的转变"的基本原理,以"满足欲望""响应需求"以及"创造价值"为原则,从"媒介扩展""空间构建""角色转换""业务重组"以及"技术改进"5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 图书馆应扩展各类媒介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不断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重新规划实体图书馆的空间格局,并重视虚拟图书馆空间的建设;主动转变馆员的角色,并密切关注读者角色的变化;整合原有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改善服务方式和方法;通过技术改进,给予读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合力营造"虚实一体""泛在智能""注重交流""人机一体"的新媒体时代的图书馆新场景。  相似文献   

14.
王莉 《兰台世界》2020,(5):62-64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档案馆更应该顺应现代新媒体技术发展要求,做好两者融合,发挥其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展现信息服务优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档案科普栏目等具体形式,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信息资源利用不足、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不足、新媒体技术应用层次不高等问题,提出了要把馆藏资源和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中进行有效融合、建立和完善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分享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档案信息文化传播影响力等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红艳 《新闻界》2008,(1):26-29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话题延伸到对于中国当代农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力的讨论上,并以新媒体技术为这种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以便引起学界对于不同时期的农民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及关注。  相似文献   

16.
论述信息安全的定义、当代全球信息安全的新环境,包括网络空间战、互联网社交新媒体、信息安全跨界震荡、黑客和个人极端主义等的威胁;分析中国国家信息安全的新特点,包括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交新媒体得失并现、信息安全泛化形态并面临全球挑战、信息安全韬略有待细化等;提出中国信息安全的协同、疏导、中庸、人本、诚信五大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8.
全民阅读视角下新媒体阅读生态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及其重构路径,丰富新媒体阅读理论,为改善阅读环境、促进全民阅读提供思路。[方法/过程] 借鉴信息生态学理论和布迪厄社会学"场域"理论,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对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现状及其演化路径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阅读生态建构路径。[结果/结论] 新媒体阅读生态系统存在着系统结构比例失衡、信息供求关系失调、能量流转效率低下等问题;新媒体阅读生态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和" "活" "新""真"的标准,从系统内部调节、信息技术及信息环境改善、阅读者态度优化和阅读实践的路径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9.
李玲  吴安新 《新闻界》2007,(4):50-51
农村传媒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缺位或失语状态。本文立足市场经济,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传媒市场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