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七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二版在《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走以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国每年每人平均消费谷物二百多公斤,等于西方国家的三到四倍,而动物蛋白的摄取量则比他们少二、三十倍,平均每人每年仅吃三点五公斤肉,蛋更少,奶几乎等于零。”去年十二月十四日人民日报三版的《电子计算机琐谈》一文,也曾提到“三十几年来,大约每五年到八年运算速度提高十倍,可靠性提高十倍,体积缩小十倍,成本降低十倍。”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2,(5)
(一)这个“不”,不可少! 《人民日报》2002年7月27日第 六版,《中国各民族都是祖国统一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一文,中栏第6段,有 “很难设想,如果清朝不把明朝势力达 不到的广大地区重新统一起来,固定 下来,我国疆域会有现在这样大。” 从文章看,“我国疆域会有现在这 样大。”明显是“我国疆域不会有现在 这样大。”或者是用疑问句式“我国疆 域会有现在这样大?” 因为少了一个 “不”意思就全拧了。 (二)“前仆后继”不是“前赴后继”《人民日报》7月26日第十二版,《舞台人语》之《革命诗篇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3.
翻开3月24日的《北京日报》第3版,感到一股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主要是这个版上的“祖国各地”栏目一下吸引了我。像“祖国各地”这种专栏形式,在编辑学上称作“集纳栏”,也有人叫“报中报”,常作编辑的则简称它为“小栏”,类似的有《人民日报》要闻版的“新闻简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神州大地”、《北京日报》一版的“中华·京华”等。  相似文献   

4.
无谓的同义重复是一种很讨厌的语病。经常遇到的是“报刊杂志”这种说法。例如,《人民日报》1981年11月6日第4版和第8版出现过3次,《光明日报》1981年12月2日第2版有篇文章,其标题是“订阅报刊杂志的苦恼”。此外,也有说“书刊杂志”(本刊1981年第3期第48页)和“杂志刊物”(《人民日报》1982年1  相似文献   

5.
捧读今年8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的《雄关作证》(结束语)及四版的摄影专版,得知人民日报·海外版“长城行”大型系列报道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从5月21日“长城行”采访团启程,到5月25日“长城行”报道组发出的第一篇《龙头起处天地宽》起,我就被这个充分...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自2003年11月2日在第五版和第六版推出《新农村》周刊后,一些读者、尤其是农村读者纷纷来电来函给予肯定,认为周刊集中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是人民日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关心“三农”工作的又一有力举措。湖北省安陆市陈店乡政府的刘建成发来传  相似文献   

7.
去年10月4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农村“血液”循环的新“动脉”——我市农经服务公司融通农村资金综述》的消息,引起人民日报重视,新华社专门派记者前来采访,10月9日人民日报在二版发了消息,10月14  相似文献   

8.
关于译名     
三月七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纵论美国总统竞选形势》一文,对美国州名Massachusetts的汉译,八处用“麻省”,一处用“马萨诸塞州”。三月十日人民日报第七版《马克·吐温的故乡》一文,对于同一人名Tom Sawyer的汉译,三处用“汤姆·莎耶”,四处用“汤姆·索亚”。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华东版》(以下简称《华东版》)创刊伊始在九版推出了两个署名评论专栏——“每周经济时评”和“东方七日谈”。一个以经济领域的热点、疑点、盲点为己任,一个偏重关注社会其  相似文献   

10.
“九亿农民”之说已见于报端,如标题: 《心里装着九亿农民》(1993年4月1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 如此看来,我国现有九亿农民无疑。但若认真推敲一下,又感到有些荒唐。农民这一概念的含义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社会劳动者人数达5.8亿(1992年5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农民只是社会劳动者的一部分,怎么竟超过了社会劳动者总数? 那么确切地说我国现在究竟有多少农民?《农民日报》载文称:“当前,我国有3.2亿农业劳动力”(1992年8月25日陕西日报三版“报刊纵览”栏)。这就是说我国农民的总数。农民不应包括农村的婴幼儿、学生和主要从事商业、运输业、手工业的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11.
孙吴 《青年记者》2000,(2):40-41
新闻出版报》1999年10月28日二版刊载的《杭州报纸流行横题风》(作者肖力),引起了我这个“报纸组版学”研究者的思考。报纸版面对报纸来说,事关重大。范敬宜同志在《人民日报版面备要·序》中指出:“版面,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人民日报的版面无小事”。报纸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最近”何其多!许多同志曾经对此提出批评,但是收效甚微。何以如此?说归说,做归做,是重要原因之一。谓予不信,请看人民日报今年4月27日第一版。这一版的《今日谈》专栏里,有一篇《“最近”何其多》的文章,批评人民日报第一版时效观念差,呼吁“少让读者见到不可捉摸的‘最近’二字”。说得有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2日,人民日报推出了首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专版——《新农村》周刊,此后在每周日的第五、第六版刊出。 《新农村》在创刊词中阐述其办刊宗旨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为农民兄弟排忧解难,做农民兄弟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以“三贴近”原则来实现对“三农问题”的人文关怀,成为《新农村》的基本定位和报道基调。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从2003年11月2日至2004年l月4日的10期《新农村》专刊为样本,旨在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反映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在“三农问题”报  相似文献   

14.
并非苛求     
8月6日,我国女子篮球队在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再次战胜南朝鲜队荣获第三名,捷报传来,振奋人心。遗憾的是,我国的通讯社和报社在报道我女篮比赛情况时,不断发生错误,使读者屡受虚惊,挫伤情绪。 8月3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新华社圣保罗8月1日的消息,主标题是《中国女子篮球队负于保加利亚队》,副标题为《失去了进入前四名机会》。细读消息全文,看不出“失去了进入前四名机会”的原因,令人诧异。4日人民日报三版以小号字体发了一则更正:“本报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2001年6月12日4版:“这些示范基地……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燕赵晚报》2001年6月13日32版:“第二个版(应为“板”——引者注)块《英风》从描写李大钊、回民支队、戎冠秀到董存瑞、西柏坡等一系列典型人物、事件,是一曲革命战争史上河北人  相似文献   

16.
孤证不足凭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基努阿一印第安小麦》一文第二段中说: “印第安人在每年庆祝日昝节时,……”。查查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八年版的《新英汉词典》,在“sundial”条下,“日昝仪”的解释赫然在目,似乎没有问题了。但如多查几种工具书,就会知道“昝”音  相似文献   

17.
报刊上的错字好象饭碗里的砂砾,使人甚为厌恶。试将常见错字分为三类,举例于后。一、形似而误。“纤尘不染,使读者有如面聆馨咳。”(《解放日报》1982年3月10日第四版,《人民日报1982年3月30日第八版)“馨”为“謦”之误,“謦咳”为谈笑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经常阅读报刊,时常看到“村长”一词。现摘几例: 人民日报7月2日第四版,王锡爵在四川家乡参观和探亲访友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村里的乡亲们、村长和大安乡乡长也前来祝贺。”农民日报6月10日第一版“蒲家庄村长蒲文君告诉记者……”该报7月15日一版言论标题为《如此村长招标》。  相似文献   

19.
赞“随手抓拍”江畅6月1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右上角刊登了一幅照片:题目早《总书记关心新闻记者》,受到社内外的好评,被誉为“近期人民日报最好的一张真正的新闻照片”。这张照片是人民日报摄影部记者盂仁泉拍的。6月13日下午,总书记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在人民大...  相似文献   

20.
一份报纸必须有自己的定位,有无适当的独特的定位决定了一张报纸能否生存、能否发展。 《人民日报·华东版》(以下简称《华东版》)是《人民日报》于1995年1月在华东创办的第一个地方版,它是中央机关报的地方版,既区别于中央机关报,也不同于省市地方报纸。江泽民同志曾对它作过“宣传党的政策,把握舆论导向,体现地方特色”的指示、《人民日报》也定下了“三结合”的内部方针,即“中央精神与华东实际相结合”、《人民日报》传统风格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指导性和可读性、接近性相结合”。同时,华东地区报业发达,各报之间竞争激烈,《华东版》要在地方报之外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