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志贤 《大观周刊》2012,(41):212-213
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开放性、隐匿性、便捷性等特性极大地改变了高校校园的交往模式、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培育校园意见领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快新媒体文化内容建设,促进高校文化良性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文化主体对文化糟粕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手机而引发的短信文化,也逐渐成为当今高校校园引人注目的、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化风景线。高校校园短信文化兴起有各种原因,但它的出现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利用短信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郭君 《采.写.编》2016,(4):139-140
手机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手机媒体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本文从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率的角度,就手机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并就强化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积极影响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佳奇  任玮 《新闻世界》2009,(10):141-142
手机在大学生中已有相当高的普及率。近几年,手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手机依赖即是其中一种。本文以对兰州市四所高校(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托,力求全面、客观地展示兰州市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对1994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和手机阅读感知特征,结果表明:①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总体上值得肯定,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动机未占据绝对优势,手机阅读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强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②大学生手机阅读途径较为多元化、均等化,并可能受到网络是否便捷和是否需要付费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时长和时间选择表明,手机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手机阅读地点选择呈多样化和随机特征.③手机阅读评价(主要针对阅读内容)和收费感知分析表明,手机阅读的信息可信度、内容质量、阅读价值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且手机阅读收费的认同度很低,绝大多数不愿意接受手机阅读收费.总之,山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与其他省份调查的大学生手机阅读特征表现出诸多一致性和相似性,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手机阅读这一普遍性趋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和指导大学生手机阅读.  相似文献   

6.
刘倪霓 《青年记者》2014,(2):102-103
发展现状1.手机智能化趋势明显在消费社会中,为了满足消费主义影响下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智能型手机的普及率在逐渐升高。消费引导生产,并维持着生产,消费生产着流行文化,新的文化依赖着新型媒介并被大众吸收。①购买智能型手机的人增多,生产商会制造出拥有更多功能的手机,因此,如果智能型手机形成一种使用流行,其普及率也随之变多。中国行业网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大陆智能型手  相似文献   

7.
校园广播,一个伴随高校发展应运而生的宣传媒体,一种曾在学生中引起广泛追捧的校园文化,曾几何时,她是高校宣传工作和校园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载体,而如今,手机、网络的普遍使用,以及微博、微信的日益兴起,在微传播环境下,低头一族、速食文化、微互动这些名词涌入大众视野,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大多数人也更热衷于从手机终端获取信息。有一项调查显示,在高校近90%的大学生们使用手机上网,有些更成为了“微博、微信控”,而校园广播这一传统的宣传介质在高校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淡出师生们的视野,甚至被遗忘。校园广播正面临着如何在微传播环境下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蓉  金妹 《今传媒》2012,(1):39-40
手机红段子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红段子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手机红段子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来看手机红段子传播的平民化,并对手机红段子所表现出的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蓉  金妹 《报刊之友》2012,(1):39-40
手机红段子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红段子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手机红段子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来看手机红段子传播的平民化,并对手机红段子所表现出的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冯娟 《东南传播》2016,(12):75-77
中国家庭文化在现代媒介环境中日益受到冲击,手机的广泛使用加剧了这一冲突。目前在传播学领域,学者对此项议题的研究较少,多采取批判的观点,强调手机对家庭文化的消解。本文区别于以往将手机视为纯粹私人媒介的研究视角,在一家一户的语境中分析手机,而是将其置于个人领域、日常家庭生活与公共领域交织而成的网络中进行考察,探讨手机作为家庭文化传播新载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新审视手机对家庭文化的塑造和重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