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传播成了现代社区管理的主要手段。社区传播参与机制中最主要的是媒介平台以及社区活动管理中心,通过管理中心以及媒介传播,促成社区内的服务与互动。它可以引导居民参与城市政务,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提高了民众的生活素质,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王斌 《青年记者》2021,(18):8-12
社区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新领域,其学理特质在于关注线下世界中情境化、物质化、关系性强的沟通活动,对于考察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嵌入关系与互动机制具有特殊价值。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社区传播的实践应当深入开掘信息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社区媒介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居民日常生活的"传播基础设施",社区传播的研究应当以治理之维的发掘和解释为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21,(18):8-8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是鲜活素材的源泉。社区传播不仅满足了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激增的信息需求,开辟了新闻报道的蓝海;而且肩负起社区建设和提升社区居民归属感的使命,成为探索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社区传播的实践应当深入开掘信息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社区媒介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居民日常生活的"传播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4.
社区媒介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蕴含着实现民众媒介近用权、传播民主化、培育公民意识等价值理念。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及新闻业生产的双重变迁,社区媒介在中国语境下有其独特存在样貌和理论意涵,以及方法论上的研究意义。融合性社区媒介作为社区居民参与式传播的平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自我赋权,并通过连结性行动发挥着重塑社区、培育公民意识、维权抗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区媒介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蕴含着实现民众媒介近用权、传播民主化、培育公民意识等价值理念。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及新闻业生产的双重变迁,社区媒介在中国语境下有其独特存在样貌和理论意涵,以及方法论上的研究意义。融合性社区媒介作为社区居民参与式传播的平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自我赋权,并通过连结性行动发挥着重塑社区、培育公民意识、维权抗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区空间传播的视角对三个社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考察自组织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社区空间融合过程发现,自组织空间生产以重组、模拟的方式实现社区空间媒介化.居民通过空间情感实践联想、赋值媒介化的空间进行空间分配后,作为共同体的"我们"在社区浮出.自组织引发了社区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循环,社区逐渐形成了以公共事务为基础,文化教育娱乐为横向粘合剂,老中青幼纵向年龄圈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东南商报》近年来积极开拓宁波社区新闻报道领域,从报道新闻向提供资讯,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从服务读者向服务受众创新,从浏览媒体向使用媒体、创造媒体创新,探索出一条社区新闻全媒体运作的新路子。社区是基层,也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职能部门的关注点、落脚点。但是很多时候政府部门和居民政务信息沟通渠道单一,无法覆盖各个层面的社区居民。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活动内容缺乏互动且宣传面不广。而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他们需要进一步的参与和服务,融入社会和社区生活。目前,《东南商报》在社区新闻报道领域已构筑起"一报一刊一网一活动两微博"的全媒体构架,广大社区工作者可以方便地  相似文献   

8.
辛伟  徐雯 《东南传播》2016,(2):74-76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住宅结构的改变、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得邻里关系日渐冷漠和隔阂,邻里交往意愿受压抑,邻里陌生、个体孤独、缺乏公共参与热情是当前邻里弱关系的表现,这与我国强关系发生效用的社会现实不符。社区媒介作为社区传播的信息渠道,理论上能够提高居民对公共议题的关注和讨论,促进人际沟通和交往,提高群体交流、群体归属和群体认同意识,从而改善邻里关系。然而,经研究表明,社区媒介并没有促进邻里互动和交往,对改善邻里弱关系问题作用不大。因此,如何发挥社区媒介的桥梁作用,改善社区传播状况,建立邻里强连接纽带,这是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钰涵 《东南传播》2023,(4):125-127
在信息社会中,无论是居民还是社区工作者,都有对附近环境的认知需求,而社区媒介则成为回应地方性信息需求、还原周边环境可见性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社交媒体、数字媒体集合体的社区媒介立体化地嵌入到社区传播场景之中,对环境事实、行动规则以及情感信息进行传递,这提升了社区作为物理空间和行动情境的可见性,建构了个体对于社区的动态认知。而社区信息传播网络的重构也将分散的个人重新连接在一起,为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提供了传播渠道和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0.
谢静 《青年记者》2013,(28):12-14
公共空间是社区传播最为基础的媒介,它是否具有可沟通性,直接影响到社区传播状况。拓宽社区传播研究视野,关注社区公共空间的交往特征与规则,为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提供传播学的视角,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行走在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与社区最为亲密的接触;如果这里的人、事、物能够使其驻足流连,他/她与社区的关系将更为密切。可以说,公共空间是社区传播最为基础的媒介,它是否具有可沟通性,直接影响到社区传播状况;而社区公共空间的交往活跃程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4):33-38
全球信息传播语境对两岸新闻交流产生了新的重要影响。本文将两岸资讯一体化的探讨置于建构媒介社区的脱域机制下,历时勾画与阐析了三种新闻交流的方式,即:通过新闻互报建构"两岸想象",通过新闻互访建构"两岸体验",以及通过互联网时代媒介社区的建构并互动两岸想象与体验的实践探索,以有效推进两岸多维深度的交流,从而增进两岸互信及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社区传播与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密切。社区传播具有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的功能,可以成为社区内外沟通的桥梁,能够培养居民民主参与的意识。针对社区传播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要有效整合新媒体功能与社区原有功能,更好地以社区传播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媒介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运用,城市社区成为一个高度媒介化的"人造空间"。当前城市社区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空间风险:一是权力视角下的空间规训;二是资本视角下的空间生产;三是权利视角下的空间争夺。因此,多元治理主体可以通过"媒介化治理""风险式沟通""差异性共生"三个层面来建构空间规则、形塑空间共识和秉守空间正义,从而实现新媒体时代城市社区空间的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依托,社区档案是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和居民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单位人"、"企业人"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市和媒介,在"媒介表征"范式的研究中,大众传播媒体是再现城市的最重要的工具,城市实体空间与大众传播媒体建构的虚拟空间却是二元对立的,城市传播长期存在着缺乏连接、轻沟通的问题。媒介实践研究为理解空间与传播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该理论视角,采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质化研究方法,将短视频传播成为一种媒介实践行为,得出结论:这种实践已内化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激活了城市空间,实现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回流与连接,重筑了新的社会关系,进一步体现出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鹏飞 《传媒》2018,(4):89-90
当前绝大多数社区传播更多依赖新兴媒体,而忽视传统媒体的效用发挥.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传播应该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长时间并存的场景下,强调两者的配合.本文以营销界中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支撑,结合社区传播理论和当前媒介融合发展状况,提出要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社区"整合传播"的观点,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社区"整合传播"模型,以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联动.根据受众群体不同特征采用不同传播模式或偏向于传统媒体的"重"传播模式,或偏向于新兴媒体的"轻"传播模式,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社区媒体的兴起,不仅仅是传统纸媒应对危机,寻求自我转型发展的探索创新,从本质上看更是政府改革、社会治理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寻求沟通之道的必然产物,社区媒介的中国特色之路,产生了独特的第三方组织,在政府与社区之间起到沟通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魏渲 《东南传播》2018,(1):47-49
国家"软实力"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具体表现是经由媒介实现国家民族文化在全球的自发延伸。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目的是减轻不同文化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障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历史发展,现实情况和未来展望使得此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实践层面。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国家"软实力"在跨文化传播上的现实困境问题同时探索媒介融合时代所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SoLoMo媒介生态构建将对城市居民的本地归属感产生直接影响,许多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Milleretal,2012)所发布的"本地新闻爱好者"报告显示,热衷关注本地新闻的人与社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当下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论证友好的本地传播环境与居民社区归属感之间的关系,但如何构建友好的SoLoMo媒介环境却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提出评估SoLoMo媒介友好度关键性指标来探讨城市文化与城市新移民群体间如何建立更好的连接。  相似文献   

20.
沈波  汪栾 《新闻战线》2023,(22):88-90
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未来社区建设,为构建可沟通的城市社区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杭州高新区(滨江)未来社区通过打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营造服务民生的数智场景、塑造面向未来的生活全域,在传播基础设施和可沟通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创新探索,为未来城市社区图景提供了现实路径和长远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