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明 《新闻爱好者》2011,(12):116-117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河南,促进经济强省与文化强省建设互动,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是河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一种战略选择。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是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真实”或日“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与生命.然而,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纯真实、客观的记录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本文即从传播学的“把关”理论说起,探讨纪录片的客观性问题. 从“把关”理论谈纪录片“纯客观”的不可实施性 传播学中的“把关”理论,起源于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在二战期间对美国家庭食物购买决策的研究.1950年,D.W.怀特(D.W.White)采纳并运用了这一概念,对美国一家报社电讯编辑的新闻选择过程做了个案研究,把该编辑取舍新闻的行为称为“把关”行为,从而开创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录音报道的真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者叙述的真实;二是现场实况录音的真实。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其中有一个方面出了毛病,整个录音报道就会失去其生存的价值。记者叙述,无论是口头的或文字的,都要求完全真实。现场实况录音的真实性更应当加以重视。因为录音报道之所以比文字报道感人、可信,关键就在于音响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李杨 《新闻爱好者》2011,(6):116-117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河南,促进经济强省与文化强省建设互动,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是河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一种战略选择。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并运用真实的本质引发人们思考的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和文化证明,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展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原文化及表现河南人民建设现代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是一种文化立场,即以女性独特的体验、独特的视点来考察社会现实生活。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视角是指新闻记者、编辑在采写、编排新闻时具有一种女性意识,能够从女性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男性的角度来表现妇女,女性报道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能够代表女性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能够反映女性的权益,将之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积极力量加以报道。 当前社会新闻中有关女性的报道,其女性主义视角主要体现为: 一、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妇女的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新闻对…  相似文献   

6.
标签新闻作为传播领域中一种日益普遍的典型符号建构现象,存在隐蔽的真实变形问题。传播学研究急需借助符号学理论厘清标签新闻在对特定的社会群体进行报道时,如何生成传播效果,并实现对报道对象强加相对固定的看法。符号学研究借助符号的建构过程、神话言说等理论,以透视其貌似客观的传播流程的实质。标签新闻将主题先行的素材选择和叙述过程隐藏在新闻背后,经过神话言说方式的传播,事实被符号化,真实早已破溃。这种在一定程度上扭曲、遮蔽真实的新闻报道,需要传播者和受众的共同警惕。  相似文献   

7.
杜娟 《记者摇篮》2004,(7):15-15,16
新闻是一种“叙事”。即向受众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这个事实有事件也有人物。。叙事”内容确定后,文章是否真实感人、现场感浓郁。则取决于叙述技巧。细节描写可以把单调乏味的题材变成令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所谓文献纪录片,就是“利用以往拍摄的新闻片、纪录片、影片素材以及相关的真实文件档案、照片、实物等作为素材,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或加上采访当事人或与当时的人物和事件有联系的人,来客观叙述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纪录片,有时也称历史文献纪录片或历史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贺俊兰 《兰台世界》2005,(10):55-55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档案文化是在档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吐故纳新”的再挖掘、再创造和再升华,是在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史化的过程中得以再丰富、再发展、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即真实性、历史性和权威性,是民族义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作为关注重点,也涉及第三世界理论后现代主义,因为这些理论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潮流中的东西。文章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在西方的起源及原旨出发探讨了这些理论流入中国后的重心偏移,即由探讨“对抗性”转向对陈凯歌、张艺谋等人的“献媚”的批评。对这些简要分析的目的是希望形成一种更为理性的探讨气氛,由此转入下段的讨论。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在中国兴起颇具有“框架的神话”的绝对主义倾向,由此文章的又一主旨是驱除黑格尔主义玄学的负面影响,指明艺术分析以及理论构建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同样对西方学术的借鉴亦不是一种水中之沙的点缀,而是一种水中之盐的溶解。所以本文将讨论延伸到中西文化的对抗与对话的层面上,笔者认为这是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的背后之话,由此转入下段的讨论。本文立足于中西方文化的“心同理同”上,基于此揭出文章最终意图,即说的东方、中国学者应立足自我传统,增加底气去对西方文化进行“对话”,进而,为与世界文化的融洽努力。  相似文献   

11.
应对国际传播中的长期失语,塑造具有时代特点、真实、可信的国家形象,“最重要的是叙述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模式把故事叙述出来”①.本文将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以下简称《角度篇》)为例,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述结构、叙述空间、叙述语境、叙述距离、叙述视角、叙述语法人手,分析形象宣传片的叙事策略,以期在类似传播活动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新闻语料真实、内容丰富、语音标准、用词规范.并且含有实用的知识和文化,反映世界最新动态,是一种非常好的英语学习素材。本文以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新闻中出现的语言、图像、声音、视频等符号资源进行新闻语篇的意义再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进行多模态教学,与文本形成连贯的整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纪录片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其表现对象是真人真事,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文学润色,但最终要展现的,还应是生活的真实规律与本质。从这点上看,尽管纪录片喜欢用电影、电视及文学的一些艺术形式及手法,但它与影视艺术或是文学作品是有区别的。从素材和效果来看,纪录片更像"新闻"——绝对的真实性是其生命(而非像艺术作品那样,"真实"更多的是一种虚构中的合理性)。只不过,与新闻相较,纪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世族角度,分析了王僧虔何以在书法与音乐两个领域发表了观点迥异的意见,认为其书法理论是从艺术本体生出的看法,以抒情和唯美为追求;而以礼乐改造音乐,则体现了其维护家族政治利益的谋略。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反映了高门世族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而其书法理论更代表了其真实的性情需求,与南朝新变文学思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文献纪录片叙述的是历史人物或事件,由于历史记录的不完整性带来了画面缺失的缺憾,因此,导演往往要借助纪实拍摄、情景再现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过去的人物或事件“复活”。然而,文献纪录片的素材无论是以往记录的历史资料,还是为合理描绘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拍摄的素材,都必须通过一种手法即剪辑技巧的运用,才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16.
在主流平台上,乡镇文化历来是一种被书写、被转述的文化类型。乡镇青年创作并发布于抖音、快手的短视频被选择性地“搬运”至微博进行二次观看,形成了所谓的土味文化。土味视频素材虽原产于短视频平台,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视频属类,它真正形成于微博平台。微博博主通过选择性搬运和再造视频文案,打造了土味文化、遮蔽了一部分真实乡镇风貌、建构了乡镇文化奇观。在土味视频产生了一定媒体影响力后,视频的原生产者呈现出了收编与抵抗的态度分野,这也导致其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媒体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7.
网络缩写文化是青少年亚文化的一种,其表现出的是一种“狂欢化”“对抗化”与“躲避化”的形式,“缩写文化”盛行于网络空间,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对网络中存在的“缩写文化”进行探究,本文对其缩写文化的行为呈现进行探究,探究其“台前”与“台后”的社会互动行为及其变迁,并运用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分析缩写文化盛行的理论逻辑,分析缩写文化呈现的正是一种技术优势的信息系统取代传统人际交往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詹平 《记者摇篮》2005,(5):36-36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给电视制作技术注入了生机,也使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手段锦上添花。制作一部专题片要经过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等工作才能完成,怎样体现专题片中的主题思想,随着情节的进展,通过哪些素材去营造气氛;在叙述事件过程中,又用哪些素材来突出和表现主题等在制作过程都要加以考虑。按照编导的设想与要求,根据片子的内容,着手采集相关素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以“档案双元价值观”的视角分析韦伯“档案观”的同时,也借韦伯组织理论中的档案思想回望“档案双元价值观”。文章认为:首先,在韦伯的理论中,“档案”是作为工具理性的载体,是客观性和实证主义追求的必然选择;第二,韦伯在组织理论中强调“档案”要素,是因为其组织的“合理性”体现为以知识为依据的管理,而档案恰是组织特有的一种元知识;第三,韦伯组织理论的“合理性”体现出“技术化倾向”,而“精通档案”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行政管理技术;最后,韦伯重视档案的情结还源出他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故“档案”二字在韦伯的组织理论中被强调,实则是其组织理论建构的逻辑必然,也是其行政组织体系之所以被称为“理想”的一个重要表征。“档案”这一要素是作为组织管理“非人格化倾向”之体现、作为“客观化”或“实证主义”管理风格之载体、作为纯粹理性主义的“工具———目的”的一种“知识”(信息)与“技术”(工具)的结合而被嵌入这一理论的。“档案”在韦伯的理论中,可以认为是一种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相结合的管理要素,即本文作者所持的“档案是作为行为方式(工具)和作为对象实体(信息)的双元价值结合体”。  相似文献   

20.
包括电视批评在内的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有趣的是,这些悖论在当代的中国都是在一个时间维度上同时出现的。因此,电视批评理论的研究视角,也就有了相当广阔的社会背景,即“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处在一种充满矛盾诉求的悖论式的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