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俊  余迎 《新闻世界》2011,(2):134-136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相关报道则成为公众关注食品安全的重要窗口。本文试对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19)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的注意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议程设置。那么谁又设置了媒体议程呢?本文采用议程设置理论,以2004年至2013年十间发生的23个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8家报纸的463篇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显示,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来自于政府的信息是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信息来源,政府议程可以设置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态度;在相关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可以设置其他媒体议程的精英媒体。  相似文献   

3.
王宇 《新闻界》2012,(6):3-7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报道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和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致力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食品安全报道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年来食品安全报道领域存在问题的梳理,探讨媒介食品安全报道需要遵循的特殊规律和外在规制,理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体系;同时,为构建科学、理性的食品安全媒介景观以及有效地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素养和媒介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理念的发展和报道实践经验的丰富,平衡原则在食品安全报道领域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多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报道失衡的表现,提出保持食品安全报道平衡的方法: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模式、加强连续报道、扩大报道监督区域和阶层等,希望能推进平衡报道原则在食品安全报道领域更好地使用。  相似文献   

7.
于阳 《新闻世界》2014,(7):366-367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作为科学议题,食品安全的复杂性导致公众对其认识有限,媒体向公众传播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食品安全风险生产与再生产的角色。本文以《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生产标准报道为例,分析在我国现存不完善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简化核心信息,制造单一冲突对立框架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传播乱象,并提出了构建科学而理性的报道景观的媒介期待。  相似文献   

8.
杜涛 《新闻窗》2014,(6):16-17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受到重视,食品安全成为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反映食品安全问题的稿件见报量直线上升。由于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比较复杂,而食品科学常识普及率还很低,目前我国广大消费者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常常将见诸媒体的食品安全稿件或节目当作评判食品安全事件的依据。当揭露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促成了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同时,失实的甚至是虚假的食品安全报道也会引起社会恐慌,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食品安全报道现状的分析,梳理食品安全报道领域存在的问题。从合理加强正面报道、科学开展连续报道和扩大监督范围与层次等方面,探讨进一步完善当前的食品安全报道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之后,会出现公众恐慌和行业损失,人们由此往往归罪于媒体。本文试图从风险社会的角度,以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为例,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会变成了食品安全的报道问题,这里面既有因果关系的难以确立,也有事件本身的后果无法测量,把责任全归之于媒体是不公平的。同时,中国的媒介在报道食品安全时,也必须改变观念,从自以为是的监督者成为客观公正的"雷达"。  相似文献   

11.
在食品安全为民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背景下,本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一主流媒体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栏目,对其2003年到2013年的食品安全报道内容(N=320)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对国内和国外食品安全报道同样多用情境框架和责任框架,但对国内议题报道更多使用政府官员作为新闻来源.在总体报道语气上,《新闻联播》对于食品安全议题趋于正面,具体选择中正面语气在主题框架中占得比例最大;但是在情境框架中,报道的语气更加偏向中立.在以经济后果作为报道框架时,负面的语气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三次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量化分析,探寻当前主流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及时公开信息、反映社会舆论、设置媒体议程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下,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大众传媒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会、公众风险共识的建构、认知和化解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姚娟 《新闻实践》2011,(7):42-44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近几年媒体报道的热点。近段时间,“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事件再次把食品安全报道推进公众视野。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模式的不完善,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处于尴尬地位,社会公众和专家既肯定媒体的积极性、建设性作用,也批评媒体的“炒作”、报道不科学甚至失实等不规范行为。媒体该如何正确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本专栏的几篇文章作了分析与探讨,其中一个共识是:成为让公众信服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载体,应是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5.
李燕飞 《新闻窗》2012,(4):50-50
一、媒体工作者对食品安全报道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立顿”茶叶事件、螺旋藻铅超标事件、“皮鞋酸奶果冻”事件等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民众更是“谈食色变”。  相似文献   

16.
王宇  李蕊 《东南传播》2010,(6):37-39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关于"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等三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中探寻该报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议题设置、报道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并对媒体如何优化食品安全事件报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陈都  赵士林 《今传媒》2010,(5):76-78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2001年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以来,我国媒体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能够起到风险传递、舆论监督等作用,但不恰当的报道方式往往引发消费者的恐慌,给无辜企业和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媒体在食品安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22)
本文从媒体这一行动主体出发,以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介呈现"作为切入口,对2008-2015年间的北京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首发报道开展研究;侧重从报道的地方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互动及社交媒体平台会话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仍然是北京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爆料的主要平台,消息来源以公众和媒体曝光为主;新媒体在传统纸媒、电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酵之后,承担了延续公共讨论的作用,部分社交媒体中的公众讨论呈现了扭转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倾向。公众的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通过质疑、反对等方式,扭转了主流媒体对部分报道的议程;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进行争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本文对中央电视台近三年来有关地沟油的报道从报道频次、报道内容、报道模式等角度进行样本分析,分析了相关报道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报道机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关于奶粉“三聚氰胺”的记忆尚未散去,近段时间“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又出现在公众视野,而媒体对此类问题的报道也再次成为各方讨论的热点。随着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以及大众传媒在当前人们获取信息中作用的日益重要,探讨媒体应如何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就具有了更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