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庆阅兵作为盛大的庆典仪式,两岸三地电视台对这一"媒介事件"进行了直播。电视对阅兵式的直播构成了"媒介仪式"。本文选取三家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新闻频道、凤凰卫视资讯台、中天电视新闻台,分析其如何通过"媒介仪式"来进行叙事。重点对两岸三地三家电视台阅兵直播报道的呈现内容、表现方式、叙事理念进行分析,并指出失当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周岩 《当代传播》2012,(4):45-48
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三家媒体网站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建构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各报网站在报道主题、关键词使用与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各媒介框架建构或明或暗地体现着各国对外传播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秦斯  丁沁怡 《新闻世界》2013,(11):222-224
本文以"3·15晚会"为范本,首先分析该媒介仪式在构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三方面表征;其次,结合消费社会等相关理论,深入剖析了"3·15晚会"如何利用媒介仪式的商品性和仪式性达到其传播意图;最后反思媒介仪式的传播局限,旨在为更好发挥媒介仪式社会建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话语方法对《人民日报》玉树地震报道的国家认同和国家话语进行分析,认为国家话语通过话语在场、话语共存和话语记忆等分别以报道对象、评论、报道语词等强调了党/国、家/国的同构特征;以媒介仪式强化了国家认同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5.
李静  梁智 《新闻世界》2012,(7):234-236
重大灾难性报道是我国传媒报道中的重要方面。在媒介仪式视角之外,格雷玛斯的"符号矩阵"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生"、"死"、"灾难"和"救援"是符号矩阵中的基本义素,遇难者、幸存者、救援者和非灾区者是主要的行动角色。重大灾难性报道传达出对人本身的关照,参与了人"死"而"被铭记"的仪式过程。  相似文献   

6.
韦魏 《新闻世界》2011,(8):116-117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媒体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媒介带来了机遇。本文以合肥的"万家热线"作为网站受到媒介融合影响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它在融媒时代受到的来自合肥区域新旧媒体的挑战,和它抓住机遇后应对威胁的措施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和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其他的网站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媒介仪式"这一术语在西方传播学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不断得到认可并成为人们研究"媒介仪式"的有力参照,西方学者更是频频着力探讨宗教与媒介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媒介仪式"这一概念的学术和文化渊源,更让我们看到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重大媒介事件仪式化传播及其所彰显的国家形象呈现出了多元意涵,借助5G技术的优势可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5G时代媒介事件仪式的时空结构、仪式的情感表达、仪式的符号呈现,研究从媒介议程设置、媒介联动报道、媒介技术支撑等三方面对我国重大媒介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5G时代媒介事件中的符号通过国家形象层面、社会价值层面、文化认同层面的价值建构,传递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凝聚了集体情感,整合了社会秩序,实现并加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精神上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9.
我们把上海世博会的组织报道看作是重大的“媒介仪式”。“媒介仪式”也被定义为“媒介事件”,在报道思路上有—些可以遵循的客观规律。笔者从报道策划、语境营造、凝聚共识等三方面论证这次媒介报道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媒介发展对仪式的影响及媒介仪式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媒介符号和媒介偏向的变迁,探讨仪式和媒介仪式以及他们发挥社会化功能的机制随媒介的变化。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媒介变迁促进了仪式的发展;时间偏向的媒介加强了仪式的历史性;空间偏向的媒介为仪式向媒介仪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广播是转变的起点;同时空间偏向媒介的及时性、扩张性弱化了仪式的历史性和重要性;第三,媒介仪式扩展了仪式的传播空间,加速了仪式世俗化、观众和表演者的分离、仪式主题变异以及受众对仪式价值的评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刘娟 《东南传播》2011,(3):108-110
近年来,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了解房地产市场的渠道之一,电视房地产报道随之成为理论界学者的关注点。本文选取了三个电视房地产栏目,对新闻信息生产者进行"优势解读"。研究发现,消息来源多来自有政治或经济权利的团体,这种团体掌握了媒介接近权,这种具有政治、经济权利的团体掌握了媒介接近权。媒体的报道基调多以正面为主,个别是中立,他们都反映社会主导的政治和经济价值。本文使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并使用SPSS进行频数分析和卡方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9全年的《缅甸环球新光报》《伊洛瓦底》和《金凤凰》网站的新闻与文章为样本,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三家网站对中国的报道,得出了三家媒体构建的中国镜像。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融合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QQ大战360"这一新闻事件切入,通过分析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第一财经等多家电视台对此次事件的报道,探讨电视新闻组合式报道的特征、优势以及创作特点,并提出融媒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媒介资源,从战略高度合理运用组合式报道策略,实现电...  相似文献   

14.
钟妍 《东南传播》2012,(8):189-191
1992年法国传播学者戴扬和卡兹撰写的《媒介事件》从传播学和人类学的角度首次提出"电视的仪式角色"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09年国庆阅兵盛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这些事件经由广播电视大众媒介的直播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仪式行为。媒介仪式传播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创作,本文试通过对以庆典、开幕式解说为代表的媒介仪式有声语言的分析,探讨有声语言在媒介仪式中的作用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魏曦英 《东南传播》2011,(1):134-136
媒介融合情境下,报纸、网站联姻,打造"融"媒介,目的在于探寻报纸的数字化生存的可行性模式。报纸网站,如何发展?传统纸媒有数百年的采编经验和新闻生产模式,新兴的商业门户网站内容模式已然成熟,这些都为报纸网站发展提供了可宝贵的经验。但是如果缺乏适应"融"媒介的"融"思维,未能跳出思维的定势,打破旧有的格局和模式,报纸网站仍将处于发展停滞、影响力小、可有可无的尴尬状态。  相似文献   

16.
郭金明  胡月 《新闻世界》2011,(7):180-181
本文对"媒介性格"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提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媒介、城市文化在媒介性格形成中起影响和参与塑造的作用"的猜想,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中的报纸和电视媒体为样本进行分析,对城市文化与媒介性格之间的关系做出解读,并总结出城市文化对媒介性格影响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结合"信息传递"与"媒介仪式"两种研究方法,本文建构了基于传播过程的"媒介仪式"研究框架,并通过对"蚁族"群体的实证分析阐释了媒介的仪式性功能。社会"媒介仪式"大体上分为身份导入、互动开展和认同形成三个阶段,其实质是符号身份与社会接纳的形成,整个过程为媒介所主导,"舆论共振"则是其形成影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响应中央的八项规定,《新闻联播》播出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系列报道,旨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本文主要从党风廉政立意,民生民意切入的选题特色,认知规律为主导立体式的报道特色和社会效益为主导媒介联动与受众互动的结构特色三个方面对"舌尖上的浪费"系列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三家媒体2009-2018年关于女性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的变迁,比较三家媒体对女性农民工媒介建构的差异,剖析媒介在女性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媒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农民工群体形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2013年后关于女性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开始快速下降,叙事类型发生转变,女性农民工形象相较之前有所改善。总体上,女性农民工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表现为正负面报道极端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媒介对"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将信息稳定的四个维度即内容、流量、结构、时效来考察此次事件中媒体报道的信息不稳定表现,结合香农的信息论观点,对信息量、信息价值、信息价值比重等核心指标进行考量,在案例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为维持信息稳定媒介可以从保证信息价值量、树立以公信力为核心的竞争力、保持在媒介生态中的活跃形象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以构建社会稳定为目标,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