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图书馆观念的确立与本土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标志是:地方性、系统性图书馆立法成果丰硕 ,图书馆事业的国家立法稳步推进,《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颁布。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观念进步的主要表现是,认识到了图书馆法治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图书馆的法治环境建设,而不仅仅是制定图书馆专门法;认识到了目前阶段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图书馆观念的法律化。本文阐述了对公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图书馆的公益性、呈缴本制度的改革和法律化四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立法是图书馆事业繁荣与发展的根本前提.然而,确保法律实施则需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所谓法制环境,应该是立法、执法、守法、监督法律实施相统一的完整链条.但是,目前我国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的法制环境并不乐观:一是立法严重滞后;二是相关法律很少关注到图书馆;三是人们的图书馆法治观念还很淡薄.鉴于此,一要加强对图书馆及其法治建设的宣传教育,二要加速图书馆立法及与图书馆相关的国际条约、协定的研究.建议行政机关对现行法律中涉及图书馆的规定进行分解、明确责任,纳入执法责任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形成,制定出台保护、推动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图书馆法,是符合我国的法治建设目标的。我国图书馆法立法进程缓慢,2009年《公共图书馆法》虽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但是,我国普通公众对图书馆的疏远和陌生说明现代图书馆理念未能深入人心,我们应积极弘扬现代图书馆理念,努力培植图书馆法治土壤,为我国图书馆法的制定和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解读法治社会中的图书馆法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设社会法治的角度出发,解读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图书馆法和立法的渊源,明确图书馆法出台的重大意义和图书馆立法原则与程序,指出图书馆法在进入立法程序之前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5.
第二分会场的主题是“中国图书馆法治环境构建:法律保障与行业自律”。图书馆法治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环境法治建设的重点却有所不同。去年年会以来,中国图书馆界在法治建设方面面对和应对的事情主要有3件:第一,国家图书馆立法重新启动;第二,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第三,图书馆活动中的遵章守法、抵制商业贿赂问题。从宏观上说,它们涉及了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和行业自律两个方面,涉及了法治和德治两个方面,这就是今年年会展示图书馆法治研究成果的分会场把重点放在“法律保障”和“行业自律”上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应加快图书馆立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余 《图书馆学刊》2011,33(1):16-18
目前由于我国图书馆立法工作进展迟缓,滞后于国内的法治建设水平,滞后于国外图书馆法治建设水平,导致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我国图书馆的立法进程,将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经费、馆舍、人员等问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第二分会场的主题是“中国图书馆法治环境构建:法律保障与行业自律”。图书馆法治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环境法治建设的重点却有所不同。去年年会以来,中国图书馆界在法治建设方面面对和应对的事情主要有3件:第一,国家图书馆立法重新启动;第二,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第三,图书馆活动中的遵章守法、抵制商业贿赂问题。从宏观上说,它们涉及了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和行业自律两个方面,涉及了法治和德治两个方面,这就是今年年会展示图书馆法治研究成果的分会场把重点放在“法律保障”和“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8.
纵观当前,我国文化领域的立法仍处于相对薄弱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通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和《公共图书馆法》的对比研究,借鉴境外相关国家(地区)图书馆立法体系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法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于琦 《图书馆学刊》2014,(2):140-142,F0003
对日本《图书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送审稿)进行比较分析。日本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是地方政府,国家是支持性建设主体,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日本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是地方政府教育委员会,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为文化主管部门。在图书馆员准入资格和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日本图书馆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而中国图书馆立法只作出了笼统的规定。日本图书馆立法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历史看,是现代图书馆观念催生了图书馆事业的立法;并非借助法律的权威和力量来传播现代图书馆观念,提高社会对图书馆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共图书馆立法及其支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8年11月,<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启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牵头进行的支撑研究涉及11个研究专题,为立法提供思想、理论、学术、方案等方面支撑.立"大法"还是立"小法",是围绕图书馆立法争论的问题之一.<公共图书馆法>是否涉及国家图书馆,业内看法不一,立法实践尚无定论.图书馆人应以积极、负责、理性的态度参与和推动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李凡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36-42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认为1928年9月北京图书馆参考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参考工作的诞生,而非目前我国学界普遍认为的清华学校图书馆为最早开始参考工作的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早期图书馆参考工作理论、我国最早参考工作产生于北京图书馆的原因以及北京图书馆作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图书馆和唯一的国家图书馆设立参考咨询机构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各种类型图书馆及其特点的介绍,揭示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已经建立;以《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为例,说明各类图书馆规程的颁布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立法的开端.最后,对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图书馆学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吴悦 《图书馆》2011,(6):95-97
"公共图书馆法"正式立项,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立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外图书馆立法进行充分的研究、发掘和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围绕国外图书馆法的历史流变、框架分类、核心元素及其对我国图书馆立法工作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开展论述,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立法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主题入手,论述2004年至今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核心价值、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图书馆权利、图书馆立法等,并预测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图书馆理念应用的角度分析《,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一书所体现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建筑设计和布局、服务功能和服务提供、宏观和微观管理上的变化。提供开放、平等、多元、包容以及数字化的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交流和求知需求,突破行政体制障碍进行集群管理,建设普遍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使城市图书馆成为社区的实际存在,成为城市言之有物的文化标志而非装饰品等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国外许多国家的图书馆法律体系建设已经基本成熟,对我国图书馆立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国外图书馆法发展历程,国外图书馆法特点及其对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启示,以及我国图书馆立法的思考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冀对我国图书馆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梁欣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3):69-72
在深入研究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因素的基础上,梳理建设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总分馆与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指出其突破原有建设模式的束缚,在建设主体、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创新,具有相当的实践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整体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 《晋图学刊》2005,(3):20-23,38
图书馆整体形象的营造与维护是对现代图书馆管理职能的强化,是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的感官系统所相关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形象设计与图书馆各项工作息息相关,好的设计给人们带来一种温馨、自然和舒适的感觉。图书馆是资讯流通的场所,图书馆办公用品、图书馆学报、橱窗宣传栏、礼貌语言以及背景音乐等设计看似简单,但要有一个新的创意的确不容易。本文分析与研究目前图书馆整体形象设计中的某些实务问题,并介绍了国内外优秀的成功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之前,图书馆权利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这一问题在业界被较多学者关注并逐渐形成热点始于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和业界专家学者的密切合作、协同推动,是研究和传播迅速升温的直接动力。2005年堪称中国图书馆权利“元年”。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主持制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过程,是图书馆权利理念在中国组织化传播的开端。伴随着研究的推进,图书馆权利内容进入了大学专业教育。图书馆权利研究与传播的时代贡献是:丰富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完善了对图书馆社会功能和价值的理论解释;指导了中国图书馆的公益回归和服务转型实践;奠定了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认知程度;唱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以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的先声。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