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玮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2):113-114,124
从价值体系视域研究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的提升,对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综合功能、提升读者满意度、保持竞争优势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等都具有显著意义。公共图书馆通过不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着力于"知识管理、知识教育、知识服务",有助于"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1]等现代图书馆核心使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知识传播知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是知识,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繁荣,图书馆知识传播的功能日益凸显.尤其,在“书尽其用”理念指导下,隐含在图书馆实体与虚拟馆藏中的知识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交流和利用,从而实现知识的不断转化、增值和创新,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论图书馆的知识传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传播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图书馆知识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图书馆知识传播的基本功能表现为:知识整合功能、知识发射功能、知识增值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思想陶冶功能、科学与人文融通功能、知识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哲学是什么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认为揭示和解释图书馆现象的本质是图书馆哲学的使命;图书馆哲学研究必须采取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图书馆哲学必须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客观知识是图书馆学的逻辑起点,知识组织是图书馆学的逻辑中介,人是图书馆学的逻辑终点;观念制约和人才制约困扰着图书馆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图书馆本质研究进行梳理,提出从知识的存在与运动方式角度认识图书馆.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具有运动的属性,其运动方式包括知识的状态变化和知识的传递与交换.从知识的记忆机制可推导出图书馆的运动机理--作为一种记忆机制与外部进行知识交换,进而提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为进行人类主客观知识的(社会性职业化)交换.从"知识运动"的角度认识"图书馆",有助于从微观视角观察和理解"图书馆"并对其进行高度的科学抽象.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知识传播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着重阐述了知识传播职能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图书馆中所起到的以及应该起到的作用,以此揭示图书馆一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并论证了图书馆价值的最终体现应该是知识传播。这也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耿翠花 《图书馆》2004,(5):41-42,57
弱势群体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以人为本,热情为弱势群体服务并提高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责。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不仅是传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体现人文精神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本质和灵魂的体现,是图书馆立足于各类知识信息资源机构的基石。厘清"知识"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将"知识"与"智慧"结合起来,使图书馆从"知识中心"升华为"智慧中心",促使用户的知识飞跃为智慧,使"转知成慧"成为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一种新形态、新模式、新理念。如此,才能确立"转知成慧"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才能使图书馆从被"边缘化"的深渊绝地逢生。否则,在数字化、知识化、智慧化的时代,图书馆被"边缘化"乃至被读者抛弃就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9.
公共知识中心与公共知识管理——再论图书馆的本质和定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图书馆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当前,图书馆的定义有很大局限性。公共知识资源应是图书馆的本质内容;公共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的本质职能;知识共享与知识保障是社会对图书馆的本质要求。“公共知识中心”这一概念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图书馆的本质。图4。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客观知识本体论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寻、设定、构建、发展和评价"人类永久记忆客观知识精华社会机制"这一"核心论域"是新时期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应建立图书馆运动的独特价值目标体系,确立"知识本体观"思维,积极培育人文精神,重点发展社会机制,探索建立专属智慧科学。"永久建立客观知识关联"是图书馆的基本运动规律。应秉持"计算主义"路线,开发微计算技术,通过建立语义和语用层面的客观知识关联,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人类永久记忆客观知识精华"的"创造性的关联与协同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服务体系、馆员作用、知识共享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人文性。指出数字图书馆的价值实现需要技术和人文的双重支撑,只有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2.
理性观与知识观是图书馆学术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探讨图书馆职业精神、核心价值,还是研究图书馆知识组织、制度建设,如果没有正确理性观、知识观,不仅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而且极有可能导致误导性后果。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观照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进 《图书馆》2007,(4):64-66
数字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核心和归宿点是人文关怀。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斐然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倡导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促进“人本”管理、开展个性化服务以及建立科学的人文关怀评价机制等能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重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体系正在从面向学科转变为面向职业理念。近年来图书馆学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精神、图书馆读者权利、图书馆人文精神、信息公平与自由获取、图书馆职业理念、信息技术中的人文精神,等等。构建了一个以图书馆职业理念为核心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系统,并探索了该体系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峰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30-34
数字图书馆发展应该坚持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构造一个以用户为人文关怀对象、以知识服务为人文关怀内容、以知识资源全社会共享为人文关怀最终目的的知识传播与利用的环境,实现数字图书馆技术和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职业精神是由"知"的领域与"无知"领域共同构成的统一体.狭义上的"知"是指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的理论性知识,"无知"则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理性不及或尚未认识的知识内容;在"知"与"无知"之间还存在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性默会知识.如果图书馆职'业精神的研究,仅仅以"知"或"全知"预设为基础,不仅会遮蔽"无知"的存在和默会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可能导致极具误导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基本理念出发,通过对图书馆2.0核心理念与大学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其中各项技术中所透射出的人文关怀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大学图书馆2.0变革的人文意义。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8.
古籍文献数字化中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籍文献数字化的人文意义,在于它关系到敬畏图书馆制度、维护图书馆权利、对弱势群体关怀及坚持图书馆职业精神等诸多方面。古籍文献数字化体现了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图书馆人文精神需要信息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要发展,应更加关注人文因素。古籍文献数字化要克服技术至上思想,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荣红涛 《图书馆》2012,(1):13-16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应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加强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的主动性和学术性。信息时代文献信息资源仍然是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匮乏使得公共图书馆不能满足社会公众获取知识信息、更新知识结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馆员隐性知识实现显性转化看实践图书馆人文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光华 《图书馆论坛》2007,27(2):168-169
馆员隐性知识实现显性转化其重要意义在于馆员个人价值得到尊重和关怀、个人发展得到完善;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实现,这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理想,是实践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