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婷 《报刊之友》2013,(9):45-46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网络上、电视上各种关于莫言的报道扑面而来,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近两个月以来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解读分析大众媒介的新闻框架报道对文学生活建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众媒介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件报道中,报道内容娱乐化,大量对“消费莫言”进行渲染和报道。媒介在报道以莫言为实例的新闻中,应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2.
媒介正义论:走向正义的传播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业界和传播学界始终不曾间断对正义的追求,集中体现在传播与社会正义运动、传播与社会正义研究、社会正义的新闻学、媒介伦理学及信息公平论等研究中。本文提出,应基于传媒实践与传播理论提炼并建构中国的媒介正义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时期我国传统文化发生断裂,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纷纷涌入,传播生态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新闻传播事业开始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呈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萌发与扩散。新闻业务的专业化、报刊经营管理的企业化、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的勃兴、职业记者的大量涌现等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特征。新闻专业主义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建构与解构的矛盾交织也成为它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线索与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4.
赵树旺  董庆文 《传媒》2012,(8):62-64
美国的新闻学教育相当普及,全美很多学校设有新闻学院或新闻学专业。随着媒介融合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各新闻学院或新闻学专业从课程设置、教育方向等方面对新闻学教育体系进行了大的变革和建构。除了继续遵循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美国新闻学教育日趋重视媒介融合教育,注重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培养,  相似文献   

5.
殷晓璐 《今传媒》2014,(8):52-53
本文以五四时期到建国后三十年到新时期再到新世纪数字化时代这四个时期大众媒介的变化发展为视角,探析了媒介形式、主导群体及媒介功能的转变,媒介的主导群体由社会精英阶层变为大众,媒介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由想象到形象塑造到参与建构再到全球建构并解构,力图从这一转变发展中把握大众媒介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谢静 《当代传播》2004,(6):41-44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公共新闻学运动"进行了全面的评介。美国的公共新闻学运动是美国新闻界应对媒介批评的产物,在业界和理论界都拥有强有力的支持者。公共新闻学运动与过去美国的社会责任论、调查性新闻、公共服务媒介有相似之处,但与它们又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以社群主义为哲学基础,对传统的新闻专业理念提出了挑战。不过,公共新闻学要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解决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众传播研究历史为线,就拉斯韦尔、赫斯克以及麦奎尔的研究模式为主要对象,揭示了研究者探寻大众媒介社会位置的历史发展轨迹———个体中介———媒介组织———社会关系的联结者,并由此带来的研究框架由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的变化。全面分析了这种种变化发展的社会及学术背景,并以社会体系、社再会组织与公众关系三个层次为总体研究框架。并以此为参照,分析了中外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各自特点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11):40-51
在西方学术语境中,"媒介仪式"和"媒介事件"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概念。媒介事件着重阐释大众媒介在特殊时刻整合社会的功能,取向于功能主义的、新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媒介仪式着重揭示大众媒介建构社会中心的神话,取向于反功能主义的、后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同时,二者又存在一些共性,它们都以电视传播为范例探究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都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媒介(传播)的仪式性特征。媒介事件理论的动态发展,尤其是仪式性的消退,使它与媒介仪式的共性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技术掀起的媒介改革对全球传统媒体形式改革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其中报纸、电视和杂志等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之间产生融合式革命,这被称之为媒介融合。本文着眼于新制度主义,深层分析了新闻生产研究时采用的社会科学理论,且基于社会建构下的新闻是其主要产物,新制度主义注重嵌进社会部门及其领域中媒介组织所体现的政治性及其文化因素,这时则认为新闻生产是必然的,其被各方面文化认可,这也说明组织对于文化规范和始于支配领域压力的遵从。因此,分析新制度主义视野下新闻生产对国内新闻生产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介触达了社会各个领域,也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不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中介,而是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参与并影响着社会事务的发展,推动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阐述了媒介化与媒介化社会的理论渊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媒介化社会网络信息传播面临的风险,希望通过重视主流内容传播、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持续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网络信息法规、提升媒体把关能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措施,助力网络信息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健康传播,推动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