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大踏步走向前台.互联网时代多种媒体形态联动发展下,继"公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等新闻生产形式后,"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进一步成为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新图景.本文以《十堰晚报》原创系列报道《晒晒照片里父辈那些感人的故事》为例,从策划、采编、传播三个方面探析用户参与视角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郭习松 《新闻前哨》2008,(11):37-39
“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大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定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在对BBC UGC HUB(英国广播公司用户生产内容集成中心)的新闻实践进行审视的基础之上,认为“用户生产内容”(UGC)已经不足以准确地描述融媒时代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图景,并尝试提出“受众参与新闻”和“受众参与内容”两个全新概念.和其他诸如“公民新闻”等概念进行的辨析以及对“受众参与内容”的类型化分析使得我们对这一在融媒时代彻底走向前台的新闻实践有了一个初步的学理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大潮中,媒介实验室成为媒介研究的新平台,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体实验室的研究视野得到不断拓展,对于媒介和传播研究的作用越发凸显.文章分析了美国媒体实验室的定位与特征,指出美国媒体实验室贯彻“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以开放合作为研究机制,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创新媒介形态,开发更吸引人的媒介产品,建构人与媒介的和谐关系的研究定位.文章认为媒体实验室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平台,标志着新闻传播研究向“科学化”转型,探索性和创新性成为研究的重要特征,借此可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受众,实现更加精准的传播,完善媒介、受众、市场价值链.  相似文献   

5.
“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指新闻传播学突破以采写编评、媒介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和媒体内部业务为主的传统新闻学教学与研究,也突破以“受众为重点、效果为目的”的大众传播学领域,走向以互动、沟通为重点,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索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是为了适应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新闻传播学科自身必须进行的新的调整、突破与转向.  相似文献   

6.
任孟山  王琳 《中国编辑》2023,(11):77-83
伴随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普通受众有机会通过短视频参与新闻生产。短视频技术的发展既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知识鸿沟,让受众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并理解信息;也赋予了受众“可见性”的权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但受众生产与传播的新闻短视频也存在模糊新闻公共属性、加剧后真相风险、信息侵权和信息虚假等问题。因此,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新闻机构、短视频平台、受众等多元主体共同规范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从赋权到规约,形成良性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7.
武欣博 《新闻窗》2012,(3):22-22
博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它的诞生和发展愈来愈凸显出其在新闻传播方面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目前,博客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博客作为一个大多数人都能使用的媒体平台,使大众能够自由地参与对新闻的提供和对新闻的评论,改写了以往那种由传统媒体播发新闻信息,受众只能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历史。随着博客群的不断壮大,博客新闻传播已经发展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视点,备受瞩目,那么,作为一种新媒体,博客新闻的特点及其价值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媒体融合创新的日渐推进,以“即时、开放、参与”为核心理念的“互联网思维”已经在新闻传媒业界深入人心.其中,“受众介入度”成为衡量媒体传播效果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以此指标来衡量,新闻媒体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调查显示,新闻网站的数据流量仅仅占据整个互联网的3%,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受众会通读整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1.对当前广播界电话参与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直播加电话参与把广播办成了扩大了的人际传播,发挥了广播的最大优势,其功成的基本要素是为受众提供了情感满足。 2.回顾了大众传播学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根据,介绍了“以传者为中心”的三个理论模式,考察了中国受众在传播内容面前由被动接受到自主选择的历史沿进过程。 3.分析了1986年底开始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改革和目前广播界大规模的电话参与,认为它们体现出中国广播界乃至新闻界改革的大众传播学道路——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道路,这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最大成果,是一条在现实条件下稳妥可靠的改革道路。本文最后就“以受众为中心”的理论与党性原则的关系问题,“以受众为中心”与媒体文化发展战略问题,新形势下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方向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语境中,受众的新闻需求发生变化,他们由新闻的观看者变为了新闻的在场者,对新闻现场的期待,已经由“看到”,变为了“进入”“沉浸”。能够有效引导受众进入新闻现场的连线记者,其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所重视。连线采访的特点在于连线记者已经内置于现场,能够主动创设议题,利用高科技条件下的传播技术手段,在媒体终端中建构出完整的新闻现场,而不是单纯传递特定的资讯内容。媒体平台、媒体从业者要从融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出发,在新闻观念、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擅于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协助内容生产,掌握并不断提升对新闻现场进行全景呈现的能力,从而将受众更深刻地引导进新闻现场,带给他们更立体饱满的沉浸式新闻接受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企业新闻,想当然地就是企业内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如今,随着受众的高知化,媒体的市场化,信息的多元化,企业内部的新闻,越来越难在大众媒体上“抛头露面”了。但是,经过一番策划后,一些企业新闻,却能成为大众媒体争相传播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2):81-8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以强调和维护受众的表达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为主旨的受众参与理论,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日益深入,而且在传播实务中也逐渐得到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纷纷崛起,电子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受众参与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对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大众媒介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受众:需要“解读“的新闻   当今信息社会,在多种媒体演绎的“信息爆炸“令受众晕头转向时,受众不仅需要传播者提供可“读“的新闻,更需要经过信息传播者“解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当“互动共享”为标志的Web2.0时代来临时,“受众中心”才真正成为广告传播的逻辑起点.技术赋权使得受众参与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共享成为可能,主体意识从未如此彰显的受众迫使广告传播形态必须发生与其行为变化相适应的颠覆性变革.“大众点评网”的消费者评价模式正是这种变革的具象化体现,透视其表象可以看到“受者参与创造广告内容”、“互动共享隐性广告”和“信息服务广告”是网络广告发展的方向与未来.  相似文献   

15.
伴着改革开放后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广播电视媒体传播观念、传播格局的不断变化,与受众更为亲近的“对接”方式——“说新闻”在几年前应运而生了。这一新的播音形式,很快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8,(8):8-8
闵大洪在2005年第5期《青年记者》撰文说,草根媒体的含义,系指普通人利用当时当地能够得到的简便传播工具打造自己的传播平台.探讨切身的议题,交流彼此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串联集体的力量展开集体行动。草根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是对传统大众媒体新闻传播的一种颠覆。它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丁静 《传媒观察》2008,(5):16-17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传播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公众很难触及新闻生产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并推动新闻报道的进程。受众接触到的是媒体设定好的议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极为有限的反馈机制,而且这些反馈往往无果而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普通公众也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而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和表达思想的链接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博客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传播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普通的公众很难触及新闻生产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并推动新闻报道的进程。受众接触到的是媒体设定好的议程,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为极为有限的反馈机制,而且这些反馈往往无果而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普通公众也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策划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而博客作为信息发布和表达思想的链接强化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模式,并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博客时代”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里斯在报告《我们即媒体--公众如何构建新闻与信息的未来》中将“We Media”定义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通过数字技术获取全球知识,并提供和参与新闻真相的一种途径。”①戴尔·帕斯金和安德鲁·纳金森在《崛起的媒体重构全球社会》一文中,将“We Media”界定为“一种将超越机构对新闻和信息控制力的力量”。②笔者以为,自媒体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也是代表团体或个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载体。久而久之,拥有自己品牌的自媒体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特点,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受众,并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综观媒介发展史,大众媒体对不加甄别的庞大受众进行信息说服的模式在大部分时间里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由于技术的发展,也有一些旧有媒体面对传播效果更强大、更富有吸引力的新媒体,开始立足于自身优势,实行“差异化”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