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海忠 《出版参考》2007,(10S):12-12
图书后附勘误表,在铅排时代较为常见。如今的出版业只有在报刊上能见到勘误内容,图书勘误表几乎绝迹。难道图书不再需要勘误?显然不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图书后附勘误表,在铅排时代较为常见.如今的出版业只有在报刊上能见到勘误内容,图书勘误表几乎绝迹.难道图书不再需要勘误?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3.
论图书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既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它是由书的思想内容和书的物质形态组成的,它兼有商品和精神产品的特性,具有鲜明的“双重性”的特点。正确地认识图书的“双重性”,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出版社的性质.处理好图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一应当承认图书是商品,因为图书一经出版,进入流通领域,就具备了商品的一切属性。图书如同其他商品一样,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一方面,图书中凝结着著作者、编者、印刷工  相似文献   

4.
CIP,即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包括书名与责任者、版本及出版项、国际标准书号、图书分类项、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号等内容。其作用是与国际接轨,便于图书查询。新闻出版署要求于1996年在全国出版的图书推行使用CIP,CIP放在图书的版权页上。从CIP在图书中的显要位置和在图书查询中的信息功能,就可看出它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在近日召开的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评奖会上发现,不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不同类别的图书,在CIP中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差错,成为“事故多发区”。CIP差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缺少CIP数据。…  相似文献   

5.
图书出版具有与一般物质生产不同的特性,表现为它具有市场和舆论的双重导向,必须以编辑工作为中心,图书产品在重印中不断增值,产品的设计决定产品价值,出版资源可以再生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在一次会上,对萍乡的新闻工作者说:“同兄弟报纸相比,恐怕本报登的‘更正’最多。我们是以敢登‘更正’为荣的!”乍一听,颇惊讶;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过去,我看到报上登“更正”总皱眉头。接触新闻工作以后,方知出报工作复杂,要求又急又快,差错实在难免。怎样对待差错?出了差错该不该登“更正”?还是一般差错带过;只对大的差错才登“更正”?各报社的作法不尽相同。而解放日报则是尽量做到有错必纠。这样做是否影响报纸的威望?否。有错必纠,以敢登“更正”为荣,实际上是以胸中有读者为荣。  相似文献   

7.
汪萍 《现代出版》2003,(2):26-27
一本好的图书在它面世后,常需要多次重印,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随着时间的延长,一本曾经很好的图书在市场上也会渐渐地失去活力。毕竟它也有一个生命周期,若不对它注入新的活力,进行图书内容的修订(补充最新知识),或者进行相关配套图书的开发,它终会走向衰亡的。看来,要想图书不断重印,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大有学问可做的。一对一本好书,我们要像爱护花儿一样,精心浇灌、施肥,使之长开不谢。具体说来,可以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图书内容应及时修订一本教材或学术专著,它的出版往往是作者多年的教学心得或经验总结,或者是…  相似文献   

8.
吕不韦将洋洋二十余万言的《吕氏春秋》“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撇开政治上的用心不谈,也撇开吕不韦炙手可热的权势不谈,他这种对其编辑成果的极度自信还是绝无仅有的。“一字千金”无疑应该成为编辑工作者的追求目标。遗憾的是,眼下的出版物几乎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一般的图书和期刊不必说,即便是国家重点项目的大型辞书,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随书赠送”勘误表,弄得不好还有“勘误之勘误”。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图书出版中“无错不成书”几乎成了人人皆知的通病,有的人也常借用此话来为自己编辑、校对中出现的差错打掩护。当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决定一本图书质量的好坏是由编、校、印诸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给图书质量带来影响。那么校  相似文献   

10.
万洪涛 《新闻前哨》2021,(2):124-125
作为一个图书质检员,常年检查本单位的付印前校样和成书质量。在日复一日的质检工作中,笔者积累了大量的质检数据、差错语料和量化指标。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文字性差错类是一个普遍性的存在;不合格图书文字性差错在编校错误中占较大。  相似文献   

11.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常被视作“语言衡器”。然而近几年来图书质量滑坡的现象十分严重,各种差错屡见不鲜,致使“语言衡器”正在失去它的权威性。因此出版界应提高认识,展开一场围剿图书差错的歼灭战,下决心把图书质量搞上去,恢复图书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编辑审读英文书稿时,往往会发现很多常见的差错,给编辑加工整理造成很大的麻烦或困难。虽有些差错带有其偶然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编辑如能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中掌握其一般规律,将会给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带来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众精品图书的营销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精品图书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大众化的读物,而且还是精品读物。“大众化”,一是指读者的大众化,它以一般民众为读者对象;二是指图书内容的大众化,其内容应为一般民众所关心的或乐于接受的;三是指表述的大众化,即语言通俗,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就能够读懂。但大众化不是庸俗化,庸俗化的图书就不是“精品”。精品图书应当品位高、质量优。大众精品图书的种类很多,如文学类、消闲类、时尚类、保健类、大众教育类读物和少儿读物,等等。大众精品图书的营销策划,始于选题策划,渗透于组稿和编辑制作过程,在宣传促销阶段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4.
在一本图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给书命名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书名是图书最耀眼的广告语,浓缩了图书的一切精华。给书起名,一般有两个要求:一是能反映书的内容、主题或意义;二是要具有形式或内涵的美感。至于起名时具体运用何种修辞方式,则是完全自由的,可以直指内容,也可以象征其某一点。  相似文献   

15.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在一次会上,对萍乡的新闻工作者说:“同兄弟报纸相比,恐怕本报登的‘更正’最多。我们是以敢登‘更正’为荣的!”乍一听,颇惊讶;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过去,我看到报上登“更正”总皱眉头。接触新闻工作以后,方知出报工作复杂,要求又急又快,差错实在难免。怎样对待差错?出了差错该  相似文献   

16.
吴静 《出版参考》2023,(5):87-88
图书印前质量检查对构建和完善图书质量保障系统,强化编辑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印前质检为消除各类差错、提高成品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印前质检的内容、常见差错,印前质检环节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二维码技术对于出版企业在网络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具体在图书营销方面,二维码技术可以扩展出版企业的图书产品内容、准确制定图书价格、增加图书分销渠道和多样化图书促销方式,从而提升出版企业的营销水平。  相似文献   

18.
贾艾莎 《今传媒》2023,(4):67-70
以目录为线索审核书稿,有助于在正式编辑加工前发现书稿中可能存在的政治性差错、内容导向问题、法律法规和行业指南差错、知识性差错、科技名词差错及图表差错,完善书稿框架,最终做到将图书编校质量的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9.
图书质检工作中,对差错类型的判定,会直接影响图书差错率。面对一些不易界定的差错类型,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兼顾原则性与包容性,坚持差错认定标准的一致性原则,确保图书质检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一般物质产品,其使用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它也要经过流通领域,实现商品交换,因此它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具有商品属性。图书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上,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即人们从图书载体的信息中,吸取、了解著作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或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