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季靖 《新闻界》2006,(4):82-83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由社会学家让·波得里亚(1996)首先提出,波得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所谓符号价值(波得里亚,1996),是指物或消费品在被作为一种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计价的,而不是根据该物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来计价的。这就是同样的商品,品牌产品价格总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理由。符号消费(周晓虹,2005)就是一种主要消费商品符号价值的社会行为,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  相似文献   

2.
卢伟 《报刊之友》2013,(10):140-142
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作为引领消费的一面大旗,广告通过构建一系列符号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操纵,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广告符号对物的符号价值的建构,通过g『领流行与时尚刺激人的消费欲望,制造理想生活的乌托邦,在广告符号的控制下人极易被物所奴役和异化,本文试图从批判的角度在消费社会的视野下去探析这些广告符号。  相似文献   

3.
陈萱 《东南传播》2022,(1):86-88
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意义与价值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符号消费成为现代社会消费的新趋势,不仅是消费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文化传播与社会交往.博物馆文创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受到大众的喜爱.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外延性意指系统和内涵性意指系统进行符号建构,并引起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注与认同.受众对文化的认同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让·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出发,理解“审丑”现象中引导消费的符号生产机制及符号消费的表征。“审丑”现象中的消费主要通过符号意义与人之间的关系建构来完成,具体体现为情感符号消费、社交符号消费、社会符号消费三种形态。研究发现,在资本的控制下,以流量逻辑为主导的消费社会出现了这种倾向:事物的美丑已不再重要,我们进入了“审丑时代”,并引起大众的精神迷失与集体无意识,其中的价值导向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符号价值产生的前提是令商品成为承载意义的符号,并为其赋予一个唯一的、颇具社会属性的含蓄意指的所指,令“人”通过消费“物”的社会意义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同构”这一意义生产机制期望达到的目的正是如此.只不过“同构”必须借助大众传媒,才能在看似真实的“拟态环境”中,以“润物细无声”式的言说诡计,将在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符号价值演绎得无比自然.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文化中,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工业社会物的消费转化为关于社会的符号的消费,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们自身存在方式的一种言说。换言之,消费是用符号价值将消费者牢牢拴住了,而符号价值的形成与大众传媒密不可分。我们知道,消费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都市  相似文献   

7.
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是人之为人的本有之义,且人们对符号价值的迷恋与狂热,有着"品牌联想"的深层次心理机制,所以在当下消费社会的现实语境中,把符号消费作为确认自我归属,表达自我意义与价值的参照系统,是普通大众在商品泛符号化之消费社会情境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余霞  崔国春 《新闻世界》2013,(4):228-229
消费时代,产品生产、消费的符号化已成一种趋势。消费文化鼓励人们将产品的符号价值视为其主要价值,让人们以“非效用性”的态度去消费产品。本文以LadyGaga的“雷人”时尚为例,从消费文化生产的视角解析其时尚的构建,并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其时尚的意涵。  相似文献   

9.
杨先顺  郝晟 《新闻界》2014,(2):45-50
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符号价值是理解奢侈品消费的最佳视角。本文认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体系由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构成,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源于需求体系和社会交流体系两条路径的相互影响。奢侈品意义赋值过程可概括为:通过昂贵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广告中的明星和场景、时尚领导与秀场文化、商场服务与氛围等市场营销方式的互动构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理解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培育理性的消费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循序渐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甄嘉琦 《新闻知识》2023,(6):80-86+96
社交媒体中的成年人对童趣化符号的追捧热情极高,成年人消费童趣化符号已不再稀奇。成人儿童化现象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其产生与社会心理、媒介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从成年人在社交媒体上消费童趣化符号这一现象入手,运用深度访谈法,试图探究成年人为何消费童趣化符号,成年人倾向于消费何种童趣化符号,成年人如何认识、看待童趣化符号。研究发现,成年人对童趣化符号虽存在浅层消费的现象,但也看重其情感价值与意义,同时将其化作个人在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的有利“道具”,在媒介与社交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制造了多个“顶流”童趣化符号。  相似文献   

11.
黄艳秀 《新闻世界》2012,(6):257-258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典型的品牌消费行为,其符号价值备受大众关注。本文着眼于中国奢侈品消费这种典型的品牌消费行为,剖析其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及其在消费符号化语境下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广告的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与由符号构成的广告文本,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区分功能的符号价值。本文结合索绪尔、罗兰·巴尔特、皮尔斯的符号学观点,用符号学理论解析2014年迪奥"真我"香水广告片,揭示其背后代表的产品理念和品牌形象,并运用"神话"的二级符号系统进一步揭示其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的到来使得人的消费行为和生活发生了转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关系转变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转变,即从最初的"人役物"转变为如今的"物役人".物对人的捆绑成为消费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一方面它代表着物的丰盛,人对物的依附,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严峻的问题,即商品符号对人的绑架操纵.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作为后发式国家,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符号操纵现象的探究分析,将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不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消费社会进行批判肇始于巴特在《神话学》中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揭露,德波以列斐伏尔符号文化社会学为起点在《景观社会》中剖析了景观对人的深层异化与奴役,鲍德里亚则在《物体系》与《消费社会》中借用符号学的成果揭开“超现实”的面具。微妙的是三位法国学者都将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行分析,对揭示资本团体通过符号奴役大众的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池筠 《新闻世界》2010,(7):133-134
在消费社会中,汽车消费不仅是使用价值的消费,还是符号的消费,也是一种空间消费。汽车电视广告作为视听合一的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本文以一系列丰田汽车电视广告为文本,运用符号学、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分析如何运用广告符号塑造商品形象,并解析丰田汽车广告带来的神话及其存在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女性符号成为电视广告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该文对电视广告中女性符号的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维度审视了电视广告中女性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17.
媒介传播中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力 《青年记者》2006,(14):30-31
市场经济的渗透在媒介传播中主要表现为消费文化的日益增长。所谓消费文化,就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这种消费符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满足需求的自然性、功能性消费行为,它是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体现或隐含了某种意义、价值或规范。这种在消费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为和物质符号体系,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消费文化。①消费文化的核心是对消费者的引导和操纵,以便使他们淹没于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创造的“符号”和“形象”之中。其目的是使大众生活脱离现实的“模拟”世界。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媒体使消…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社会中,物质极大丰富,消费不再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产品被赋予了独特的符号意义。本文研究了宣纸作为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产品,如何建构并排除其消费符号意义。希望通过本研究对文化企业对消费符号意义的建构提出一定的建议,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以事物能指与所指关系链的断裂,揭示了消费需求无限性的本质。研究发现,符号与物的转换表现为“升维”和“降维”的过程,而伴随事物符号化的是不断替换的意义;意义的替换总处于“稳定”与“变动”的间歇区间,消费主体可以发挥能动性,不失时机地在符号消费中寻求与他人的关系互动。不过,这种关系建构出的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群体归属与认同,其中映射出的身份焦虑现象值得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翔 《新闻世界》2009,(11):131-132
随着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环境的变化,广告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广告逐渐从借助产品进行传播变为借助符号进行传播。本文结合鲍德里亚的“符号价值”理论,浅析广告的符号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