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区重大负面事件的网络传播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区形象均在逐步改善,但在改善过程中屡次出现受到本区域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网络大众传播解读后导致进程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把地区形象改善进程受到负面新闻事件阻碍作为攻坚点,从地区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网络传播有效应对、地区网络新闻发言人设立、地区网络舆情的监控、地区强影响力网络媒体营造、手机网民关注引导等五个方面来具体探讨网络传播时代如何有效面对地区重大负面新闻事件,并以此为策略进行逆转,进而改善地区形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区形象均在逐步改善,但在改善过程中屡次出现受到本区域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网络大众传播解读后导致进程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把地区形象改善进程受到负面新闻事件阻碍作为攻坚点,从地区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网络传播有效应对、地区网络新闻发言人设立、地区网络舆情的监控、地区强影响力网络媒体营造、手机网民关注引导等五个方面来具体探讨网络传播时代如何有效面对地区重大负面新闻事件,并以此为策略进行逆转,进而改善地区形象。  相似文献   

3.
商业社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个和企业关系密切的人群,他们有个共同的商业名称——代言人。如今,出版界也开始邀请演艺界及社会知名人士为出版社、为图书担任形象大使,以这种独特的形式向社会展示出版社的形象,推介自己的图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反响。到底形象代言人介入出版界,能带来什么?出版界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传播过程中不仅扮演着信息来源的角色,而且对消费者的态度及购买欲也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谈企业选取广告代言人的重要性,以儿童作为广告代言人为例,论述了将儿童作为广告代言人带来的影响,并对企业选取广告代言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所谓品牌形象代言人,是品牌战略者们聘请或塑造的,能让人们通过对其知名度、职业、形象、个性、品性的联想,产生对某种品牌美好印象的人.目前,不少商家在其电视广告中会选择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为自己的产品或品牌进行代言,以此引起受众对于该品牌的形象联想、从而达到体现该品牌个性,加强该品牌的识别度,增加该品牌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品牌形象代言人,就是企业或者组织为了赢利性或公益性目的,向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阐释品牌的屙陛、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等,所聘请或者塑造的特殊人物、虚拟形象.  相似文献   

7.
媒介在文本生产中总是在客观性和倾向性之间求得平衡,专业主义理念是保证报道客观性的圭臬.但政治上的保守性和对负面消息的偏爱又使它们更容易关注负面新闻。文章以《纽约时报》为例分析媒介文化的这种矛盾性对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的影响,发现媒介以复杂的态度呈现中国女性,一方面以客观的手法避免性别歧视,另一方面又由于存在着对异族女性的偏见及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而使人物呈现负面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负面新闻"常常成为权衡新闻效果的铁律,总是与"负面影响"牵扯在一起.人为将新闻分为"正"、"负"的"新闻观",不但让媒体很难操作,而且经常惹出各种风波.以笔者浅见,所谓"负面新闻"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和播音员是栏目的代言人,其形象直接影响节目与受众的交流.对主持人和播音员形象的塑造,应充分考虑到节目自身特的基础,充分调动电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是否真实反映了实际的科学家形象?青少年对广告中的"科学家"的信任度如何?这不仅关系到产品的信誉,更关系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科学自身的发展等重大问题.调查显示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代言人的信任度比其他类型代言人要高,且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与青少年认知中的科学家形象高度重合,青少年的科学家形象构建很大程度上受到广告的影响,显得呆板单一,故而规范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以及提升青少年对广告中的"科学家"证言的辨别能力就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舆论界对负面新闻的禁忌正在逐步消除,负面新闻报道已经从仅供领导阅读的《内参》变为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自信心的表现。但是,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负面新闻,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为此,对待负面新闻的报道,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努力让负面新闻发挥积极作用,并为负面新闻的采写和发表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支持。一、正确认识负面新闻胡耀邦同志曾说过:"我们这样的大国,今天如果有谁专门收集阴暗面,每天在报纸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如果把一百条集中到一张报纸上,可以整整的覆盖四个版面,搞成彻头彻尾的阴暗画面,那就不真实了。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传媒对社会某个群体的报道中,由于正负面新闻的严重失衡,会导致社会某个群体形象的扭曲。  相似文献   

13.
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议题之一.由于其传达的是消极的行为活动状态,其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加之近年来“负面新闻”这一概念受到学界和业界、甚至是官方的普遍关注,“控负说”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控制负面新闻”甚至成为一些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但是,新闻事业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纽带”,这是马克思对新闻事业的信息传递基本功能的抽象认同.信息的传播以事实为基本前提,是开放性的、全景式的,不受信息本身正、负两个向度的羁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把三对与负面新闻有关的概念进行一次数学符号化的处理,得到两个反数学法则,并论证运用这两个法则处理负面新闻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负面新闻的报道呈现出"扎堆儿"现象,海南校长带学生开房、厦大博导性骚扰女学生、南京虐童事件等,由某一事件引发的对某类事件的争相报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负面新闻报道有积极的一面,但当负面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时,就应该引起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深思。本文从传者、受者、媒介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负面新闻"扎堆儿"报道的原因,并对由此所带来的社会传播效果做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媒体通过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呈现出来的"幼师"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幼师群体的认知。本文选取《人民日报》近10年来对幼师形象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对幼师群体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其中负面新闻报道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多以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为主。  相似文献   

17.
周婉馨 《青年记者》2017,(11):47-48
最近几年以来,一旦有热点事件发生,国内的各个新闻媒体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对这一事件的发生经过做出报道.针对一些具有较大争议性的负面新闻,媒体通常采取深度报道的形式来加以呈现,使人们产生了深度报道与负面新闻报道完全对等的错觉.本文建立在对现有文献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探究深度报道与负面新闻报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反映当代社会事件、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重要平台,不同的新闻内容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力。负面新闻是新闻事件组成之一,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时不仅仅是正面影响,也可能是负面影响。当负面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利益因素或其它因素时,其报道方式往往会将真实的新闻内容引导于错误方向,导致社会出现错误舆论,这使得负面新闻的披露从正面引导走向了负面引导,社会的正面形象受到了负面的诱导和影响,最终导致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不仅仅与新闻报道内容有关,与报道方式也有直接关联。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本文针对负面新闻的社会影响及其报道方式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前言在2014年开学之季,学生失踪事件频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成为舆论的热点。在媒体报道中,负面新闻的比重明显增多,诸如犯罪、性、丑闻、事故等,负面新闻比其他新闻更加受人关注,吸引大众视野。媒体对负面新闻的适度报道不仅可以提高舆论监督,而且还能够引导大众的价值观。因此,在新传媒的影响下,对负面新闻传播的适度传播问题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一、负面新闻传播概述目前,学术界对负面新闻传播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  相似文献   

20.
徐丹丹 《新闻传播》2012,(4):143+145
要将真实的中国呈现世界,负面新闻题材就不能成为报道的雷区。对外宣传媒体应该第一时间报道负面新闻题材,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本文以"粮食安全"问题为切入点,以中国日报和USAToday对同一"负面新闻题材"——粮食安全进行文本分析,为我国外宣媒体报道负面新闻题材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