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噪音以"沉默的螺旋-民间传播-整合传播-沉默的螺旋"模式进行传播。以新媒体为主的自主传播和传统媒体的跟进,使突发事件传播系统具有噪源泛化、噪音强化的特征。当局者一旦陷入"危机迷情"就会变成噪源,传播噪音。随着政府的公关和权威信息的公开,现象性噪音逐渐消解,本体性噪音需要长时间引导。  相似文献   

2.
"范跑跑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跑跑事件"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引起全民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沉默螺旋"理论很难加以解释,反而显示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从"范跑跑事件"出发,旨在从网络特性、社会环境、中坚分子三方面出发找出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漪 《东南传播》2011,(5):21-22
"乐清事件"在新媒体推动下迅速转化为重大社会事件,再次说明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具有累积效应.本文将以"乐清事件"为例运用阐释学的基本观点来解读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视域不融合现象,并给相关部门和新媒体在应对此类事件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尤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形成"舆论场",影响事态的发展与演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着眼于当前社交网络格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网络谣言传播"为例,探索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及传播特征,评估不同主体的行为,提出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余霞  任红丽 《新闻世界》2011,(11):123-124
本文通过对“百度贴吧”中关于日本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研究,结合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作为大众媒体传播强效果论的"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变化。文章通过对"沉默的螺旋"的运行机制和新媒体传播现状的分析,揭示出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的"隐性沉默",并得出结论:新媒体环境下"沉默"依然存在,但控制舆论的力量已经分散。  相似文献   

7.
周斌 《今传媒》2013,(6):66-68
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特点,以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为例,分析了传统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问题,探究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策略,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媒体报道的效果评估机制,加快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角色转变,以扭转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戴彩虹 《新闻战线》2015,(3):195-19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突发新闻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舆论导向较深地影响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思政教育介入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思政教育介入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途径,以便媒体人更好地处理公共突发新闻事件,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在新媒体平台上,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不但囊获了多数用户的关注,而且成为信息传  相似文献   

9.
周圆 《今传媒》2016,(5):54-55
“反沉默螺旋”作为一种与“沉默螺旋”相背的传播模式,在当下网络舆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寻“反沉默螺旋”的界定,认为其为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模式;其次,从互联网、传统媒体以及网民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变化的原因;接着,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分析“反沉默螺旋”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表现.最后反思“反沉默螺旋”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沉默螺旋"理论提出来的年代里,该理论准确的描述了当时的舆论环境 ,但目前人类社会的交流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也随着网络时代里新媒体语境下的特征进行新的发展和补充,在我们观测到的现象里,至少在小范围内,即在某一公共空间内,沉默的螺旋仍在生效,但放在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视角下,舆论则不再沉默,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下,中文互联网在各虚拟社区呈现"多个螺旋同时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些传统的传播理论在网络传播时代受到了质疑.如业界人士对群体极化效应和"沉默的螺旋"这两个理论在网络中的表现程度,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尤其在网络BBS中的表现,这两个理论争论地更加激烈.笔者就从网络BBS出发,对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进行相关比较和总结,笔者认为网络BBS中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和群体极化效应事实上具有相似性,都是网民群体压力心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突发公共事件在受众中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新媒体让受众对突发事件的接收方式和反应处置上发生了变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在推动突发公共事件的消解、处置、服务方面能发挥出独特功用。  相似文献   

13.
黎勇  郑凌 《青年记者》2022,(5):50-52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四个条件,指出舆情反转本质上是一种"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还分析了模型中的中坚分子、信息刺激和时间性三个最重要因素在舆情反转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媒体急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信息传播模式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终端传播信息.本文就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的新媒体传播模式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和传播策略,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还适用于当下社会大环境?其内涵是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以新浪微博热点事件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并据此总结了在新媒体时代下,"沉默的螺旋"效应的一些独特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现象 "沉默的螺旋"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人在用自己的态度作出选择时会有一种趋同的心态,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于是便会放弃自已的看法,转变支持方向,与多数意见一致.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优势意见强化抬高,从而形成"沉默螺旋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 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进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普通公民参与新闻制作与传播的渠道变得日渐多元、快捷.实际上,在2007年"史上最牛钉子户"、"虐猫事件"、"厦门PX"等公共事件中,大量的第一手信息,都是由"公民记者"借助于互联网发布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等新电子信息技术而兴起的新媒体,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上,越来越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非典"、禽流感,HINI流感、手足口病,三聚氰胺奶粉、核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往成为信息传播的焦点,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性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相契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田新玲 《青年记者》2012,(14):11-12
在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力互相渗透,面对新媒体病毒式传播的各类危机信息,公众只有及时获取、正确理解这些信息才能指导其应对行为,克服信息过载或信息真空带来的心理恐慌.青少年学生虽然是消费社会青睐的群体,但作为面对风险社会环境的未成年人,他们又属于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0.
阐述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主体结构发生改变,公众、媒体和政府共同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立足政府管理视角,提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法制化、专业化、公共性和灵活性,并从体制创新、机制完善、策略优化和技术应用四个层面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与管理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