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报业开始于19世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以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为主将近两百余种。马礼逊作为首位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受到本国教会的委派不远万里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是首位在中国开展了翻译《圣经》、编纂字典、创办刊物、设立医馆等活动的新教传教士,被视为新教在中国传播的始祖。但传教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语言上的沟通,因此,文章通过对马礼逊在华传教时期的部分信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来窥探传教士群体在华传教的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2.
清朝晚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翻译和推介活动非常频繁,也对近代中国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由翻译推介活动的客体、主体、翻译对策以及语言的变换形式几个方面对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和推介活动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牟彩霞 《编辑之友》2015,(7):95-100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晚清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了数量可观的中文报刊.早期中文报刊无论是出版地点、出版时间还是印刷技术、发行量等都不甚理想.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数量大幅增长,出版地点也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发行量有极大提升.而随着传教士中文报刊的外在发展,其内部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不仅世俗综合性报刊增多,多数刊物的内容也从传播宗教为主转到传播西学为主,刊物所用语言则逐渐通俗化,主创编辑人员也日益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裨治文(1801-1861),1801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贝尔彻城,大学期间即有志于海外传教.裨治文是早期来华的最重要的新教福音传教士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一位来华的传教上.他受美国海外传教部总会(以下简称"美部会")派遣,于1830年到达广州,在那里学习中文并研究中国文化,以期为将来美国传教事业的扩展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籍大量流散海外与明清之际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不无关系.文章揭示了法、英、美、德等多国传教士直接或间接运走中国古籍文献的方式;分析了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的关系;指出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扮演的华夏文化传播者之角色.  相似文献   

6.
自利氏1583年来华到清政府禁教、耶稣会解散,传教士在中国活动了二百年左右.传教士一般都采取利玛窦确立的知识传教方式,在传教过程中向中国人介绍了许多西方的各种学说.  相似文献   

7.
王萍 《新闻大学》2001,(3):62-63
19世纪中叶前后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华办报,广泛宣传基督教义思想及西学,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同西方各国的交流,开阔了国民的视野,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西方传教士的新闻传播活动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以英译书刊出版为媒介的中学西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昱 《中国出版》2012,(2):63-66
晚清时期是中西文化不断冲突、交融与整合的特殊历史阶段,以马礼逊、理雅各等为代表的新教传教士一方面肇始了以英语为媒介向中国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和近代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又开启了以英语为媒介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大门,扩大了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影响。晚清时期以英语为媒介的中学西渐主要体现在新教传教士编纂的汉英双语字/词典、编写的汉英对照书籍、创办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报刊、英译中国文化经典著作等图书期刊出版发行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近代中文报业肇始于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9世纪,西方传教士创办了近200多种报刊,所办的宗教报刊成为早期中文报刊的主流.传教士为使其创办的报刊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家",在形式上也采用中国线装书的方式进行印刷和装帧.  相似文献   

10.
不属于我国近代图书范围而又不能不谈的事有两件,一是报刊,一是西方传教士在华的出版活动。后者从1815年马礼逊开始,一直到1950年广学会结束为止,百余年没有间断过,但以1842年——1895年在上海的世俗出版物为最重要。南京条约签订以前在澳门、广州一带,是为早期,数量不大。甲午战后我国的新式出版业日益发展,教会出版物的影响日益无足轻重,是为后期。自鸦片战争前开始,与我们有文化接触的基督教传教士已不是明清之际来华的罗马派而是新教传教士了。他们是为资本主义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