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张智强 《大观周刊》2011,(32):45-45
程序公正是刑事司法所应具有的内在品质,是现代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沉默权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均衡对抗,实现对人权的保护。我国目前在沉默权问题上还存在争议,本文试就刑事沉默权及其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智强 《大观周刊》2011,(38):36-36
程序公正是刑事司法所应具有的内在品质,是现代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沉默权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均衡对抗,实现对人权的保护。我国目前在沉默权问题上还存在争议,本文试就刑事沉默权及其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简论沉默权     
刘海鹏 《大观周刊》2012,(14):38-38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对追诉者的讯问和询问可以拒绝回答的权利,是国际司法准则中最低限度权利保障之一.近些年来.尤其是自从我国于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来,关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引进沉默权制度的问题.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对沉默权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确立,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人格尊严以及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对促进我国法治型社会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就沉默权制度在刑诉中确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介绍沉默权制度的具体设计,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李雪娇 《大观周刊》2012,(52):49-49
我国现阶段刑事诉讼中,虽未明文规定,但事实上已实行“部分沉默权”制度;展望未来,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将最终确立完整意义上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什么是沉默权?建立沉默权制度与遏制刑讯逼供有什么关系?沉默权制度是否会成为打击刑事犯罪的障碍?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单良 《大观周刊》2012,(50):377-377
20世纪90年代诉讼法学界展开了所谓“沉默权”的讨论.并一度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这种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沉默权的内涵与价值分析,二是中国是否适用与引进。令人遗憾的是作为一项与沉默权配套制度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却被遗忘或忽视了。其实这个制度对我们并不陌生.至少在司法界尤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浅谈沉默权     
伍江林 《大观周刊》2011,(46):20-20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外国立法中,确立沉默权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是沉默权的经典体现,而我国是否应该引进沉默权制度,引进沉默权制度是否会水土不服,沉默权能不能适应中国现行的司法制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既是传媒自身利益的追求,又是基于伸张和维护社会正义而作出的价值选择。传媒监督司法,一方面具有积极肯定和强化司法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囿于情感性判断而较少顾及司法的技术化、程序化运作方式,出现了“传媒判案”的不正常现象。客观分析传媒介入司法的动因,审慎评判传媒监督司法的价值与效能。既是传媒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司法独立与公正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9.
现藏于四川省档案馆的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地方政权档案,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巴县地区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的司法档案不仅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制度、司法实践提供了翔实的实例,也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书制度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困境、文化多样性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务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属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实践经验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使用此项制度的可行性,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构想,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立法保护和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1.
刘志 《青年记者》2006,(20):36-37
在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一直处在相互纠葛和冲突之中。西南政法大学知名学者高一飞副教授曾用复杂关系和简单关系来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媒体与司法关系因为涉及到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即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和其他公民与司法的关系是一样的,媒体监督司法的过程中应当享受普通公民待遇[1]。然而,由于我国的新闻法受各种因素的牵制迟迟没有出台,加之我国司法尚未完全独立,所以,在媒体与司法之间似乎也难于找到一个“协调”的平衡点,难点就在于新闻媒体能否介入到司法程序之…  相似文献   

12.
杨经纬 《大观周刊》2012,(41):111-111
目前,证人出庭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令人担忧,证人不出庭作证导致当事人无法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法官不能在庭上接触证人,从而使当事人的质证、辩论权受到限制和削弱,现代司法的直接言词原则落空,最终影响司法公正、效率价值的实现。因此,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刘志 《新闻知识》2006,(10):87-88
在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一直处在一种相互纠葛和冲突之中。西南政法大学知名学者高一飞副教授曾用复杂关系和简单关系来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媒体与司法关系因为涉及到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即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和其他公民与司法的关系是一样的,媒体监督司法的过程中应当享受普通公民待遇[1]。然而,由于我国的新闻法受各种因素的牵制迟迟没有出台,加之我国司法制度尚未完全独立,所以,在媒体与司法之间似乎也难于找到一个“协调”的平衡点,难点就在于新闻媒体能否介入到司法…  相似文献   

14.
法律新闻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新近发生的涉及法律问题以及国家立法、司法、法制监督活动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报道。它的范围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治安情况,公安司法干警的突出表现和献身精神,司法队伍内部的违法违纪现象,人民群众对审判和司法的批评意见,各种犯罪及侦破、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15.
传媒与司法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媒对司法具有积极意义。传媒报道有利于监督庭审,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民人权意识的觉醒,传媒与司法之间却经常发生冲突,形成彼此相互制约的消极关系。一、导致传媒和司法冲突的原因1.两者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作为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传媒报道具有强大的引导和评价功能,它可以对司法中的任何人和事进行自发性评价,并进行广泛传播。由于其评价并不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对纷争当事人不具有支配性和强制执行力,所以传媒可以恣意评价,但这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16.
杨婕 《大观周刊》2011,(38):34-34
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是现代各民主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司法独立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司法公正媒体监督具有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的价值,但同时媒体与司法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6,(15):48-48
世界各国的法律和新闻职业伦理规范普遍规定了司法上的消息来源拒证特权和记的消息来源保密义务,而在我国并没有类似的规定。为什么我国没有产生记拒证特权与消息来源保密义务的相关规定?记拒证特权会产生哪些价值冲突?如何避免其在新闻实践中的负效应?请关注“新闻茶座”《价值纠葛:在新闻职业伦理和司法目的之间》。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一直处在一种相互纠葛和冲突之中。西南政法大学学者高一飞曾用复杂关系和简单关系来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媒体与司法关系因为涉及到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即媒体与司法  相似文献   

19.
范敏 《新闻世界》2012,(10):145-146
在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的新媒介环境下,如何促进传媒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具有实践与理论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新闻与司法两种工作性质的差异、部分媒体的非正当行为、新媒体的介入能力强大,是导致当今传媒容易影响司法的重要原因,而尽快出台“新闻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增加司法透明度,是促进传媒与司法协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郝香 《今传媒》2013,(6):25-27
司法的终极价值为司法公正,而我国因现行体制羁绊,法院人事、经费及法官不独立,司法权与行政权及政党领导无法分离的司法现状均表明新闻媒介监督司法的现实必要性。社会化媒体时代,新媒介监督司法,放大审判的同时,人民法院也在转变观念,积极借助线聊天、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网络时评专栏、个人博客及微博等新媒介传播平台,达成新媒介与司法公正的互利互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