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演义史。战争之火从没有在地球上熄灭过。让战争记忆不死,让战争记忆永远鲜活,才能永续和平。战争的记忆是神圣的,战争的记忆亦民族的记忆、国家的记忆。为了不被忘却,就需用战争影像激活记忆。  相似文献   

2.
媒介记忆对于整个人类意义非凡.媒介常以历史记录者自居,认为没有媒介记忆就没有历史记忆.本文不否认媒介作为历史记录者的身份,但认为媒介记忆并不能等同于历史记忆,也不同意媒介记忆在历史记忆中可被忽略的观点,媒介记忆与历史记忆协同互动新的路径是:媒介记忆可以通过归纳与命名、分析与解释、以及追溯与回忆等方法,将有历史价值的新闻事件植入到历史记忆之中,从而能够对历史书写的新闻化和娱乐化倾向加以合理的校正和科学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记忆研究已成为档案学的新范式和理论增长点,但在学术观念、思想、认知上仍存在一些局限,需进一步推进研究思维从“记忆载体”向“记忆体”、“记忆建构”向“记忆再生产”、“记忆(建构)资料”向“记忆资源”、“记忆库”向“记忆场”转变,强化档案记忆本体意识和实践转向,拓展理论空间,推动档案记忆研究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历史靠记忆活着。然而充满了动荡、苦难、仇恨与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却使我们相信,这种记忆的存在只能依赖于悲剧与血腥。那些历史苍白得索然寡味的民族有福了。遗憾的是,我们自己却绝不属于此列。沉重的记忆之链使我们很难活得轻松潇洒。历史往往也追求着喜剧性的温馨结局,这是历史的伟大和公正,但却丝毫不能掩盖它的过程的血腥。“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早已得到了历史的公正评价。对于胡风及其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也正在被加以研究和认识——现在学术问题终于可以在学术圈子内解决了。但是对于这段历史的回忆却从不曾停止,也出版了数部研究专著,正是在这种为了忘却的不断开掘认知中,历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如手头的这本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重新定义着人类个人和集体记忆的积累方式。作为人类记忆委托物的互联网,“互联网记忆”中存在着“网络社会中永恒的时间”,要将其向档案记忆进行转化,还须经过档案工作者的“诠释”。在这个诠释过程中,一种冗余复制是无法避免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记忆”预示着档案“社区/社会范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民族记忆与档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曾在网上以“档案民族记忆”为检索词进行搜索,但结果是“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相关内容”。这也许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头脑中如果也没有这样的链接,那将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 30年前,一场举世震撼的大地震,将唐山这座中国华北地区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夷为一片废墟,24万条鲜活的生命沦为亡魂。30年后,除去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们,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然而,有关这场灭难的历史,并不仅仅记录于那一部部巨制宏篇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活着的历史,其实就珍藏在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们的记忆深处。值此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刊载一位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为的是警醒人们永远不要忘却那段不可泯灭的历史;为的是用一种神圣的责任和特殊的关爱,来抚慰这场灾难中的千千万万的亡魂和饱受创痛的心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探讨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工作内容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人说过:没有记忆的城市是可悲的城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记忆,历史形成的遗迹、胡同、街道等等,作为表达社会意象的城市形态,被毫无责任地破坏。但能够唤起我们记忆的,也并不完全都依靠于那些古老的特色建筑,另外还有一些看似不那么“实在的”的东西顽强地延续着我们的记忆。这些无形的人文记忆留下的话,将使得我们生活的城市更有味道。城市是历史形成的,是社会文化的荟萃,对于城市的探究,无疑需要以文化的脉络为背景。城市记忆工程的启动,不仅让城市重新焕发了魅力,同时也赋予了社会各阶层对城市记忆保护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城市记忆工程也拓展了档案部门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记忆受到社会关注,而城市档案的积累保护和开发利用,就是城市记忆的保持、再现和传播过程。为此,一些城市档案部门相继开展了城市记忆活动。2002年,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随后,武汉、柳州、大连、上海等也相继开展。他们将记录重大活动、城市变迁与抢救性收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相结合,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交流和总结这些经验,中国档案杂志社和上海市档案局共同组织了“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14座城市档案部门派代表参加,带来了12篇精彩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记忆数字人”,设计其数字记忆产品框架,并从“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部分设计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数据集。通过调研元宇宙社交平台和数字记忆产品现状,探讨基于个人数字记忆产品的设计与应用,包括进入元宇宙世界的个人数字身份认同、以个人为中心的交互体验产品。在这个频繁迁移的时代,该产品提供了一个构建个人数字记忆的信息架构,通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建立个人数字记忆建构的虚实交互通道,在保持个人隐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展个体数字记忆的范围,在元宇宙中构建新的数字记忆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