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人文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范式,还意味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联合各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各类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已经成为共同的呼声。探讨如何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厘清各种责任主体尤其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任务、做出何种贡献,有利于帮助图书馆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整个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单位。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将"数据基础设施"从"研究基础设施"中剥离出来并作出定义;分析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性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包括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四个方面。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原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图书馆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文献循证方法和关联数据、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起来,有望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贡献。联合各类机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数据开放互联和知识融通,建设公共性、开放性、持续性的"数据基础设施",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大潮中应尽而可尽的责任。图2。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2.
高丹  何琳 《图书馆论坛》2023,(9):107-119
探索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可为“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应用引领”的数字人文发展提供参考。文章聚焦“数据基础”“技术支持”“应用场景”等3个维度,在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数据基础设施、数字技术体系发展现状基础上,论述人文学科的应用场景与转型。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助推了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现代转型。同时,数字人文的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学术研究的独创性与技术手段的同质化之间的矛盾、人文学者的数字学术需求与实际使用程度之间的矛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司雯  蒋冠 《兰台世界》2023,(3):41-44
“以资源为中心、以用户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建设的数字人文项目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视角。数字人文基础设施是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图档博机构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收集国内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对其建设方法与思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数字化—数据化—知识化—可视化”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更加紧密,开放数据潮流掀起后,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等开始参与到开放数据运动中,数据开放成为大势所趋。数字人文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数据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也促进了文化记忆机构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开放数据与数字人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方面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开放数据与数据开放;另一方面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也不断涌现大量的开放数据。本研究以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等为例,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三个层次出发厘清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并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我国开放数据竞赛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提出参考意见,构想数字人文与开放数据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记忆”理论为人文和社会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领域,也对文化记忆机构(GLAMs)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主导的数智时代,“数字记忆”成为社会记忆的新形态和新常态,数智技术将以记忆媒介作为研究证据的人文研究推向了“数字人文”时代,包括“数智证据”在内的“多重证据法”成为人文研究的新范式。文章通过梳理“社会记忆”理论的发展和对人文研究、文化记忆机构的影响,透视“数字记忆”的理论开拓和实践创新,分析“多重证据法”在数智时代的新内涵和对文化记忆机构提出的新需求,试图定义何为“数智证据”以及文化记忆机构如何构建数智时代的“多重证据参照体系”,来回应时代的呼唤,并进一步反思图书馆在其中的定位和责任。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突出“数智证据”作为数智时代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对人文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贡献,并作出定义,同时构建了“多重证据参照体系”的技术框架,包括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算法基础设施建设和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上海记忆”为例,探索多重证据参照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路径。从社会记忆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来看,单个、单种文化记忆机构所保存和传播的文化记忆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图书馆在作为“知识中介”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作为“记忆宫殿”的责任,而在借助数智技术将服务过程中的“交往记忆”固化为“文化记忆”方面,图书馆具有天然的优势。图5。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6.
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需依托数字人文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同时也催生了更多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部署与推广。然而,现有数字人文平台一方面受限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瓶颈,另一方面则往往会忽视对人文学者真实需求的考量。数字人文平台的利用率、满意度及可持续性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通过迭代设计方法提升数字人文平台的用户体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选取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中的“盛宣怀档案众包抄录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平台的用户体验优化开展行动研究。研究经历了三轮迭代,从功能性优化到交互性优化再到个性化需求优化,平台构建的关注点从技术层面逐渐扩展到技术与用户的交互层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了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的用户体验。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数字人文情境下平台、任务、志愿者三个核心元素的概念解构;从实践上提升了平台的使用率,可为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实现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效匹配提供借鉴。图3。表8。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对上海图书馆举办的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会议征集的51个汉语语境下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汉语世界关于中华文化主题的数字人文项目概况,为国内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51个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根据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设施类型和项目成果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与讨论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就"数字人文与人文学科""技术手段与方法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与问题解决"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 51个项目的总结显示出五大特点:在历史学、文学领域蓬勃发展,机器学习与数字人文深度结合,数字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综合性数字人文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合作性项目开始显现。本文也针对当前数字人文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机构间合作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大数据交叉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继续提升学科服务能力和基础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8.
图档博领域的智慧数据及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一个重要却鲜为人知的概念“智慧数据”应运而生,智慧数据已经并将持续在数字人文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简称“图档博”)所拥有的数据资源是数据时代各个领域,尤其是数字人文领域的无价之宝。如果采纳大数据的模式和思维方式、智慧数据的实现方式,以非结构化数据到结构化数据的组织和整合过程为手段,产生机器可理解并可采取行动的、一源多用、高效率运作的数据,图档博以及相关行业将携带这些丰富的资源进入数字时代的主流。本文在阐释智慧数据的概念、方法论的转变、数字人文及其与图书馆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范例来展示信息服务的新思路,特别是针对文本型和非文本型原始数据的结构化和语义化处理新方法,由此证明:在语义网和大数据时代,图档博机构不仅是智慧数据的提供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智慧数据建设不仅能有效促进数字人文的发展,也将成为图档博机构最重要的新兴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进程中存在原始文化资源体量庞大、结构复杂、互操作性弱等问题。为了充分挖掘文化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文化记忆机构开始开放和共享数据,并借助公众智慧实现价值共创和协同创新。本文首先对价值共创的概念演化进行溯源,并对GLAM价值共创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资源整合、机构融合、用户服务三个层面,系统梳理数字人文视域下GLAM机构价值共创研究的相关主题;再次,探索当前文化记忆机构价值共创的主要实践模式,包括数据驱动型、平台驱动型、社区驱动型三种;最后,从GLAM价值共创模型的情境化构建、数字人文视域下价值共创的赋能探索以及评价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数字人文视域下的价值共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图5。表2。参考文献97。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代“数智”环境下,数据库建设如何融入新环境以适应新研究需要?传统数据库如何优化以增强竞争力并实现进一步增值?本文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以《中国近代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红色文献专题》(全文检索版)为例,围绕着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如何提供用户需要的服务这两个核心问题,从资源赋能、知识赋能、数据赋能和工具赋能4个层面,探讨实现增值服务的有效策略。这些探索能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史料支撑、更优质的平台体验,进一步增强数据库的核心竞争力,给传统数据库在数字人文上的转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天津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选题原则和选题结果以及应用清华同方TPI系统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2.
数字素养是数字化时代用户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整理、归纳与总结,深入剖析用户数字素养内涵,在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用户数字素养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数字素养研究框架模型,包括明确用户数字素养需求、界定数字素养概念范畴、量化数字素养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具体的用户数字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琦  蒋冠 《北京档案》2015,(9):21-24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已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成果。对有关此热点问题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主题,总结其研究特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思考,以期对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后续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数字出版飞速发展,新的出版物形式如电子书、数字期刊、博客、手机出版物、维基等层出不穷且发展日新月异。从所利用的媒介形式、呈现方式和功能来看,它们都已不是文本和图片的简单数字化。本文梳理了2006—2010年国内外关于各类型数字出版物的研究,并指出研究方法论有独到之处或者富于洞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字城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阐述数字城市概念及国内外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基础上,论述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探讨在数字城市环境下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数字馆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数字馆藏的概念及构成重新作了分析,指出数字馆藏评价包括对馆藏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的评价,而对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又包括对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和其它数字化文献的评价。进而对数字馆藏存储系统的评价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建设中涉及到的数字版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应从法律的角度、技术保护、增强版权意识、积极参与今后的版权修订活动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逐步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选题方案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应利用本校学科优势和馆藏优势建设特色数据库,以及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的选题原则和选题策略。同时介绍了天津大学图书馆利用清华同方TPI系统自建的特色数据库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徐丽芳  曾李 《出版科学》2016,(3):96-101
分析数字叙事(DS)和互动数字叙事(IDN)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在发展历程、概念界定上的异同,梳理各自的实践取向和理论研究领域,并探讨其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研究领域、教学科目和专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我国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性发展之路,提出共识是基础,资源建设是关键,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必要的手段,以人为本的服务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