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对记者新闻采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运用创新思维开展新闻采访工作。但目前一些记者还不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本文对新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新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重点就如何推动新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工作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记者采访是电视节目获取素材的重要工作,也是电视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记者是电视节目制作、新闻采访的主体,在采访过程中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经历者和体验者,是受众和新闻事件产生情感共鸣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洞察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新闻之眼。记者在进行采访过程中常常面对的是紧急事件,需要处理很多紧急问题,如果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控制能力缺乏控制力,采访内容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容易受到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记者采访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解决办法,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其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传播。因此,新闻采访中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尊重事实的准确性。记者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发挥着沟通的作用,其工作在于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进行采访和采集。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应善于应用高科技手段,利用新媒体完成采访工作,做到手、脑、眼、耳、口五个采访要素并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技巧及运用,最后对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是新闻产品呈现中的关键环节,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形式、要求和习惯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新闻记者采访工作难度提升。本文分析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创新策略,总结采访工作创新经验,以适应时代进步要求,提升新闻记者采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新闻的严谨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台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工作也要积极推进。新媒体时代除了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明确建议,也要求其采访艺术能够跟上信息快速发展的步伐。相比以前,电视台记者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难以控制的问题,这不仅是对电视台的考验,更是对记者本人的严峻挑战,本篇文章分析了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价值点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面对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总结出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几个方案,对于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小筝 《新闻传播》2015,(4):119-120
信息时代,媒体间的新闻竞争日趋激烈,而新闻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为不同媒体记者之间采访实力的较量。现如今各大媒体记者愈来愈追求采访的人性化,逐步重视与受访者的沟通程度,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沟通氛围,进而为新闻写作提供更为深层次的素材。当前的记者采访中,获取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是提问,其目的在于获取真实的新闻事实,挖掘其深度,充当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桥梁,吐露出受访者的心扉。本文主要对新闻采访中与受访者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及其效应,以及记者如何与受访者进行有效的思想、情感交流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心理效应"即是受访者在受访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对记者的采访可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新闻采访中的几种心理效应,并分析其对新闻采访的影响。新闻采访活动充满着心理互动与精神感应,无论是记者的心理状态,亦或是受访者的心理状态,均可对整个采访过程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认为:成功的记者+良好的受访者≠成功的新闻采访报道。记者与受访者需要进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生产工作以及新闻传播工作,都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新闻生产技术的革新,既为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带来机遇,也为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推动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生态为出发点,对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面临的要求,以及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只有掌握更多采访技巧,才能为受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吸引更多受众。为此,文章对新媒体时代记者采访特点进行简要论述,解析新媒体时代对记者采访工作的要求,并提出优化采访技巧的策略,希望能够提升新闻采访质量,为媒体行业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采访工作是新闻传播领域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整体质量。因此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采访水平,善于换位思考与受访者进行交流,从而获得较为完整的新闻采访结果。本文通过分析采访艺术在记者采访工作中的表现形式,对报社记者的采访艺术运用模式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完善记者自身的采访能力,来提高新闻稿件的整体质量,推动报社的新闻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媒的新闻采访主要有两类:一是应邀采访,二是无人邀请的主动采访。目前,在许多新闻单位,应邀采访通常要占较大比例。譬如党政机关需要向社会发布的有关重要会议精神、政策变化及经济建设成就、重大科研成果等重要新闻。而新闻发布者需提前向相关传媒和记者先电话通知或发来请柬,甚至还派车接记者。这种邀请,事实上是向新闻单位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新闻采访线索和新闻源,是新闻单位和记者比较欢迎的。当然除了党政部门外,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记者事先印好新闻稿,并设酒宴招待或赠礼等.有细心者再向新闻发布者们提问几句,回…  相似文献   

12.
重提新闻写作,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舆论背景。当下是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直播台的时代,新闻媒介对时效性的重视和强调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考核的压力、纷至沓来的新闻采访任务,使身处采访一线的大多数记者很难静下心来认真琢磨新闻的写作,很多时候记者必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活动是记者以主观来认识客观,从而采集新闻事实、了解新闻真相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因此,在整个新闻采访的构成要素中,记者的作用毋庸置疑,是整个采访活动的发起者,也是采访过程和采访节奏,直至最后传播质量的把握者。在新闻采访中,由于交谈双方的文化素质、生活背景、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记者必须善于换位思考,合理定位自身角色,才能摸清楚采访对象的心理活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也是反映一个时期社会实际状态的重要方式.随着时代进步,传统的新闻记者采访很难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导致新闻质量和时效性降低.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新时期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进行分析,在给新时期新闻采访提供参考的同时,有效促进新闻采访技术的优化与发展.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效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的普及对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电视新闻的采访活动有着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和特点。新闻现场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提问技巧对新闻采访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阐释了媒体深度融合与记者的使命和责任,探讨新闻采访现场记者如何进行提问、记者提问技巧以及提高新闻质量的途径,并就融媒体对电视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总是希望在新闻中寻找新鲜点和亮点,这也对新闻的报道者——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新闻采访的艺术成为摆在记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结合新闻记者采访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亮 《新闻三昧》2001,(8):28-29
涉入采访是隐性采访的一种方式。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采访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事件的真相。记者“冒充”某一特殊身份涉入到新闻事件中是涉入采访的显著特征。涉入采访方式虽然有助于记者获得事件真相,但若使用不当,则有可能动摇记者的客观性,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导致新闻纠纷。那么,如何规范记者的涉入采访呢?这一问题日益引起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信息渠道多样、新闻内容复杂多变,记者采访任务繁重,又需要抓紧时间完成新闻写作,就需要更多地去分享采访经验,更多地去研讨写作技巧,并总结出创新之路.为此,本文分析了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提出了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要素,同时总结了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创新路径.旨在抓住融媒时代机遇,全面提高当代记者的新闻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来,独家新闻有如下特征:一、它是由新闻单位的记者深入实地采访形成的,新闻记者是独家新闻的采访者、执笔者或主要执笔者。记者之外的投稿者如通讯员、专栏作家之类采写的稿件都不能算是独家新闻。这是因为其作品不是新闻单位的职务作品,不能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能保证其未一稿多投。二、新闻线索由某一记者首先发现,形成的作品是单独采访所得,在本新闻单位予以报道。如果是多家新闻单位组团采访,稿件由各家记者分别完成,在各自的媒体上报道,则不能称之为独家新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代言人,是思想的传导者,其主要职责是“采”、“记”、“写”,三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合格记者。但是在一些报纸中,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这就是很多记者疏于采访和写作,而擅长发布“挂名新闻”。所谓“挂名新闻”,说白了就是投机取巧“抄”新闻——抄录通讯员的来稿,抄袭其它报刊的内容,抄摘网络上的信息等。记者“挂名新闻”之风,不引起重视势必会损害新闻队伍的形象,甚至变成一种“新闻公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