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0,(8):66-66
“第一时间”是模糊的时间概念,它同新闻报道中的时效要求相违背。新闻报道中涉及到时间的任何模糊用语都是掩盖时效慢的一种手法,模糊语言表达不符合新闻时效用语应该准确的要求,应当杜绝。媒体运用“第一时间”的初衷是为强调时效性,增强新闻必须“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数字,作为量化的指标,可以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尤其是来自重要信源的数字,更能够赋予新闻报道以可信性与权威性. 历年的"两会"新闻都离不开数字.因此,如何在报道中运用好数字,如何写好数字新闻,成为各家媒体在"两会"新闻竞争中角逐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两会"报道的数字运用,从形式到内容呈现出三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新华网为代表的权威媒体护航报道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历史眼光"主要是从纵向的时间因素考察的,"世界眼光"主要是从横向的空间因素考察的.护航报道努力扩展和延伸新闻报道的时间纵深度和空间广博度,使时间之"线"与空间之"面"交错而成新闻报道的立体时空.护航报道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新闻报道眼光更具时空穿透力和辐射力,从而真正领略到新闻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4.
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新闻报道永远是一个寻求最权威信源,从而认定或接近事实真相的过程.在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中,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本身正在日趋复杂,而且随着媒体间的竞争加剧,为追求时效和轰动效应,某些从业人员对信源可靠性的求证和推敲也流于形式,有时甚至有意无意地忽略,最终导致报道"失误"或不准确报道的出现,产生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能否成功地在第一时间完成新闻报道,对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美誉度至关重要.综观"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报道,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在新闻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新词:“第一时间”。于是一些媒体纷纷效仿,多年沿袭使用的“昨天”、“今天”、“刚刚发回”等体现新闻时效性的时间概念,逐渐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第一时间”。如:“记者第一时间发回的报道”、“本报(台)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频  相似文献   

7.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8.
顾勇华 《今传媒》2008,(2):18-19
党报新闻评论的时效问题,并不是新话题. 如果"断章取义",仅以新中国各级党报的情形为例,新闻评论的时效成为"问题",是在上世纪十年内乱中"大批判"文章泛滥的年代.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提新闻评论必须重视时效,还有人给出了具体的时间概念,说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是"当日",新闻评论是"半个月".现在的情况当然有了很大变化,像浙江<嘉兴日报>的"嘉兴时评"还提出要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要是没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是不会这样向读者宣示的.  相似文献   

9.
危机传播的"第一时间"原则不仅仅与新闻报道中的"时效性"、"重要性"等特点相互呼应,而且是遭遇危机的主体占据权威信息源、设置报道主题和报道基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和多年前相比,现在媒体和受众对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笔者涉足国际新闻领域十年有余,我认为国际新闻报道有两个变化趋势最明显:一是报道面不断拓宽,报道方式更加贴近受众;二是报道时效"时差"缩小,报道方式立体化.但是,国际新闻报道要走向成熟,还需要在新闻内容创作和新闻来源开拓方面多下些功夫.  相似文献   

12.
袁曦 《新闻天地》2003,(6):53-53
当前电视媒体之间新闻报道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程度,如何才能在竞争中领先对手,获得胜利?很显然,独家报道是赢得胜利的良方。凤凰卫视第一家深入报道驻港部队实况,第一时间在华人地区播出"911"恐怖事件的相关报道,从而赢得雪片般广告定单的事实便是佐证。在今天信息大量超强密集、传播渠  相似文献   

13.
张晋 《当代传播》2004,(4):103-105
新闻报道竞争中除抓独家新闻,“先发制人”之外,抓好深度报道,“后发制人”,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深圳特区报》是地方报纸,其所开辟的“南粤新闻”版对广东新闻的报道,有时在时效上不及兄弟媒体,深度报道乃是它弥补自己先天不足的一个重要策略。一、勇于出新,开掘“后发制人”的深度1997年,在被舆论界称作“第三次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央视新闻"微博作为国家级媒体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在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增多,网络直播逐渐成为新媒体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央视新闻"微博在运用直播方面也有了不少实践.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网络直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通俗化的特点,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新闻报道中利用直播技术,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报道内容,拉近了观众与事实真相、新闻人物的距离,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的最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中国记者>今年第7期刊发的马胜荣、董梦杭的文章<新闻报道慎用"第一时间">,受益匪浅,表示赞同.同时也想就此再发表一些看法,以期引起新闻人的重视. 一、什么是第一时间 据考证,第一时间在中国内地的出现时间大约为1986年,它译自英语的"prime time".本义指"(电台、电视台)受众最多的时间段",相当于汉语的"黄金时间";另一个是引申义,指"最佳时间或最热闹时间".  相似文献   

16.
连线报道是以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和主持人的直播间提问两者互动进行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时效性强、能迅速鲜活地展现新闻现场等特点备受广大受众的青睐,近两年被越来越多的新闻频率采用,尤其是广播媒体,大家普遍认为连线报道实现了第一时间"再现新闻现场"的愿望,而受众也从媒体的努力中感受到了新闻报道的提速.  相似文献   

17.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是对新闻报道者的考验,也是对新闻报道者的锻炼,是新闻报道创新的机遇. 1.时效创新 从新闻信息传递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来看,记者一定要树立抢先意识,要抢在第一时间,抓住那些"冒热气"的新闻,抓住那些"人有我早"的高价值新闻.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时效性的理解及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自新闻传播出现之日起,时效性就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决定性标尺。但新闻时效性本身却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强调新闻是对最新、最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也就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与事实发生的时间尽可能接近。就电视媒体而言,近年来,随着传输手段的进步、编播方式的变革,电视新闻在追求新闻时效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也使得我们对新闻时效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新闻媒体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主要新闻媒体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第一时间选派大量人员奔赴灾区,完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动世界的抗震救灾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纽约时报>称: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国际水平,<澳大利亚人>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在外国媒体一向对中国新闻颇有微词的背景下,中国报道能有如此大的正面影响力、如此高的认可度,在值得骄傲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突破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走转改"指的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三点活动要求是新闻报道稳固地位、树立群众信任的根本.为了更好地开展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者将事件进行如实报道,了解群众的观点,走群众路线.在报道新闻时要走进群众基层,包括田间地头、厂间以及各个行业的工作第一线,第一时间了解国情实情.本文践行"走转改"的精神,从记者的职业精神、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纪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