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雅丽 《传媒》2018,(4):86-88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全球化、媒介融合等背景下的新闻教育研究引发了学界、业界的讨论,主要围绕中国新闻教育的现状、问题、趋势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展开.当下对中国新闻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参与研究的主体也越来越多,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仍发挥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不断成熟与深化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描述近10年来新闻传播学的跨越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新闻传播学教育实现超常规发展;从"单一"到"多元",新闻传播学研究全面开花.二是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注重规模,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整体结构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研究逐步规范,走上专业化、科学化道路;迎接全球化挑战,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走向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外延扩张,内涵发展较为缺失;超常规发展带来人才培养的供大于求;管理和监督欠严,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堪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精神在新闻教育中迷失;整体的无序性、与实践脱节,影响了新闻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仍需规范,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还需要不断创新.三是展望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调整结构,挖潜内涵,促进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时代,紧跟现实,面繁荣新闻传播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闻教育是为了向学生讲述各种新闻知识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新闻人才的专业教育.新闻教育主要以正规的、系统的学院教育形式出现,自1918年新闻教育始发以来,距今已经有九十网年的历史.从新闻教育近百年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新闻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新闻人才.但是,为了发展就要不断地革新,传统的中国新闻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弊端.本文结合新闻教育实践对新闻发展趋势进行一系列剖析,并给予一定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媒介环境的变化引发人才需求变化,进而促使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调整.国外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社会科学的导向,国内的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也呈现出转向社会学的趋势.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和中国社会学独特发展路径为充实和改善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可能,具体体现在理论、研究方法和相契合的培养目标上.  相似文献   

5.
从传播学引进中国之初到新闻教育三十年后的反思,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关系为名的争论一直持续着,但同一话题下,主题各异.当前的新闻教育反思以传播学为对立面,其中的传播学话语导致了对传播学的误读以及对新闻教育困境自身的误读.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学并不只是美国主流传播学.新闻教育的困境也并不是其他,而是新闻的理想、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被符号化了.但是,新闻教育的反思也能够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田卫东 《今传媒》2013,(4):140-141
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新闻主媒介已不再将新闻类专科毕业生纳入其视野,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也已趋于饱和.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应如何设置以突破当前发展困境?从当前教育市场的需求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超越新闻主媒介,贴近企业、社区等,走向社会大媒介,坚持大传播导向.大传播导向型人才培养理念有助于高职学生求职和服务社会.高职院校应以“大传播”为新闻传播类专业设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闻教育的发展需要学界与业界合作.我国早期新闻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业界人士参与新闻教育,当前则有学界与业界全方位共建、项目合作、定制培养、双向交流等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提供了新动力,未来可以从共同坚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根基的新闻伦理道德观,合作培养企业家精神与变革者意识,学界积极发展新闻理论、适度超前研究技术,业界主动滋养新闻教育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特点与思想概述中国新闻教育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的建立为发端,它为我国新闻学理的研究、新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拓荒和奠基的作用.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系,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正规新闻教育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是中国社会政治局势动荡,政权频繁交替并立的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促成了我国新闻教育的产生。在民初的新闻教育中,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所发挥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在新闻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新闻教育思想,促进了当时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以后的新闻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民初新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民初新闻教育思想对如今新闻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许楚 《新闻世界》2010,(11):226-227
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是从西学东渐开始的,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的新闻教育经历了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虽然现今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呈现高速度大规模,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繁荣气象下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时间为脉络,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通过课程设置来研究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希望从中可以为现今的新闻教育提供借鉴,对中国新闻教育未来发展找到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鸿腾 《今传媒》2020,28(1):34-35
徐宝璜的《新闻学纲要》在1919年发表时,可称为我国新闻教育领域初步形成时所泛起的一片涟漪,它标志着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的完成,也标志着中国新闻教育逐渐发端并走向成型。笔者认为,徐宝璜的新闻价值观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教育中仍然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徐宝璜对于新闻的超前理解,让我们有必要重访这位学者的关键著作,从中指引当前新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新闻教育的侧重点的转向、教育本源的回归和专业设置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做一个浅显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从中可以窥见中国新闻教育发展转型的全貌.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背景下新闻实践的结构性变化催生了数字新闻研究领域的兴起。相较于欧美学界,国内的数字新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梳理中国数字新闻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总结了数字新闻研究的主要议题、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以此描绘当前中国数字新闻研究的现状,并对中国数字新闻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月度大事     
《传媒》2008,(11)
管理柳斌杰:塑造中国形象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柳斌杰在出席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暨中国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9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表示,当前深入探究新闻传播规律,不断增强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塑造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成果主报告的一部分。该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开设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论述了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得出了目前我国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经成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已逾百年,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也在开展中。张昆教授的新作《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的一次全面系统梳理,为当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创见。1921年11月,创办仅半年的厦门大学就以其远见卓识决定开办“新闻学部”,并于次年正式招生。当时,国内的新闻教育还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类似于职业教育。可以说,厦门大学新闻学部是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的肇始,具有里程碑意义。百年来,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腾飞,中国新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即将迎来自己的80周岁.庆祝这样一所学院的80周年,其意义应该是超出一个学院甚至复旦大学的范畴,而成为我国新闻教育研究的典型对象.正因为此,我国新闻教育界的权威级人物方汉奇教授热情地接受了本刊的专访.方汉老的娓娓讲述,让我们系统地回顾了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程,更让我们理解了新闻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距今已经将近九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不过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亦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周光明  王琦 《编辑之友》2021,(1):102-109
延安时期的中共新闻教育是中国近代新闻教育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形成了新闻教育的"延安模式".延安新闻教育在技术训练和学理研究两方面各有所成,其教育实践主要包含大学新闻教育和新闻机构的新闻教育两种新闻教育类型,后者又可细分为专职人才的新闻教育和通讯员的新闻教育.延安新闻教育从属于中共的干部教育与宣传教育,受到"新教育"理念的强烈指导,带有明显的实践主义特征.它既是一种地方经验、地方知识的提炼,又具有一定的普遍启示意义.这一模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新闻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