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山鬼 《出版史料》2005,(2):13-13
南宋学者吕祖谦,婺州(治今浙江金华) 人,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 《宋史》有传。吕氏一生著述颇丰,《宋史·艺文志》载有其《书说》三十五卷,《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 《左氏博议》二十卷等。而《辞海》(1999年版)“吕祖谦”条目所列书名,与之有异,谨录其文如下:“……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等。”  相似文献   

2.
时运的数理     
在中国哲人的头脑中,“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的意义不仅是时间.还广延为时候、时机,汉扬雄说:“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谌身哉。”(《汉书·扬雄传》)他所说的“时”就是此意。追究起来,“时”的哲学化本源于《周易·彖传·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它是告示人们实行亨通启蒙要把握时机且适中。后来有人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清惠栋《易汉学·易尚时中说》)此说显然失之偏颇,但也确实点破了易理之中对于“时”概念的阐释和运用。接着,时务、时势以及时运之类的概念便衍生出来.本文单说“时运”。在这里,时运取意于“某时的运数”,它描述的对象可以是人或朝政等。  相似文献   

3.
闺阁,在中国古代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也无需去考证。在《辞海》词条里,闺阁有这样的含义:一是内室。《史记·汲郑列传》:“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后多指女子的卧室。《宋史·涂端友妻传》:“吾闻贞女不出闺阁。”二是宫禁。《汉书·司马迁传》:“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宕穴邪!”从中可见:其一,闺阁是一个物质空间,在中国古代,它渐渐地专指成年未出嫁女子的起居之所。其二,闺阁又是一种特有的人文形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文化禁忌形式,在中国古代,它渐渐主要地成为对女子的禁忌,即:闺阁实际上是对女子的拘…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文学作品、哲学著作有很大的差异,它是从人对新奇事件的关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传播,而新奇是与时效相关的,先睹为快。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惊奇是发议论的开端。(《形而上学》首篇)“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圣经·新约·使徒行传》)“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李成用诗,《全庙诗》19册7396、7408页)。显然,在古代,新闻已是一种人们精神交往的需求,只是当时没有形成规模而已。 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5.
《韵语阳秋》卷二云:“咸平、景德中,钱惟演、刘筠首变诗格,而杨文公与王鼎、王绰号江东三虎,诗格与钱、刘亦绝相类,谓之西昆体,大率效李义山之为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其后持此说者颇多,如清人汪诗韩《诗学纂闻》云:“逮宋而杨大年与钱、刘号江东三虎,诗宗李义山,谓之西昆体。大年复编叙十七人之诗为《西昆酬唱集》。”其实这是错误的,“江东三虎”之名是在杨亿死后二十多年的庆历年间才出现的;它不是指诗风,而是指为政;不是指杨亿与王鼎、王绰,而是指杨亿之侄杨纮与王鼎、王绰,根本与杨亿无关;《宋史·杨纮传》(附于《杨亿传》后)载:  相似文献   

6.
蜀中《易》学,自古以来负有盛名。《宋史·隐逸传》说,有一个叫郭曩氏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南平。他的始祖在汉代是严君平的老师,历代以《易经》象数之学相传。又说,大学者程颢、程颐年轻时随父亲到成都,见到一个箍桶的篾匠,拿着一本书在读。走近一看,原来是《易经》。兄弟俩觉得很惊讶,想要考考他。哪知篾匠先开口问道:“你们学过这个吗?”又指着《易经·杂卦》中的“未济男之穷”一句,叫他们讲解。兄弟俩看出篾匠有些来头,于是很谦虚地向他请教。篾匠简要地说道:“三个阳爻都错位了!”二人听了,深受启发,获益非浅。第二天又专门前去拜访,却再也没见到篾匠了。后来袁滋到洛阳,向程颐请教《易》学方面的问题。程颐就对他说:“《易》学发达要数四川嘛,你怎么不到那里去学呢?”于是袁滋就千里迢迢前往  相似文献   

7.
杨福泉 《兰台世界》2005,(10):68-69
“石室金匮玉版”一语,主要见于下列文献资料:《尚书·金藤》“: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死。事毕,纳书于金藤之匮,遂作《金藤》。……藏之于匮,缄之以金,若今钉鍱之不欲人开也。郑云‘:凡藏秘书,藏之于匮,必以金缄其表。’是秘密之书,皆藏于匮。非周公始造此匮,独藏此书也。”《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史记·太史公自序》“:卒三岁…  相似文献   

8.
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赋,自古及今为之探源辨流者代不乏其人。东汉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他认为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梁代刘勰同意班固的说法,但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说,除了《诗经》之外,楚辞也是它的一个源头。以后明代徐师曾、清代刘熙载、章学诚等都大抵承袭班固、刘勰的说法,并且使之更具体化。他们声称:“言情之赋本于《风》,陈情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骚为赋之祖”。(刘熙载《艺概·赋概》)“古之赋家者流,原…  相似文献   

9.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10.
周学军 《历史档案》2000,(3):F003-F003
《清史稿·藩部世表三》载:“居科布多之札哈沁三等信勇公: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光绪六年袭。”刘锦藻著《清朝续文献通考·封建考六》则云:“札哈沁三等公……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光绪八年袭。”高文德、蔡志纯编著的。蒙古世系,,亦将车(策)林多尔济列为敏珠尔多尔济之子。包桂芹编著《清代蒙古官吏传》则云:“车(策)林多尔济,敏珠尔多尔济之弟,光绪六年袭三等信勇公”。以上史籍对策林多尔济的袭爵时间及其与敏珠尔多尔济关系的记载有误。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六年十一月初四日科布…  相似文献   

11.
A.子瞻(苏轼)在维扬,设客十余人,皆天下士,米元章亦在座。酒半,(米元章)忽起立自赞曰:“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责之子瞻。”公笑回:“我从众。” ——明·毛晋《海岳志林》 B.崇宁四年(或说大观元年),米元章为礼部员外郎,言章云:“倾邪险怪,诡诈不情,敢为奇言异行以欺惑愚众,怪诞之事,天下传以为笑,人皆目之以颠。仪曹,春官之属,士人观望则效之地。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有旨罢。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C.微宗朝,以廷臣论荐,除太常博士(误,应是礼部员外郎)……未入谢,言者谓其倾邪险怪,诡诈不近人情,人谓之颠,不可以登朝籍,命遂寝。元章大不平,即上章政府诉其事,以为“在官十五任,荐者四五十人,此岂颠者之所能?”竟不报。 ——宋·曹敏行《独醒杂志》  相似文献   

12.
《蝴蝶梦》续集─—《德温待夫人》《蝴蝶梦》(原名《吕蓓卡》)是英国女作家春夫妮·杜穆里埃于1938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手法,描写“我”与丧偶后萎靡不振的迈克西姆·德温特一见钟情。但是,当“我”嫁给德温特并随他回到曼陀丽庄园后,却...  相似文献   

13.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有《赠震山主》诗云:“震公住山年,与我共壬子。”(《于湖居士文集》卷五)用这种句法表年岁,已见于前人文集,如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引谱主《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东坡七集》《前集》卷十四《送沈逵赴广南》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后集》卷七有诗,题曰《永和清都观谢道士,童颜须发,问其年,生于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均说明苏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岁次丙子。张诗句法与苏诗同,意谓震公长老始住持震山寺之年,与己之生,同在壬子,即岁次壬子的高宗绍兴二年;与《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所言“绍兴甲戌,廷试擢进士第一,时年二十有三”相符,知孝祥生年为绍兴二年(1132)无疑。 徐鹏先生校点之《于湖居士文集》,一九八○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前,《宣城张氏信谱传》传播未广,而《宋史·张孝祥传》未载传主生年,故有关论著于张孝祥生年,大都存疑或有误。《信谱传》随《文集》得广传后,有关论著大都对张氏生年作了审订,但仍有一些论著未予订正,订正了的也未引用可作为内证的上述诗,故略志于此。  相似文献   

14.
《汉书·东方朔传》(卷六十五):“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师古日:“击剑,遥击而中之,非斩刺也。”刘敞日:“击剑,今有此戏,非遥击也。”按:颜注误,刘敞订正正确,而完全视为游戏则不确。“击剑”一词在文献记载中,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卷八十六):“荆卿好读书击剑,  相似文献   

15.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6,(3)
盼望“周末”──评《西安晚报·周末专刊》文/黄治顺老早就想写点文字,对《西安晚报·周末专刊》(以下简称“周末”)评头品足一番,总想不出个理想的题目来.这个题目,纯属偶然得之,虽寡淡无味,却也表达了笔者的心意。“周末”已创刊三年有余,每期我都从头到尾地...  相似文献   

17.
《曝书杂记》算得上是文献学领域的一种名著了。虽然自二卷本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年之久,但对这部著作的属性问题,人们的看法却还是有歧异的。近年国家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文献学分支中,《曝书杂记》是被分编委会定为“校勘学专著”的。这种看法是有所自的,早在百余年前,曾国藩作《海宁州训导钱君墓表》时,就论定钱泰吉的学术工作是“校古书”,并认为他著《曝书杂记》,作用在“以发其(校书工作之)凡”。散文家王拯撰《嘉兴钱先生家传》,也认为他一生的业绩是“勘订于四库名籍几编”,也提到《曝书杂记》,以为著此书  相似文献   

18.
《庐山记》作者陈舜俞,字令举,乌程(秀州嘉兴县)人,《宋史》有传.其本传(卷三三一)云:“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人.博学强记,举进士,又举制科第一.”据宋杨潜《云间志》卷中《进士题名》、《至元嘉禾志》卷十五《宋登科题名》、《光绪嘉兴府志》卷四《选举·宋进士》所载,其于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乙科.嘉祐四年(1059),于明州观察推官任上,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入第四等.累官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①.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盐酒税.熙宁八年(1075)卒.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宋中期的著名清官,包拯在生前就有很高威望。与其同时代的欧阳修,虽然由于难脱“宋人好为议论之习”(《四库全书提要·包孝肃奏议》),对包拯有过“蹊田夺牛”之讥,但就是在同篇文章中,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批评的对象“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见其嘉四年所奏《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包拯以其光明磊落、耿介正直的品格操守驰誉山野,威震京城,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吏民畏服,远近称之”(《涑水纪闻》卷十)。到了北宋嘉桔七年(1062),为宋王朝操劳了三十多年的包拯,已经在朝中担任官阶正二品的枢…  相似文献   

20.
元代缁衣黄冠的道士群体中,不乏有成就的文人学者,朱思本就是其中之一。明吴宽在朱思本《贞一稿》后跋中云:“故元文章之盛,虽方外道流亦有其人。”认为朱思本所著诗文,“尤为精深”。其实,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梵文翻译家。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认为,中国地图“计里开方之法,至思本而始备。” 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说朱思本的《舆地图》“为数百年来中国地理学界之权威。”(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七卷二号,吴晗译)《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讲到朱思本精通梵文,曾以“华文”译梵字地理图书。但这样一位很有成就的道士,因正史无传,其事迹又不见方志记载,所以至今鲜为人知,这实在是学术界的一件憾事。 一 朱思本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人。他在一首诗的题目中云:“至大四年辛亥(1311),予年三十九。”由此推知,本初当生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即元世祖至元十年。他的祖父曾做过南宋的地方官。欧阳应丙《朱炼师文集序》云:“本初大父以科举仕宋,至淮阴宰。”刘有庆、吴全节在《贞一稿序》中讲到他的家庭出身,或云“故礼义家”,或云他为“儒家子”。可见他是出生在一个南宋下层官吏的知识分子家庭。 朱思本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后来虽然做了道士,但儒家思想几乎左右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