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林 《图书馆论坛》2008,28(1):144-147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普查采集、保存利用、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2.
面对亟待保护的珍贵的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和自身优势,将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明确纳入到日常工作中来,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参与到保护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体育档案是先辈们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档案保护研究,对于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岭南地区为例,试探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档案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馆舍、馆藏、人员、经费、立法缺失诸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任务,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市县级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存在重视不足、不同地区建设不均衡、缺乏统筹安排、缺乏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和规范以及专业建设队伍等问题。结合新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应加强数据库规范建设,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引入多元运作机制等措施,加强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市县级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市县级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存在重视不足、不同地区建设不均衡、缺乏统筹安排、缺乏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和规范以及专业建设队伍等问题。结合新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应加强数据库规范建设,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引入多元运作机制等措施,加强该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应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前提下,实行"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的保护方式相结合,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谈档案部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是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传承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现在,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正在步步加深,对祖辈留  相似文献   

9.
作为欧亚大陆东西方交通和贸易的枢纽,中亚地区的文化遗产有其丰厚的历史传统与积淀。受近代政治格局影响,在构筑文化遗产总体框架的重要时期,中亚地区作为俄国-苏联的一部分,一方面开始以文化遗产加强内部的区域认同,另一方面则依然受制于俄国-苏联历史文化空间的总体安排,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中亚诸国独立,文化遗产才成为中亚各国建构民族国家合法性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以构筑历史连续性和跨界性为主的区域特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及对图书馆的职责规定,总结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实践的经验,为民族地区图书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问题十分严重,流失文献大多分布在各个国家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依据相关调查、案例探讨流失海外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的追索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究如何分类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以达到活态利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为例,一方面借鉴学界对非遗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分类法研究中相关类目的划分思路,从学科属性划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的二、三级类目;另一方面兼顾非遗数字采集规范,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国家级项目的信息描述进行分析与综合,构建类目复分表揭示该类非遗资源内容属性中所涉及的共性方面。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以期能够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研究步骤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承红色文化有助于坚持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然而,近些年红色文化传承中也存在着内涵挖掘欠缺、急功近利、资源保护力度不足、开发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认同危机严重等共性问题。红嫂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传承过程中也存在着优势明显和问题突出的矛盾。本文将从内涵挖掘求深度、资源保护有力度、开发形式勿单一和认同危机需化解四个维度探索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承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本文从理念指导、系统优化和技术支撑三大角度来构建红嫂精神数字人文平台,为红色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对服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建立良好的组织管理与工作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源、利用数字化保护技术、建设浙北地区蚕桑丝织文化网上服务平台等方式,建设蚕桑丝织文化的特色馆藏,从而服务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变得鲜为人知,甚至遭遇濒临灭绝的危险。鉴于这种状况,图书馆应该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但是,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存储、网络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或传承人的版权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和其中的版权问题,并提出了数字图书馆遵循的原则、建立土著文化协议和利用特别权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权策略,以期激起数字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意识,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16.
王蒙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5-21
[目的/意义]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结论] 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面对亟待保护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明确纳入其职能中,具体可以从为专项遗产立档保存、确保有关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并促进利用、档案资料的支持和确认、建立传承(人)档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展大普查工作、宣传与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应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省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状况,保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强与市县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在开展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尊重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语种特色、学科特色,保护文化遗产并正确认识其原生态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向前  向瑞琪  陈海玉 《山西档案》2021,(2):53-61,52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云南省非遗数字资源的建设中来有利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集体维护、追溯信源、公开透明等优势无疑给非遗数字资源的建设提供了革新的技术支持,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通过分析云南省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寻求区块链技术与非遗数字资源建设的契合点,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数字资源系统模型,以期为云南省少数民族非遗数字资源建设提供新思路,并有效地保护云南省少数民族非遗数字资源,传承处于消亡边缘的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有着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新时期图书馆承担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文章结合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实际,指出地区图书馆在本地区非遗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地区图书馆与非遗保护的互动关系,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地区图书馆的非遗保护功能,为促进地域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