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出版了上百种现代汉语方言词典,它们呈现出如下特点:描写单点方言的词典多,方言内部比较词典很少;地域分布呈现不平衡性;鲜见方言语法词典问世。编纂方面,收词原则和释义原则均存在较大分歧,使得某些词典收词时忽略了词汇的系统性和成组性,对"对音词"和同形异义等词的释义处理差异较大。此外,注音和词条注释均有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蕴藏着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张家港方言属于吴方言,是我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与普通话相比,吴方言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其词汇和语法独特,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迁移,古朴、纯正而亲切的乡音正在不知不觉中远离我们.  相似文献   

3.
借用档案语言学视角,本文对比了北镇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指出在调查北镇方言时,应该关注那些与普通话发音,表达不一致的方言词汇。调查北镇方言不仅是对北镇语言生态的保护,更是对北镇民族文化生态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纂修的《奉天通志》“礼俗四”保存了大量辽宁方言词汇,为我们了解20世纪初的辽宁方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对《奉天通志》所收录的方言材料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从而为辽宁方言史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不论在闽南方言还是在普通话中,词的重迭频繁出现,经常使用。现对闽南方言中形容词、动词、量词、个别副词的重迭问题与普通话的区别,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比较,试谈谈其重迭的形式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基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特定族群(地方人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是,随着普通话的强势推广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方言日渐式微,有的已濒临消亡。保护方言,对增强地方人群凝聚力、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文化传  相似文献   

7.
胡洁 《大观周刊》2013,(1):11-11
阳新方言的“把”是个很常见的词,它既可以作动词表示“握、给予”,也可以作介词表处置、被动。汉语普通话没有主动与被动语态的形态变化,但可以用介词“把”、“被”等标记主动与被动。但阳新方言用同一个词“把”字既引出施事又引出受事,使这种句式呈现出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09,(5):12-12
缘起 日前,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而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纂修的《奉天通志》"礼俗四"保存了大量辽宁方言词汇,为我们了解20世纪初的辽宁方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对《奉天通志》所收录的方言材料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从而为辽宁方言史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方言历史悠久,是我国目前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它的词汇,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继承发展,日益丰富。闽南方言历史悠久,是我国目前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它的词汇,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继承发展,日益丰富。有人曾作过统计,发现闽南方言中跟现代汉语普通话不同的词语竟达百分之三十  相似文献   

1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方言是人们认根寻祖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方言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方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方言还是一种民族记忆,具有独特的语言价值,其充满鲜活生命力的词语,是普通话词汇丰富发展的重要泉源。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交流的日益广泛,加上政策宣传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普通话已经成为很多场合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却逐渐退出,多局限于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方言的萎缩不仅预示着这一语言的衰退,还影响着以方言为基础的戏曲、  相似文献   

12.
陈静 《东南传播》2011,(12):147-149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现代社会传播环境的改变,方言与地方文化日趋式微。借助方言电视节目,方言和地方文化得以借助电视这一媒介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运用传播学和语言学知识分析了方言与地方文化式微的现状与原因,指出方言电视节目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方言的传播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传播机会越来越少,一些极有地方特色生动形象的方言土语,渐渐在消失.现如今,文学作品受到主流语言的影响后,对方言的使用也变得非常谨慎.事实上,方言不仅有着丰富的特色地域和感染力,还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方言所拥有的地域认同和文化负载是别的语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和方言是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只在特定地区内通行。国家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规范社会公共交际中的语言使用,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与使用方言是不矛盾的,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中,方言类新闻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播出,但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引起了关于用方言和普通话播报新闻节目的大讨论,争议异常激烈.笔者认为,方言类新闻节目受到欢迎,自有其市场规律,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方言类还是普通话类节目,只有真正贴近百姓,深受百姓欢迎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词典是专为母语是非英语的英语学习者编写的,所收词目除了通用词汇,也收录一定数量的已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专科词语.对于英语学习词典的专科词条,编修者不仅要考虑专科知识的内在特点,还要遵循学习词典的编纂要求:即释文如何写,与专科词典的词条是否一样,与普通英汉双语词典又有什么不同,等等.著名的《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收录涵盖天文地理、工程商贸、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专科词语约5000个,占总收录词目的十分之一.英语学习词典中的专科词条对于整部词典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普通话的全面普及,使得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大同小异,而方言类的新闻节目作为一种全新的方式,利用方言对该地区的生活进行传递和解读,通过独特的平民化优势脱颖而出。这类节目富含浓郁的地域特色,颇受大众青睐,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节目的内容形式予以丰富。现如今,方言类新闻节目逐渐在诸多地方电视台中涌现。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当下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展开研究,进而推动方言类新闻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曾说:“广播、电视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随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并且要求不应任意取消方言新闻。王登峰说,近年采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有些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束。中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播音有严格要求,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王登峰表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在国家规定使用通用语言的地方,应坚决执行规定。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国家语委的强势态度,随即引发议论。  相似文献   

19.
浅析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轨迹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随着1956年国家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通话,方言在大众媒体中一度消亡沉寂,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互联网、地方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的力量再度勃兴。在各地方言节目的发展过程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和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是比较著名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栏目。  相似文献   

20.
姜楠 《今传媒》2010,(12):101-1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符号系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地方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咬字器官受传统发音习惯的影响,成为方言区人们学习、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一个障碍。本文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声部位和方法入手,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单音节字词为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两种语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