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周雁》     
2005年9月周雁女士生前是《寻根》杂志编辑部主任,其在编辑刊物的同时,还是一千万字图书的责任编辑。其中《汉代家庭与家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回读百年:20世纪中国社会人文思潮论争》(五卷本)、《世界华人学者散文犬系》(十卷本)等受到多种奖励。周雁策划、编著的《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埘话》一书,得到考古文博界的一致好评,出版当年即被推荐为“全国考古文博最佳图书”。  相似文献   

2.
江庆柏 《历史档案》2007,(3):132-134,F000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以下简称《档案》),对四库全书研究的重要性,已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许多论著即以该书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但该书对四库类文献的校勘功能,尚未被人重视。本文拟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3.
1998年,郭镇之教授曾发表《“客观新闻学”》一文,其中9次引证了当年出版的一本英文著作,这就是加拿大学者哈克特(R.Hackett)与中国学者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Sustaining Democracy?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以下简称《维》)一书。  相似文献   

4.
郑振铎先生别号西谛,于1898年12月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温州)。出身于穷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1958年10月,他出访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享年60岁。1917年,郑先生在亲友帮助下,到了北平,考入铁路管理学校。不久,他结识了革命先烈瞿秋白等同志,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他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11月他和瞿秋白、耿济之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并在发刊词中,提出要创建“没有一切阶级一切战争的和平幸福的社会”。此后,郑先生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20年1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等成…  相似文献   

5.
“馒头血案”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则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入(接受者)行为的过程”。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在运用多种信息符号刺激影响另一些入的过程,无疑是网络传播史上一次引入关注的网络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讲求“以人为本”的动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东 《视听纵横》2006,(3):33-3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放眼古今中外,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非常多,最早的如中国春秋时期,管仲就说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固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183;霸业》。现代西方学者,如美国的安&;#183;邦纳的论述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鲍&;#183;季&;#183;格里戈里扬:《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新纂云南通志》是民国年间编纂成书的唯一一部云南省志。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志舟)组建云南通志馆,延聘著名学者周钟徽为馆长,主持编纂工作。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周钟徽调任要职,于是聘请赵式铭继任馆长。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成立新纂云南通志审定委员会,聘请秦光玉为主任委员,常务委员梁之相,审定委员有张华澜、缪尔纾、姜寅清、方国瑜、于乃义等。经十八个春秋的惨淡经营,成书二百六十六卷,定名《新纂云南通志》付梓刊印。  相似文献   

8.
林思嘉 《视听界》2007,(4):19-21
一、创新是根本 策划型的大型新闻活动的主动引入是《江苏新时空》的主要创新 复旦大学李良荣:江苏卫视的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于2002年7月22日推出,直播节目一小时并占据卫视频道的晚间黄金时段(晚7:30到8:30),把广告黄金时段拿来播新闻而且是政策主题的新闻,这无疑是大胆的尝试甚至是冒险,也逼着(《江苏新时空》要用创新来闯出属于自己的主流新闻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近来日本畅销书的形式越来越简单,活泼。但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新作《如何摆脱“智力衰退”?》中,指责眼下畅销书是在迎合社会的“低IQ化”。他指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手机和网络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思考与沟通能力则日渐低下,年轻人更是“只关心自己身边半径3米以内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9,(5):39-40
自“三鹿奶粉事件”后,三聚氰胺、苯钾酸、OMP、IGF-1等专业名词,一直在困扰着中国乳业和社会大众。3月10日,北京青年报“饮食主义”版(C5版)刊登了《牛奶中的苯钾酸≠三聚氰胺——关于“中国乳品检出苯钾酸事件”的科学事实》一文。传播学者闵大洪(以下简称闵)注意到了这一报道,于是约谈该版编辑魏世平(以下简称魏),进行了以下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