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岳悦 《兰台世界》2014,(11):131-132
乐府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其中当时担任乐府"协律都尉"的李延年对此功不可没。李延年的乐府创作,注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注重对外来音乐的借鉴,注重对文化意识的突破,对汉乐府的兴盛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乐府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阶段,其中当时担任乐府"协律都尉"的李延年对此功不可没。李延年的乐府创作,注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注重对外来音乐的借鉴,注重对文化意识的突破,对汉乐府的兴盛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泉源,在当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该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民间传承类型和传承方式进行了分析梳理,作了比较意义上的分类及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是指存活于民间的、鲜活的、发展的音乐文化资源。为记录和保存民间音乐文化,展现当下活态音乐的生存模式,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于2004年成立项目对活态音乐资源进行主动收集和保存。[方法/过程] 以中国音乐学院民间音乐资源建设项目为例,运用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方法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民间音乐及与其存活相连的文化事项整合考察,并以录音、摄像等多种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结果/结论] 活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音乐文献建设工程,在特色资源建设、艺术实践、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对发扬中国戏曲文化有着重大意义,安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促进黄梅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肩负着历史使命。文章分析了安庆地方高校在传承与保护黄梅戏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廖坤 《大观周刊》2011,(52):216-216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屠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冲击逐渐被边缘化,因此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须从多方面努力探索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特色地域文化作为了解一个地方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不可或缺,而方言土语、民俗用品、民间风情、民间手工艺、民间传承若干年的口述史资料等多是馆藏的空白,所以加强这部分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是档案工作者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手段之一—档案征集的重点和征集的特色,以丰富馆藏资源,体现综合档案馆的地域特色,彰显档案的多样魅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情感的输出渠道,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用音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段。声乐演唱是音乐发展的一个分支,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演唱盛行的当下,如何借助声乐演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一项新的任务和使命。本文即针对声乐演唱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和阐述,加深人们对声乐认知的同时,也为声乐演唱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计献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婧韡 《新闻知识》2012,(12):40-41,14
作为文化大国,如何传承和保存众多优秀文化成果成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保存至今的优秀口传民间音乐在网络时代面临失传的境遇。我国口传音乐具有高度精神性、高度依赖性、声音的易逝性等特性,其保护难度越发加大。本文从口传音乐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口传音乐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特殊性,从而探析其保护所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口传音乐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千百年来流传于民族聚居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深入影响,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音乐艺术.其主要部分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品种.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并高于真实生活,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民间音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濒临消失或失传,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以东路二人台艺术继承与发展的途径为例,阐述了大众传媒对民间音乐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越来越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毋庸置疑,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群众心灵的家园,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与发扬下去的。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在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也不能过于放大这种传承与发扬。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实现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陶园 《兰台世界》2009,(8):16-17
音响档案是提供音乐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既具有抢救民间音乐遗产的价值,又为音乐院校教学、科研提供重要保证。是民间音乐传承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重视音响档案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作用,并对其加以科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音响档案是提供音乐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既具有抢救民间音乐遗产的价值,又为音乐院校教学、科研提供重要保证,是民间音乐传承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重视音响档案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作用,并对其加以科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地区山歌历史悠久,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子,是江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赣东dE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瑶里山歌是景德镇儿女创造的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瓷都文明文化遗产中的一支灿烂的民间文化奇葩。保护与传承瑶里山歌,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研究百越文化和江西民间文化一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对激发当地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人民出版社,以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尤其以突出少数民族文化为出版宗旨,近50年来,出版的大批优秀读物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回顾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60年代,以对民族文化资料发  相似文献   

16.
瞿小蕾 《大观周刊》2012,(28):46-47
苗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灾难深重和曲折迁徙的民族发展史练就了苗族人民刚毅的民族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也使得这个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从说其音乐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湘西和黔东南是苗族人口分布最多的两个地区,集中体现了苗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征;本文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为指导,对两地苗族音乐的异同作比较全面深刻的比较研究,对我们全面的了解苗族的历史,认识苗族音乐文化的内在结构和具体内容,为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苗族音乐文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田野调查是记录、研究、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两个难题:一是音准难题,即民间音乐的音准具有游移性,无法用固定律的音准概念来转化,造成了"失准"问题;二是记谱难题,即民间音乐具有写意性,难以完全用写实性的记谱方式来准确记录,造成了"失谱"问题。"失准"和"失谱"的状态不利于民间音乐的本真性、完整性和可解读性的保护和传承,这两个问题需要被关注,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苗族蚩尤戏源于苗族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以古朴、灰谐、夸张、个性化的表演方式,纯正的民族素材和独特的苗族面具而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纵观苗族蚩尤戏的发展、传承历程,从非物质文化视角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思路,维护地方戏剧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地方戏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拓展苗族蚩尤戏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富有民间音乐资源,以歌曲振奋民族精神,特别是在民族危亡重要关头,通过整理挖掘民间歌曲,唤醒民众,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御侮,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传统。现代中国社会风雨如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异常重视民间歌曲的价值意义,从启蒙民间到走进民间,研究和运用民间歌曲,形成逐渐系统、完善的民间歌曲理论。中国现代民间歌曲理论研究可以划分三个基本阶段,即承启近代文化发展的学堂乐歌教育歌唱运动时期,在科学、民主思想影响下所出现的"五四"歌谣学、民俗学与乡村教育运动时期,新音乐运动与大众文艺运动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盛行于江南的丝竹音乐作为一个具有江南地域文化的传统乐种通过不同的多种途径和社会层面传承至今,它经历了盛行、衰退,甚至濒临消失的过程,目前在政府的号召下正在对它进行挽救。笔者通过对江南丝竹音乐传承情况的调研,认为江南丝竹音乐同其他民间乐种一样,是在特定时空和生活状态中由某个群体所创造出的一种文化,它涵盖了这个群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与态度;它建立在一个"自足"基础上获得"自满"的生存状态中。因此,对它的继承不仅仅是技法上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