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严复是近代维新派人士中最著名的翻译家,其对中西文献交流的历史贡献集中体现在对近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大量名著的翻译与评介上.严复的译作打破了"西译中述"的模式,其独特的话语系统形式,不但促进了西学文献的转型,也推进了中国传统国学向现代社会科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邹桂香  李姝娟 《图书与情报》2006,(5):129-131,148
西学东渐是晚明学术发展史上的一大公案。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由开放的学术空气,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和注重实证精神的科学思潮,给西学及其文献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学术环境;晚明印刷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刻书、藏书等文化事业的发展,为西学文献的刊刻及其在士林学界的流布创造了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3.
唐蕃文献交流是吐蕃时期藏汉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分析唐蕃文献交流的历史背景入手,系统考察了唐蕃文献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发现唐蕃文献交流主要有联姻、遣使、求赐、翻译四种方式。文献交流的内容以佛教典籍、经史文献、医药文献为主,兼及农耕、畜牧、历算、堪舆等其他文献。而唐蕃文献交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即交流方式的政治主导性、交流方向的差异性及交流内容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文献研究造诣相当深厚,其结合现实变革的需要,利用西学文献作为媒介的传播活动相当频繁.他的文献传播活动主要包括译书、编辑出版、图书馆和书目工作.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文献研究造诣相当深厚,其结合现实变革的需要,利用西学文献作为媒介的传播活动相当频繁。他的文献传播活动主要包括译书、编辑出版、图书馆和书目工作。相对应这些活动的文献传播方法也可分为译书的方法、编辑出版的方法、图书馆传播方法和书目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从澳门文献研究的跨文化交流理论角度,分析澳门独具特色的中西文献交流与文化交汇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澳门文化及文献交流的未来发展规划,探讨了未来澳门发展以中西文化交流为主体的文献资讯中心的可行性和发展计划,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关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用人文文献观研究文献信息交流主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文献信息交流的研究,历来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本文用人文科学的观点,阐述了人文文献观与传统文献观的区别,并从人文文献观的角度探讨了文献信息交流系统中交流主体的研究内容,指出确立读者的交流主体意识,激发交流主体主动参与文献信息的社会化大交流,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相似文献   

8.
灰色文献和灰色信息是极其重要和宝贵的文献资源,由于对其价值认识不足与信息交流中的障碍,造成目前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和开发利用低效的状况。本文在分析其类型、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尽快促其转型为白色文献和白色信息的主张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学汉籍东传日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中后期.以耶稣会士为主要媒介的基督教传入日中两国,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由于当肘中日两国的不同国情和耶稣会士所采取的不同的传教方针,两国西学传入的层次不同。在华传教士通过口头翻译或亲自著述的西学书籍以及中国学者直接或间接受西学影响的著作传入东瀛。成为日本锁国时代日本学界吸取西方科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汉译西学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本西学输入重实用轻理论的不足,成为后来日本兰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日本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工作是现代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济南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工作为例,对多年来所从事的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做一总结,并对未来的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加以思考,以便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钱基博文献学成就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基博是近代有名的国学大师,他一生藏书、读书、著书、教书,重视文献的搜辑、整理和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文章尝试总结钱基博在文献学方面的成就,重点考察其在版本学、目录学、文献学思想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叶建 《出版科学》2016,24(2):118-122
19世纪末,随着西学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国粹与欧化之辩始见于一些私人信函、日记和报刊言论之中。由于其相关言论或为私密之语,或为零碎杂言,遂不为时人重视。20世纪初,近代学人借助于国学期刊这一新期刊类型,借助其出版平台和发行网络,集中回应了当时的众多文化问题,展现了学术同人以在野身份坚守国学传统,提倡古学复兴的文化图景,进而获得上至精英知识分子、下至青年学子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3.
中西目录学比较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现代目录学是依缘西方学理而建立的,本质上就是“比较”的产物。作为比较的“方法”,与其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程序或模式,毋宁说是在讨论跨文化目录学比较中碰到的难题,主要包括术语差异问题和文化差异问题两个方面。始自上世纪初的中西目录学比较一开始就与价值立场有关,或“拿来”或拒斥,分别代表了特定时期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4.
张婧 《兰台世界》2020,(4):149-151
鄯善乃西域古国之一,新疆出土的佉卢文书多涉及其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批文书很好地反映了鄯善王的施政特点:鄯善王通过在全国建立严密的行政管理系统,使用严格细致的法律体系,再加上极力武装的胜兵体制、“专车”专用的交通制度以及事无巨细的统一管理使得鄯善逐渐富裕,成为西域城邦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探讨了21世纪我国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西方文献学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献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西方文献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的探析,得出了西方文献学研究对我国文献学研究的一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兆洛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又是一位文献家。嘉庆十三年至十九年,李兆洛任安徽凤台知县。为政之暇,考兆洛积极从事文献活动,纂修《凤台县志》十二卷,编辑《淮南方孩未先生全集》十六卷、《小山嗣音》四卷。论文就这些活动作一述论,以期对李兆洛文献学及凤台、寿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民族文字文献的出版发行量日益增加,利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以下简称《中图法》)对其进行分类标引存在诸多问题,如某些民族文字文献无类可归、类目设置不够细,某些类目文献积聚过多,这些将直接影响民族文字文献的检索和利用。针对以上问题,可通过调整《中图法》中的B类、E类、H类、I类、K类、R类6大类中的某些相关类目来解决,以实现民族文字文献分类标引的统一,也为日后的《中图法》再版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 1617/1618, Cornelis van der Voort painted the regents of three institutions in Amsterdam. Nearly all of them have documents, either in their hands or within hand’s reach. On the table are registers, charters, and other archival documents. This new way of depicting regents emphasized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handling the business of the charitable institutions. The new format became very popular: thirty-three portraits of regents’ boards of charitable institutions in Amsterdam have been preserved from the 70 years between 1617 and 1686. The popularity of the genre decreases in Amsterdam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increases again some 50 years later. I argue that this was because of changing notions about accountability and governance. Van der Voort’s format was followed in Haarlem, but there the documents on the regents’ group portraits served as mere props, reflecting a culture of accountability that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Amsterdam in the first decade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0.
胡智锋  刘俊 《新闻大学》2020,(2):44-54,120,121
新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之前,以配合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导;(2)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后,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面貌;(3)21世纪以来,进入本土化、多元化、前沿化发展的快车道。在未来,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破,需要在建构"新闻传播学"和"中国新闻传播学"两个主体性方面,打开学科的发展思路:(1)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无"和"有"、"非独立"和"独立"、"非成熟"和"成熟"的三大问题;(2)从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本土实践的独特性、国情的独特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