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文件的管理难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和纸质文件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对电子文件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电子文件。本文将对电子文件结构的涵义和特性进行阐释,并提出如何有序地重现电子文件逻辑排列结构、如何维护电子文件逻辑构成的完整性、如何维护电子文件动态运动过程中数据的稳定性等由电子文件结构引发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东斌 《档案管理》1999,119(4):9-10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保持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成为档案工作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为了方便电子文件的利用,永久保存和维护其原始性,在一个机关,物理归档与逻辑归档可以并行".也就是"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长期并存,双轨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概念,并从位流、逻辑、概念层级分析了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中维护原始位流的完整性和可读取性,保证电子文件信息以可见的格式呈现、可用、可理解,保证概念层级上政府电子文件长期真实和可信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各保存层级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模型为基础,以工程设计文件流转程序为依据,研究建立工程设计电子文件的形成、采集、鉴定、归档、保管、利用和技术维护的非线性流转模型,并对各程序模块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与定位,研究其实现的条件和要素.  相似文献   

5.
纸质文件的逻辑结构比较简单,如公文一般有标题、内容、收发文单位、发文日期。科技档案一般有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内容、参考文献等,虽然不同类型的文件逻辑结构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逻辑结构和文件内容是固化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电子文件信息丢失是指文件载体盘带因霉变、碎裂、磁化等化学、物理损坏或技术原因,使电子文件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复杂关系被破坏,信息全部或部分丢失.  相似文献   

7.
魏巍 《兰台世界》2005,(11):40-41
2005年初,省档案局印发了《辽宁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管理体制和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归档电子文件的利用及归档电子文件的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几方面明确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元数据的基本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基本结构的意义、任务与应用,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宏观框架结构、中观类组结构与微观元素结构,以及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基本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原理,论文提出了电子文件的宏观结构决定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功效功能、电子文件的中观结构决定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能力功能、电子文件的微观结构决定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行为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2005年初,省档案局印发了《辽宁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管理体制和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归档电子文件的利用及归档电子文件的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几方面明确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要保证电…  相似文献   

10.
电子文件物理归档完整性风险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妆 《中国档案》2006,(3):57-59
国家标准《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明确指出,电子文件除了逻辑归档之外,还要定期物理归档。所谓逻辑归档,是指电子文件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归档;所谓物理归档,是指将电子文件拷贝到可以脱机保存的载体上进行归档。根据该标准,日前我国电子文件物理归档多数是采用光盘作为归档载体米进行的,采用这种物理归梢方式,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电子文件面临着一个归档的完整性风险,即如何保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越来越多。电子文件基本包括图像文件、图形文件、数据文件、文本文件、计算机程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等多种类型。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需要依据其特性进行保存与维护,才能保证其处于安全可靠、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已成为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给我们提出了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问题.本文从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两方面谈谈如何维护和保证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胡红霞 《兰台世界》2012,(35):41-42
文章旨在从结构的角度来透析电子档案,对电子档案的实体结构和逻辑结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从其他审视电子档案系统结构。研究电子档案结构理论,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电子档案,对今后电子档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电子文件结构的研究,自电子文件问世起便延续不断,其中最经典的是冯惠玲博士的学位论文《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对电子文件特性的揭示。本文以此为基础,对电子文件结构的特殊性作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渐趋完善,办公行文、来往函件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特别是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其保存与维护的复杂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长期地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渐趋完善,办公行文、来往函件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了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特别是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其保存与维护的复杂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长期地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文件单轨制的落实和电子文件数据化进程的开始,电子文件知识服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子文件知识图谱,既是电子文件数据化的一种方式,又是电子文件知识服务的技术与资源基础。电子文件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源,它除了包含文件内容,还涉及与之相关的组织结构、业务逻辑等背景信息。受电子文件特性的影响,电子文件知识图谱不同于一般的领域知识图谱:在构建路径方面,电子文件的背景与结构信息,包括来源机构信息、业务流程信息和职能分类信息和版本变化信息等的知识化,将贯穿电子文件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的多个节点;在知识服务方面,不同于一般的领域知识图谱,电子文件知识图谱能够提供面向业务活动的知识服务,其利用形态会更加丰富。结合现阶段各领域知识图谱的表现,电子文件知识图谱将会是电子文件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电子文件知识服务的重要途径,是电子文件管理事业进一步向决策端转型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档案的剧增,使得现有的医院的电子照片档案管理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提出新的要求. 1 电子照片档案的结构 根据电子照片档案的特点,电子照片档案的结构主要分实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1.1 电子照片档案的实体结构.这里所讲的电子档案实体结构不是某份档案的实体结构,而是普遍意义上的电子档案实体结构.电子档案的载体可以是计算机固定硬盘、光盘、移动硬盘等材料.而且,电子档案的物质实体具有双重构成,一是电子文件的实体排列,一是电子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记录.电子档案结构实体主要由电子档案信息、电子档案信息符号以及电子档案信息符号的载体要素构成.任何一份电子照片都有形成的特定背景或事件,电子照片形成后,在将它整理归档时,都有附以其背景或事件的介绍.如果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跟电子文件内容信息经常被分离,一旦电子文件背景信息丢失,就会直接影响到电子文件信息的凭证作用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日益成为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提出“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的要求,为电子档案规范管理提供了原则要求和法律支撑。如何适应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特点,建立适合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新理念,是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者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档案业务逻辑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探索提出一种更适合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数字档案室建设模式。一、现有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在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中,通常存在三类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子期刊导航系统数据更新维护困难的现状,提出建立电子期刊数据采集系统.对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如何获取网页源文件、如何对文件进行分析并获取需要的信息、电子期刊数据格式的统一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