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约86年),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初年曾任太史令,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积累了很多资料,有意论说和记载历史,可惜没有如愿而去世。司马迂继任太史令,在他父亲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又搜集了不少史料。他既能读到皇家所藏的古籍,还到处游历,实地调查,结交朋友,采集民间传说,用以补充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约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前145年)左右。其父司马谈做过太史令,死后由司马迁继任太史令。职务条件的便利,使他能读到皇家所藏的古籍。“石室金匮之书”以及“百年之间,天下遗闻古事縻不毕集太史公”。他在掌握了丰富的史料后,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就着手编写《史记》。过了五年,他因给降将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出狱后,他在皇帝身边做秘书工作(中书令),著书的工作也一直在进行。约在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他完成了这部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全书分为本纪12篇、表10篇、书8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字子长,陕西韩城人。出身于世代相传的天文家和历史家的家庭里,父亲司马谈是武帝时太史令(史官)。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卒于公元前90年。司马迁幼年对,曾在家乡种田放牛——“耕牧河山之阳”。后因父亲司马谈做太史令,把家搬迁到了长安附近的茂陵显武里。司马迁幼年就很聪敏,学习又很勤奋。十岁便能诵读用“古文”写的书。后来,他又向今文学派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向古文学派大师孔国安学习古文《尚书》。司马迁对历史和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本知识有了较多的积蓄,但他想到父亲司马谈平时的教导,要写出一部好的历史,光凭书本知识很不够,还必须作实地调查,广泛收集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生活资料。于是,他二十岁那年,就从长安出发,到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访求古代史书,向老人采访古代遗事,调查了解各地情况。他随身带着许多竹简、木板,把看到、听到的历史资料记下来。他是收集活资料的“有心人”。做官后,不论是奉使到四川、云南,或是侍从汉武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总理曾经鼓励档案工作者,应该像司马迁那样,利用档案资料,进行一些历史研究。那么,档案工作者应该如何向司马迁学习,进行历史研究呢?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司马迁利用档案进行历史研究司马迁在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职务期间,以坚强的意志写成了《史记》,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一四五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在风景秀丽、水流迅急的黄河龙门附近的芝川镇,有一家复姓司马的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长大后,取名迁,字子长。司马迁毕生勤奋好学,发奋著书,成为一位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过卓越贡献的人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成长在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官僚家庭里。父亲司马谈是个有学问的读书人。受父亲的直接影响,司马迁自幼酷爱读书,十岁时就能背诵古文。公元前一一○年冬,其父  相似文献   

6.
论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编纂的目的、原则、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司马迁编纂《史记》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贡献,以期指导新时期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史记》编纂过程中史料收集、整理及编纂原则与方法逐一分析,这一历史的建构,不是依靠经文,而是依靠司马迁自己对包括经文在内的文献的考证,以及对文献的综合、判断和推理而完成的。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一些观点与方法,对指导当代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是世界上档案工作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档案教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出现了档案教育的萌芽和雏型。我国古代档案教育既是古代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古代档案管理的内容之一。其基本形式是:利用档案直接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将档案教育视为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方式之一;既有师傅带徒弟式的,又有父传子(如汉代司马迁师承其父司马谈)式的。  相似文献   

10.
黄光 《兰台世界》2007,(6X):58-59
本文探讨了司马迁编纂《史记》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贡献,以期指导新时期档案文献编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兰台世界》2007,(10X):54-55
本文从编纂的目的、原则、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所在。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及文献编纂家.司马光的文献编纂学思想体现其<资治通鉴>的主持编修实践,"研精极虑,穷竭所有",对整个编修工作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尤其在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纂上,更有独到之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献编纂学的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的文献编纂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档案文献学研究的开疆辟域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史记》看,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的搜集整理、编纂原则、编纂体例及辨伪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史记》是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虽被当时执政者谓为“谤书”,但它的传播对后世造成巨大影响,从而作为正史的开端和古文的楷模为史学家和文学家所称颂。就文学而言,唐宋散文,宋元戏剧,明清小说的丰硕成果中无不折射出《史记》艺术的光辉;就史学而言,宋代郑樵在《通志》中赞之:“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史记》的成功来自于自身内容和艺术的完美,但同时也是成功传播的结果。《史记·自序》中司马迁称世代为史官。尽管如此,司马家族尚无一人成就一家之言。因此,其父司马谈临终遗训道:“(迁)…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从图书馆这个人才摇篮和知识宝库走出来的名人、学者,历来是举不胜举。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伟大人物曾从事过图书资料工作。《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是其中之一。司马迁的学术生涯大致和汉武帝相始终。汉武帝生活在西汉帝国的鼎盛时期。西汉建国以来的文化事...  相似文献   

16.
1司马迁档案事业的成功之路及对档案文献编纂的贡献 1.1史官世家为司马迁成就《史记》奠定了坚实基础。诞生在史官世家的司马迁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年十岁则诵古文”。在父亲的指导下.司马迁又拜古、今文经学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为老师.接受大一统理念。司马迁继承了家学,又通晓古、今文经学,是西汉一代少有的大博学家。深厚的根底.为司马迁成就《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一位杰出的史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档案工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他的父亲司马谈,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作了太史公这个职位,实际就是管理皇家典籍档案,为皇帝提供史实。父亲死后,  相似文献   

18.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档案记载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档案人在记录和保存历史、传承中华文明的接力中,得到中华文明的滋养和反哺,以高洁的品行绽放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生于汉武帝建元初年(约公元前140年),汉代夏阳人(今陕西韩城),曾任太史令,掌国家典籍、编写史书,后世尊其为史界太祖、千古两司马。其用尽毕生心血编写的史学巨著《史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从古到今众多学者对他们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