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日前,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将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以打击他们有意误导人民、传播错误信息的势头。消息传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首先,谁来当裁判?如果卫生部自己说了算,那么以后批评卫生部,是不是也就成了有意误导人民、传播错误信息呢?  相似文献   

2.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正在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体报道平台,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以此打击他们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的势头。毛群安称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给国家的食品工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网,6月14日) 听说过“信用黑名单”、“消费黑名单”、“QQ黑名单”等诸多实例,但“媒体记者黑名单”还是头一次听说。没错,任何行业都需要一定的规范与约束,像总采访自己家人的记者,就该进入黑名单。但这次设置黑名单的,并不是新闻出版总署,而是卫生部,这多少有点让人看不懂了,难道卫生部还兼管新闻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3.
毛群安,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编写并出版了《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剖析》《澳大利亚医疗制度和卫生管理》等学术著作.自2003年起担任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主要负责卫生新闻宣传和健康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4.
“茶水发炎”事件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近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给予回应。针对“茶水事件”,卫生部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机构的检验仪器,是针对有特别指向的检验品”,仪器本身没有鉴定样品是否为尿液的程序,只会在等同于尿液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毛群安指出:媒体此次新闻策划“误导广大公众,并且已经使很多患对医院检查结果产生了怀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严自珍 《今传媒》2013,(2):30-31
健康传播的提出和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属于应用传播学的范畴,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03年"SARS"事件的爆发,成为我国健康传播研究发展的一个契机,从此以后健康传播研究得到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关注,加上近年来的禽流感、基因安全、食品安全和各种医患纠纷,无不牵涉到健康传播,电视媒体加重健康报道的比例和投入,本文主要以电视媒体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为例,来分析我国电视媒体的健康传播的主要特征、优势、不足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健康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视角入手,对我国"国内首对同性恋者结婚"事件的媒体报道进行研究,分析媒体的报道偏见,并指出这种偏见报道给事件当事人、同性恋群体和公众三方带来的危害。提出跨越不同健康群落间的沟通屏障是媒体实现健康传播意义的最终途径。  相似文献   

7.
华丽变身U     
《中国广播》2012,(8):F0004-F0004
7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U起航——2012《央广健康》频道改版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央电台副台长赵铁骑为跳水世界冠军高敏颁发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健康宣传大使”证书,中央电台副台长王晓晖致欢迎词。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代表卫生部祝贺央广健康频道改版。总会计师李兰田、总工程师钱岳林、副总编辑史敏、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以及北京4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领导和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相似文献   

8.
从"可读"到"悦读"的变迁任何一家新闻媒体,能否实现"有效传播",最终在于传播链条的末端——受众。 上世纪30年代,范长江就曾说过,媒体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争夺受众。在网络新媒体秀出的今天,对纸质媒体而言,赢得“争夺战”,说到底还是让更多受众阅读。  相似文献   

9.
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关于这一"24小时不离身、坐在马桶上都可以看新闻"的媒体的争论一直不休:最初说"内容为王",接着有人说"技术为王",后来又有人说"渠道为王"、"资源为王"。笔者思考的结果是:手机媒体要想获得像传统媒体那样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玉成  陈璞 《传媒》2011,(9):67-68
今年6月,在一次关于食品安全的座谈会上,卫生部某负责人说,为了打击或者遏制一些极个别媒体有意误导民众,传播错误信息,将加强传播监控。如果哪一家媒体、哪一位记者发布了误导公众的信息,将被列入"黑名单"。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是党的十八大对新闻出版战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都在憧憬中国梦,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健康媒体如何满足社会对于健康知识、卫生保健、医疗服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在服务上提高传播能力,成为媒体同仁共同探索的话题。向服务要传播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健康媒体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从而增强了健康媒体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更好地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12.
黎楠 《声屏世界》2010,(7):23-23
在多媒体竞争的今天,广播是唯一能够"解放"受众眼球的媒体,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彰显了广播移动性和伴随性的传播优势。无论媒体形态怎样渗透与融合,认真分析广播的传播特性,坚持按广播的规律办广播是广播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3.
何谓"策略传播"?简而言之,就是在传播中运用巧妙的策略使传播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实现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无懈可击的媒体行为,是抵抗不当干预的基本功;审时度势,顺应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事件处理方法,是舆论监督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媒体无懈可击的行为是新闻的专业要求,更是媒体策略传播的基础。它是媒体提高自身抗压能力的根本方式,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媒体的传播力?它是指一个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在特别注重"影响力"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而影响传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非"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体企业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文化强国"的决议,这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地方报业以"文化强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何制定"文化强报"的发展战略规划,到底是"向外使劲"还是"向内使劲",是地方媒体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完善推动了"自媒体"这一概念的诞生。从"自媒体"到"自媒体时代",原先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信息越发具有"亲民"的特性,这意味着自媒体时代下悄然转变的传播模式,正从根本上冲击着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6.
马晶晶 《新闻世界》2010,(11):147-148
本文针对2009年10月以后媒体有关"艾滋女事件"的报道,反思了网络和传统新闻媒体是如何将一则"传闻"变成"新闻"。在这一事件中,新闻真实性遭到践踏,把关人作用发挥不到位,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公众的媒介素养和公共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在当下多种媒体交互传播的时代,各类媒体都应从这次事件的报道中吸取教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共同为营造健康、和谐、理性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赵野 《新闻世界》2014,(9):239-240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传播大学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媒体形式越来越多、传播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有效传播校园文化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传播整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杨亚萍 《新闻世界》2011,(7):297-298
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出现不少媒体将一些负面报道过分放大化的现象,也即"被传播"现象。由此引起了公众的恐慌,带来了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也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这主要是受媒体间恶性竞争的驱使和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影响。本文针对"被传播"现象的出现,提出了媒体舆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尤道远 《视听界》2014,(6):118-120
一、成就报道运用图表字幕的好处纵观电视媒体的政经新闻,成就报道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党委、政府部门将之视为发布政令、通报政绩、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举"和"鼓劲之举",电视媒体则将之看作服务中心、解读会议、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使命之举"和"尽责之举"。通观成就报道,电视画面往往会出现"说工业就是车间、机器、产品。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全媒体传播、全球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下媒体紧迫的现实需求。面对港澳地区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作为国家对港澳广播的主流媒体,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依托华夏之声、香港之声两套频率,不断探索中央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优势与规律,坚持"一点两翼"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即以"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中心点,注重"精品节目的精准传播"和"多种平台的有效推广",使国家形象传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