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信任是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其主要形态包括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大众传播媒介对信任的各种形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往关于媒介使用与政治信任、社会信任的影响关系的研究多有涉及。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试图探究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使用和媒介依赖与信任评价内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就信任评价而言,较之社会信任、政治信任,人际信任目前依然在中国社会信任中占据主要位置;就媒介使用与信任评价而言,无论是对人际信任、社会信任还是政治信任评价,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信任评价的影响远高于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与报纸;但就媒介依赖而言,报纸、电视、网络、手机媒介依赖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变量各指标无显著相关,但是与政治信任呈显著相关。此外,对于人际信任和社会信任评价,媒介使用各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超过媒介依赖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而对于政治信任评价,媒介依赖各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远超于媒介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媒介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一书的分析基础之上,围绕着媒介与现代性这两个关键词展开理论梳理,从而激发对现代性概念与媒介研究之间的关系思考。基于此,文章将传播学话语中的现代性谱系分为三个理论领域:现代性意义的流动性、传统与现代、创新性的现代性描述。  相似文献   

3.
"使用媒介"是现代人的典型特征之一。当前,农村居民媒介素养较低。提高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可以采取三大对策:普及农村媒介素养教育、培育农村意见领袖、建立农村社区意见交流系统。  相似文献   

4.
殷晓璐 《今传媒》2014,(8):52-53
本文以五四时期到建国后三十年到新时期再到新世纪数字化时代这四个时期大众媒介的变化发展为视角,探析了媒介形式、主导群体及媒介功能的转变,媒介的主导群体由社会精英阶层变为大众,媒介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由想象到形象塑造到参与建构再到全球建构并解构,力图从这一转变发展中把握大众媒介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靖 《新闻大学》2006,(2):52-58
本文讨论西方人留下的有关中国现代初期的影像资料,将它们分为“帝国范式”和“人文主义范式”两种。文章认为,作为现代性的媒介,影像所依据的观看方式与主导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机制有关,是现代性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中国人借由新视觉媒介从单纯的“被西方人观看”到“通过他人的目光反观自身”,开始了将现代性意识形态内化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充满矛盾的,现代性理念中的压制因素成为任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声音,如同文字和图像一样是文化现代性的表征。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往往是一个社会声音景观的记录者,以声音的方式记录着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现代性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没能从古典帝国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而是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政党—国家形态,并模仿苏联以集体化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本文便以1949—1978年为研究时间,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历史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广播史料,描绘这一时期中国广播中的声音景观特点,以"声音"为切入口探究当时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特征,并揭示媒介技术、声音、国家权威与民众听觉现代性的勾连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21,(3)
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其群体内的知沟形成具有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性,但其影响机制逻辑尚不明晰。本研究通过将农村居民收入内化为群体内知沟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以Logistics调节分析结果作为实证依据,构建了收入差异、媒介使用与知识获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挤出效应"与"子女依赖效应"导致依靠农业劳动与子女赡养的老年群体缺乏接触媒介的机会,信息可得性较低,知识获取能力较弱;政府补贴与养老保险收入为主的居民则因为具备媒介使用能力而拥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并在社区交流中进一步影响对农村居民群体的知识获取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海居民为研究样本(N=800)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中国公众如何判断传统媒介和网络的新闻可信度,并探求了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媒介的新闻可信度。研究发现,中国公众认为电视新闻最可信,传统媒介的新闻比网络新闻更可信;媒介依赖比媒介使用能更好地预测媒介新闻可信度;人口学变量对评估网络新闻可信度没有影响,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人们对传统媒介新闻可信度的评估;人们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定不同媒介的新闻可信度,没有任何一个媒介表现因素对所有的媒介新闻可信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我国西部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的现状,本文选取陕西省华阴市作为调查地点,以此透视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儿童的大众媒介使用状况。希望从媒介接触状况的角度来分析大众媒介对提高儿童现代性的作用,同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媒介文化消费指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系,包含诸多需要考量的现代社会文化消费状态内涵。从媒介消费的角度看,媒介消费指数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对媒介传播力给予直观地呈现。现代社会价值文化趋势与社会现代进程的方向相互兼容。媒介文化消费是文化价值构建的在场行为。媒介文化消费的意义场域始终建立在社会现代性元素之上,因此媒介文化在社会消费中弥漫着强烈的现代性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效果聚焦家庭和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美国已经发表的对网络传播效果的研究将其按网络对个人,家庭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划分并考察后,揭示出网络传播效果研究在三个研究层面上采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对效果的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本文认为在现代化背景下考察网络新技术对家庭和社区关系的效果可以作为理解网络社会效果并建立起中程理论的有效路径,同时以家庭和社区为聚焦并将社会结构和个人感受作为背景的研究有利于体现出学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从这一立场出发,本文提出了一些未得到充分重视的研究领域和假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的迅速扩张表明其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这种新媒体也面临着有效传播的问题,要建立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价和认定。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网络媒体的利用率、网络信息质量、网络影响力等的评价是目前对网络媒体公信力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其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突出。互联网取代了农村家中的电视,吸引了试图融入城市的少年。由于媒体素养的缺失,农民工子女无法正确认知网络镜像中的城市与现实生活中的城市落差,总体看来,互联网带给其的负面影响多于积极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携起手来指导这个群体正确应用网络。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探讨城乡全科医生信息源以及互联网信息障碍的差异,以推进有针对性地为城乡全科医生提供优质的医疗信息服务,提高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便利采样在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全科医生信息源的多样性及偏好并无显著差异,其对大部分信息源的感知有用性也趋同;但他们对同行信息源和非正式文件的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的使用频率、自我感知使用能力、接受互联网培训以及通过医疗网站为病人诊断等情况在城乡全科医生之间也无显著差异。在互联网信息障碍方面,城市和农村的全科医生都遇到了网络连接太慢以及软件问题;此外,农村全科医生还面临着语言障碍、缺乏熟悉度或经验以及信息过载等障碍。据此,文章提出,要重点提高农村全科医生的信息素养;大力发展全科医生的医学教育;进行城乡全科医生互联网技能培训,但由于城乡中基础设施和全科医生教育背景的差异,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强互联网医疗信息资源建设;合理进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软硬件配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网络媒体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构建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体生态系统结构,包括内生态和外生态系统两级层次。在此基础上,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寻求网络媒体生态危机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提出网络媒体生态的系统控制策略,最终达到打造绿色网络媒体,营造健康网络生态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In an age of complex, fast and technologically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some African societies continue to utilize indigenou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CS) that are effective for their specific, local environments. Employing mixed methodologies, this paper examines one of these communicative systems known among the people of Elmina (and other Akan communities of Ghana) as —signified by the gong-gong—its processes and dynamics, its inter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o-cultural milieu, and its interface with modern media. It concludes that ICS do not just represent cultural continuity; they are inclusive, interactive,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chieftaincy institution, and continue to have an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value among rural folks. Confronting the dilemma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his essay recommends the retention of ICS alongside radio, TV, and the electronic media.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主流媒体吗?——基于手机媒体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主流媒体的定义应该更新;通过大规模的手机用户随机电话调查并定量分析,作者认为以互联网、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体;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媒体将超越第一代有线网络媒体,成为新媒体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In an age of complex, fast and technologically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some African societies continue to utilize indigenou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CS) that are effective for their specific, local environments. Employing mixed methodologies, this paper examines one of these communicative systems known among the people of Elmina (and other Akan communities of Ghana) as dawurb —signified by the gong-gong—its processes and dynamics, its inter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o-cultural milieu, and its interface with modern media. It concludes that ICS do not just represent cultural continuity; they are inclusive, interactive,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chieftaincy institution, and continue to have an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value among rural folks. Confronting the dilemma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his essay recommends the retention of ICS alongside radio, TV, and the electronic media.  相似文献   

19.
Links among demographics, motivation for using the Internet,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involvement, and Internet dependency were investigated. By integrating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 and media dependency research, motivation was found to play a more important antecedent role in explaining Internet dependency than demographics, and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involvement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and Internet dependency. This finding supported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rgument that certain factors intervene in the media uses and effects process between motivation to communicate and outcomes of communication behavior such as media use.  相似文献   

20.
Recent research explaining Internet usage has both extended and challenged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media attendance by discovering "new" gratifications and introducing powerful new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e present research integrates these developments into a theory of media attendanc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Bandura's (1 986)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Respondents from 2 Midwestern states were recruited by mail to complete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test a.new model of media attendance in which active consideration of Internet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moderated by Internet self-efficacy, joins habitual behavior and deficient self-regul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media behavior. The model explained 42% of the variance in Internet usag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