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充满忧虑和抑郁的时代吗? 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否需要拯救和疗治?  相似文献   

2.
李庆林 《传媒观察》2005,(11):45-46
一个新闻媒介的传播内容是否受到人们欢迎,是由两个基本层面的问题决定的:一是它所传播的内容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二是它在同类内容传播中的优秀程度。两者缺一不可。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2000年的调查表明,从报纸自身的情况看,人们对报纸在信息获得方面的期待可以分为三个梯次:①、了解国内外时事、了解新闻背景,获得分析解释、了解社会观点和社会思潮、了解实用生活知识和消费信息。  相似文献   

3.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4.
我们保存什么?─—关于两个“永久性”之认识四川涪陵地区档案局罗力本栏编辑张历生我们应当保存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不成为问题,甚至可能会引起同行们的笑话。难道档案工作者还不知道我们自己应当保存什么吗?如早不加深究,人们会毫不犹豫他说我们不就是保存档案吗?然...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吃了午饭,还只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一醒 来他就抬起头问周围的人:“有什么新闻?”好像全人类都在为他放哨。──这是一个名叫梭罗的美国人在100多年前记下的一个生活画面。这个生活画面延续至今。 新闻传播使单个公民成为“地球村”的共同成员。 新闻成了生活的必需品。钱其琛副总理不久前在北大做了题为《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重点问题》的报告,谈到了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对一些传统习惯进行了反思,引出了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宣传的新话题。 他说:由于处在信息社会,任何事件发生以后的第一时间内,公众都能够…  相似文献   

6.
纪录的边缘     
冷冶夫  李苒 《视听界》2002,(5):21-23
纪录片是什么?不知道是多少普通观众,即非业内人士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言之有物的答案。纪录片是拍给谁看的?不知道有多少编导,或所谓业内人士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言之有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梁士芬 《兰台世界》2005,(11):48-49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校图书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密集丰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得的历史机遇。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完成由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彻底转变?如何在社会需要与教学研究需求的快速变化中更新管理理念,深化管理模式改革,从而全面提升图书馆的质量和服务效能?这是一个严峻但又十分迫切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建设的质量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高速产生、传递、交换的时代.在信息的海洋中,各种信息潮起潮落,许多有用的信息淹没在无用的信息中,在人们哀叹信息过剩、信息泛滥的时代,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生产、交换、流通等领域对信息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高速产生、传递、交换的时代.在信息的海洋中,各种信息潮起潮落,许多有用的信息淹没在无用的信息中,在人们哀叹信息过剩、信息泛滥的时代,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生产、交换、流通等领域对信息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竞争时代,要适应竞争、制定相应竞争对策以赢得竞争,就必须把握竞争对手的状况,研究竞争对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把握整体竞争态势,把握更能体现这个时代特点的竞争模式。如何应付传媒竞争?人们都知道面对竞争要赢得竞争,都知道面对选择要正确选择,但如何赢得竞争,如何正确选择,却是一个最需要智慧又最考验智慧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更需要选择的是模式,是对一个领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将怎么样的把握。如果是按照一个过时的模式选择,即使选择无可挑剔,结果也不会很乐观。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华学习机走的就是苹果架构的…  相似文献   

11.
一桩不可忽略的小事张赫玲我们的报刊在稿件安排停当后,是否应该给作者寄用稿通知单,让他在看到报刊以前,先来个“早知道”?报刊出版后是否应该立即给作者寄样报样刊,满足其先睹为快的“心理需求”?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这是报刊编者充分尊重作者的表现,利于在编...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在我国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已经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并运用这种便捷的方式跟远处的朋友交换信息,表达情感;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浏览网页,获取最新的新闻以及感兴趣的相关资讯,足不出户就能洞察天下事;通过互联网,企业找到了一种跟客户沟通、出售产品、发展商业关系的新模式,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个新的媒介开展着广泛的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丁焕新 《传媒观察》2005,(10):55-56
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天气情况是大家每天最需要获得的基本信息之一,是群众十分关心的内容。随着大众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和信息消费层次的提升,气象信息在市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商业运转和疾病预防等层面上的意义日渐凸显,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生活环境,对气象新闻的要求也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4.
人们越来越为一个事实所困惑: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我们所能掌控的信息却似乎越来越少;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却最终丧失了行动的能力.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的悖论让受众措手不及,然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媒介在争取"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的竞争中似乎找到了最大的制胜法宝--娱乐,从而使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间的矛盾愈益加深.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闻评论的信息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事实和现实问题的观念表达,是评论作者思想、态度和认识的表达。它融材料、观点和信息于一体。新闻评论具有传递多种信息的功能,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信息功能是新闻评论作者有待重视的一个方面。维纳说:“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反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管理文献选编》第343页)。他认识到了信息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的思想和思想之后的行动。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事实和问题的观念表达…  相似文献   

16.
罗建三 《新闻窗》2007,(6):79-80
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媒体的宣传形式、信息传播渠道和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形式下,党报应如何提升影响力?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资源共享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红 《兰台世界》2005,(4):26-27
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了信息产业的革命。计算机改变了信息处理、信息存贮的方式,网络实现了快速的信息传递。“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智能的文献传播技术,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档案与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多。在接待利用者时,每个档案馆只能提供本馆的馆藏,而不能提供他馆档案信息或有关线索,这很难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可以给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交换空间》看服务类节目的受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卉子 《视听界》2008,(2):47-48
从1978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开播到现在,生活服务类节目已经走过了30年的岁月。服务类节目离不开“服务”的特性,如何去满足和尊重受众的需求,是我们对服务类节目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2006年,央视经济频道推出了一档房产家居类服务节目《交换空间》,受众定位于中等收入并受过中高等教育,对家居装修信息有一定需求或喜好的中青年观众。就受众的需要而言,主要分为信息需要、社会化需要和调节生活需要三类。  相似文献   

19.
邓自强同志这篇《不妨釜底抽薪》的文章,提出了一个禁绝“有偿新闻”的有效措施和重大问题。是否行得通?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开展讨论。本刊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将辟专栏以供争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是否能排斥“企业新闻”?典型报道怎么办?当前改进经济报道应从何入手,是以加强宏观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深度报道为主,还是仍像过去搞计划经济那样以一厂一店式的报道为主?这后一类报道,除了被报道的单位职工外,在社会上究竟有多少读者?“企业新闻”(包括某些科技新闻)与“有偿新闻”是否有必然联系?究竟应怎样禁绝“有偿新闻”,减少或防止把“企业新闻”变成“有偿新闻”?……所有这些问题,均需要大家通过讨论,统一认识,深化经济新闻的改革。 来稿最好切口小,一事一议,把一个观点谈深谈透,切忌面面俱论或泛泛而论。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用高新技术打造出版信息资源智能系统是出版业走出困境的出路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打造出版信息资源智能系统?一个编辑坐在计算机旁,不停地点着鼠标,就可以进行精确的市场调研,就可策划出优质的选题、找到最优秀的作者、拿到高质量的书稿,就可以通过网上编辑、按需印刷、整合营销将图书送到需要它的读者的书桌上。有这样的美景,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去实现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