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君匋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一位集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诸多艺术于一身的多面手.由于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中国近现代书籍整理编目工作,几乎天天在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上看到人称"钱封面"的钱君匋先生设计的封面,故对他早已熟知.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时期,大批宣扬新思潮的书籍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三分画七分裱”,封面犹如书本的衣冠,其作用不容小视,由此书籍装帧艺术应运而生.当时,书籍封面设计领域名家辈出,人才荟萃,风格各异,佳作纷呈.而钱君匋先生可谓是博采众长,独树一帜.他的封面设计力求融贯中西,构图元素突出,风格清新雅致,受到文化艺术界的推崇,被誉为“钱封面”,以至于门庭若市,户限为穿.  相似文献   

3.
万蕾 《兰台世界》2015,(3):156-157
钱君匋是近代中国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他的书籍装帧作品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在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善于将中国美学精神融入封面,总能在其作品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对中国书籍装帧事业发展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因为韦韬先生(茅盾先生的儿子)所托,与黄山书社的新版《茅盾全集》的编辑高杨同志有了联系,其间我把我发现的茅盾从没有收进过人民文学版《茅盾全集》的文章和书信提供给出版社,使其全集更全.有一天,发现茅盾一封写于1946年给钱君匋先生的信,当时着实让我眼睛一亮,十分兴奋.因为我知道,茅盾与钱君匋虽然是同一个县的老乡,而且从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并有了交往,作为装帧设计家的钱君匋还为茅盾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作品绘过封面,深得读者和作者的喜爱,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但是,在以往出版的茅盾书信集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茅盾写给钱君匋的信,所以看到茅盾这封写给钱君匋的信,我感到十分兴奋.然而,我读过这封信之后,发现茅盾与钱君匋的友谊竟然已经到熟不拘礼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钱君匋的书籍装帧艺术历程,并对其书籍装帧设计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从求学时期对艺术满怀着憧憬,到工作及创业时期将书籍装帧艺术付诸实践,再到历史变革进入新时代,钱君匋的书籍装帧艺术日趋成熟和精湛。  相似文献   

6.
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一份杂志的"门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好一份杂志必须先做好封面文章.1998年4月创刊的<财经>杂志在我国现存财经类媒体中具有较强的特色与个性,<基金黑幕>、<银广厦陷阱>、<庄家吕梁>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是该杂志成功的一大因素.而封面文章正是这类财经深度报道的载体.本文以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例,从其报道思路和报道组织方式两个层面对其特色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7.
钱君匋先生1927年进入开明书店工作(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前身之一),当时开明书店的编译所,包括经理在内只有四五个人,钱君匐负责音乐、美术图书的编辑,同时承担全部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在开明书店工作的七年,他不但编辑了《西洋美术史》《开明B标音乐教程》等许多深受读者欢迎的书籍,更突出的贡献则是设计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书籍装帧作品。  相似文献   

8.
新闻杂志是报道、解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的杂志,形式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封面相当于新闻杂志的"头版",是新闻杂志的"门面".一些世界知名的新闻杂志,如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英国的<经济学家>等,都很重视杂志封面的设计制作.在我国,一些新闻杂志也在借鉴国外新闻杂志封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杂志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夏一鸣(以下用□代替),张黎敏(以下用○代替) □听说<纽约客>是美国的"杂志之王",能否谈一谈<纽约客>? ○所谓"杂志之王"可能是指它获"国家杂志奖"次数最多.不过, <纽约客>的确值得一谈.一者,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纽约客>居然能以编辑而非市场为导向,实有"君子杂志"之风范.二者,它在内容上"深耕细作",追求作品之"永恒价值",所创造的"高雅的格调"为"崛起的"美国赢得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催稿     
钱君稥是以音乐美术编辑的身份进开明的。但受着诸前辈同人的熏陶,渐渐对文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有新的语体诗、散文、小品等等作品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成为当时不少杂志小有名气的撰稿人。钱君稥的新诗虽质朴,却能于色彩上、乐感上造出一种意境,很受当时主编《小说月刊》的叶圣陶的欣赏。当时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主编《妇女》杂志,因郑振铎赴欧游学,同时又代他执着《小说月报》的主编之职。那时,钱君稥正在为《妇女》杂志写着一个关于西洋美术史的连载,每期一篇,任务可不轻。由于开明业务的兴旺,钱君稥的编务随之越见繁忙,竟把…  相似文献   

11.
高信 《出版史料》2009,(1):56-60
钱君匋为“书装”的一生 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漫漫六十余年间,钱君匋先生的“书装”创作承前启后,未曾稍歇,这在现代“书装”艺术家之中,绝对是首屈一指者;而当他甫进开明书店,方涉“书衣”,即出手不凡,作品即为书界认可,约稿求稿者接踵,“钱封面”声誉鹊起,这奇迹,此前无,此后亦无;而当时只有书画大家敢于挂出的“画例”,也被他的朋友们为他挂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音乐出版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著名音乐出版家、装帧艺术家钱君匋先生,1907年2月12日(清光绪三十二年除夕)出生于浙江桐乡屠甸镇。他的祖籍是浙江海宁。1925年,钱君匋入上海私立艺术师范学校攻读音乐、图画,师从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先生。1938年抗战时期,钱君匀在上海创办现今人民音乐出版社前身一万叶书店,任总编辑;1953年,任以万叶书店为核心的私私合营新音乐出版社总编辑;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与南京<开卷>杂志执行主编董宁文共同主编的"开卷读书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正是高张"书文化"之帜,为今年"世界读书日"国民阅读活动而创意选题并策划出版的一套好书.  相似文献   

14.
钱君匐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一位集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诸多艺术于一身的多面手。由于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中国近现代书籍整理编目工作,几乎天天在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上看到人称“钱封面”的钱君匐先生设计的封面,故对他早已熟知。  相似文献   

15.
喻乐 《传媒》2004,(8):14-25
"并不是所有杂志都对你胃口,但总有一份为你而生:关于你这类人的生活与生存、价值与信仰、情感与趣味、成长与保健."<新周刊>在第161期的封面文章<人人都爱看杂志>中如是告白.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受众导向时代依然我行我素的托词,也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个性化阅读时代里仍然可以无为而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杂志的四封,向来被誉为"寸金之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期刊的四封,包括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等,-般用来刊登经营性广告.但<杭州劳动保障>的四封,不仅坚持刊登读者喜闻乐见的焦点和热点性新闻内容,而且还在设计形式上讲究艺术性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最近翻阅<战时记者>杂志,偶见该刊第3卷第1期载有一篇<新闻杂谈>,该文署名为"夏衍讲、影子记".经查由周巍峙主编的<夏衍全集>,发现未将此文收入,会林、陈坚、绍武同志编的"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夏衍研究资料>的"生平年表与著译系年"中,亦未见著录此文,国内有关研究夏衍的学术论著、传记中对之也都没有提及.所以,<新闻杂谈>可初步断定为夏衍先生的一篇轶文.这篇轶文的发现,为研究夏衍先生的生平、思想观点和理论贡献提供了-份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5月27日,<浙江档案>杂志社以"围绕中心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引导"为题,在宁海县召开了2010年<浙江档案>杂志通联工作会议. 会上,<浙江档案>杂志社社长、主编何力迈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9.
书衣:四两拨千斤 书,不仅是记录信息的载体,更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实体而存在。在书的各种结构元素中,封面是备受瞩目的。因为它是读者拿到一本书后最先感知的,是体现作品的媒介。封面设计大师钱君匋先生认为:“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封面,即所谓第一印象,是极其重要的。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封面设计就起到了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作用。”、“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情绪。好的设计可以引人入胜,爱不忍释”。他将封面比作是歌剧开幕前的序曲,“使人在未阅读  相似文献   

20.
杨春兰 《传媒》2006,(3):53-55
"土得掉渣"与"蛇吞象"传奇 如果不是特意提起,谁也不会把放在面前的这本红色封面、从印制到内容都朴实无华的<乡镇论坛>杂志,和那么多耀眼的光环联系在一起.初看上去,<乡镇论坛>确实土气,用总编米有录的话说,这是一本"土得掉渣"的杂志.封面上大红底色烘托着的那幅特写照片以及封二雷打不动地刊登的"七彩人生"图片,都是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场景,虽然不加雕饰,但真实、亲切,让人爱不释手;"本刊特稿"、"乡村组织"、"百姓关注"、"实话实说"、"法律顾问"、"致富样板"等栏目覆盖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