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敬源 《新闻窗》2011,(2):71-72
从去年9月起,贵州电视台开始在其时政新闻栏目《贵州新闻联播》中推出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本台短评”,把人们通常认为是报纸媒体所“专属”和“擅长”的新闻评论重新引入了电视新闻报道中,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媒体的观点。虽然电视评论的形式早已有之.但是这种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往往被认为是“不符合电视传播特点”的,因此在电视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2.
杨文萌 《新闻知识》2007,(2):13-16,79
一、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国内电视理论界人士认为,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开辟了“时政新闻”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焦点访谈》、推出《新闻调查》,一系列的新生栏目让新闻有了故事,有了深度。中国电视新闻的这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而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改革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则是地方电视台。2001年是新旧纪元之交,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的开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始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陆续出台,以及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的改革、改版,更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成为人们争相使用的体裁。时下,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ing)是新闻业务研究热门的话题之一。深度报道应“深”在哪?怎样才能“深”下去?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发掘“事实”的深度。二、“问题意识”是引向深度的思维方式。三、建立事实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的开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始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陆续出台以及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的改革、改版,更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成为人们争相使用的体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搞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非群体化传播中的电视新闻个性姚长盛,罗振宇1996年元旦,中国电视界发生的两件事情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其一,《新闻联播》栏目改版,它标志着传统电视新闻的最后一处阵地也被卷人了改革的潮流之中;其二,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开播,这是继推出四套加密卫星频...  相似文献   

6.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多年,有个“小问题”一直使我颇感困惑。这就是各台每天播发的每条新闻的最后,说明消息来源,总有这么一句:“这是××台报道的”,或者“××台报道”,或者“这是××台予以报道的”。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来说,1994年以前在播发每条新  相似文献   

7.
田程 《新闻窗》2007,(2):50-51
电视新闻在各类电视节目中拥有数量庞杂而层次丰富的受众,任何一位电视观众都期望从中获取自己最想得知的信息,电视新闻节目也一直都被我国的电视台奉为“立台之本”。中国电视新闻自1958年诞生以来,作为党和国家政治、舆论最有效的宣传工具,就一直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种导向直接影响了随后近40年的电视新闻形态。从1976年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联播》起,几乎我国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都如出一辙,整个新闻节目都是以传达会议、外交事务、宣传党政为主要内容。作为我国电视观众获得最权威信息的主要来源,中央电视台以其绝对的权威地位使地方电视台完全充当其“传声筒”的角色。诚然,当时的电视新闻模式是由当时的国家政治环境决定的,电视新闻资源的稀缺也是形成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面对这种单一甚至有些呆板的节目,当时一些普通百姓观众评论《新闻联播》的新闻是:台上台下,横幅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新闻播音员也是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地播报新闻,具有浓重的说教色彩。因此,从内容,形式,观点等方面来看,当时的新闻节目都似乎是一架架宣传的“机器”,而难觅“人性”的踪影。  相似文献   

8.
于丹丹 《今传媒》2016,(8):134-135
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品牌的象征,2011年“走转改”启动实施以来,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改版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本文选取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的三档新闻栏目《新闻联播》《每周质量报告》《焦点访谈》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了央视新闻节目改版后在新闻图像应用上的新特点:新闻图示的应用让“大数据”新闻简单易懂,使人眼前一亮,新闻所要传达的信息能够一目了然;借力新闻记录电影的形式,跟踪记录,真人真事,真实还原,现场冲击力强,让观众有了最真切的“使用体验”;为了化解严肃呆板的形式,营造轻松、活泼、亲民、和谐的新闻播报形式,引入 FLASH 动画和新闻漫画等多种形式,以专家视角、平民化呈现,幽默诙谐的方式让受众的亲切感倍增。  相似文献   

9.
当前,电视新闻出现了许多发展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趋势之一: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所谓立体化,就是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扫描”,既报道其“正像”,又报道其“反像”;既反映新闻本身的事实,又报道新闻以外的其他相关背景,从而把这一新闻事件“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报道出去。1999年元旦清晨6∶30至8∶30,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元旦升旗大型报道《走入一九九九》,堪称电视新闻报道立体化的一个成功范例。这组新闻以现场直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深圳大剧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6,(11):43-43
中央电视台:国家台风范 绿色收视率 2006年在“品牌化战略”与“绿色收视率”的双重导向之下,中央电视台整合频道资源,突出频道特色的成效日显CCTV-1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以创新、整合赢得了新的突破;浓墨重彩书写晋商故事的《乔家大院》和轻松幽默的《武林外传》的热播,以不容小觑的气势为中央电视台赢得了电视剧收视的开门红;竞争激烈的综艺娱乐节目市场,CCTV-2的《梦想中国》将全民娱乐推向了高潮;如火六月,世界杯的到来为中央电视台成功上演了一场体育收视的盛典;新闻频道,以打造中国电视新闻第一品牌为目标,今年6月5日进行了开播以来最大力度的改版,创新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CCTV~10的“百家讲坛”异军突起。上半年全台平均收视份额达到36.07%,实现了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增长,进一步增强了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央视新闻是中国电视新闻的“国家队”、“排头兵”。2013,央视《新闻联播》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上作了新的尝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自从增加了《晚间新闻》节目以后,我这个本来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人,如获至宝,心想这下可以看到在《新闻联播》中所看不到的最新的新闻了。所以,只要客观条件允许,我几乎天天都看。可是,我这个满怀希望而看的人,往往失望而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栏目办得名不副实:很少有当天晚间发生的新闻,播出的新闻大体有以下四类:一、重复《新闻联播》中的非重要新闻;二、晨报报摘;三、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没能上《新闻联播》的一般领导人当天的迎来送往活动;四、用“最近”、“前不久”作为打马虎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创办的第二十七个年头。创办于1978年元旦的《新闻联播》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同年,历史的巧合使之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忠实记录者,同时也肩负着中国电视新闻改革领路者的重任。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功能与地位,加上编播人员的敬业奉献,使它的收视率、影响力一直雄踞中央电视台各栏目之首,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新闻名专栏。十六大以来,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直接关怀、指导下,《新闻联播》不仅保持权威性、全面性,而且注重报道题材的开掘,呈现出新的特点。一、压缩会议报道,落实“三贴近…  相似文献   

14.
9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南朝鲜汉城金浦机场发生爆炸事件》的新闻,但播出方式有些特别:七点二十五分左右,播出的是口播新闻;七点三十分播出的是图象新闻。开头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各位观众!现在播放本台记者刚刚从汉城传回的电视新闻。”所以用“电视新闻”提法,是以此区分几  相似文献   

15.
据1996年4月22日的《中国电视报》报道,从5月6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将新设立一个45分钟的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此举旨在加快电视新闻栏目化趋势的力度,使电视新闻栏目化建设更趋发挥整体传播效应。笔者拟就此作一探讨。 所谓电视新闻栏目化,是指电视新闻节目定期、定时、定量播出并冠以固定的栏目名称,赋予栏目特定的方针、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节目形式,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发展必然性。本世纪40年代末,世界上最早的专栏节目——美国的《骆驼新闻大篷车》出现,开始了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探索。我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70年代末创建,虽然获得了观众的青睐,成为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但很长时间它是“一花  相似文献   

16.
一个观感极佳的时段————《新闻30’》周迅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创“新”,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中央电视台《新闻30’》节目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它以迅速快捷的报道风格,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及时准确地捕捉社会热点,赢得了广大观众,将电视新闻改革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背景材料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强调利用新闻现场音响、画面的同时,背景材料运用得当,能使现场报道具有深度效应。 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是指在相对于新闻现场而言已经发生或者已经过去的无法“抢”到或“抓”到的镜头。 纵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长江走向新世纪》、湖北电视台播出的《洪湖及时处理一起假棉种坑农事件》、《假种子坑农,农民打官司胜诉》、《“打工妹”成为技师之后……》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其之所以产生深度效应,引起社会关注,赢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除了其他方面的综合因素外,笔者认为,主要还在于背景材料的处理与妙用。 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背景材料的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度报道的关键。 深度报道的“深度”是一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多侧面的蕴含着事与理的思辨“深度”。因此,一篇报道是否属于深度报道,是否具有深度效应,关键  相似文献   

18.
4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里,播发了一条“河北驻军某部抢救车祸受伤群众”的电视新闻。画面里,有大同矿务局马脊梁矿党政负责人到河北驻军某部表示感谢的镜头;有车祸发生时干部、战士紧张抢救的场面;也有大同矿务局职工医院全力救治伤员的情景。但观众却不知道,拍摄这条新闻的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电视台记者周峰,竟也是这条电视新闻应该表扬的“新闻人物”。因此,我要补写一篇《一条电视新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浙江电视台《新闻纪事》、山西电视台《记者新观察》等一系列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专栏的相继开设,电视评论这一全新的节目样式在国内电视界雏型初成,中国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干预生活、引导舆论的崭新之旅。从1993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三档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时刻》、《焦点访谈》和优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称之为“加强新闻评论的三大步”。这无疑是中国电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三大…  相似文献   

20.
戴贞健 《新闻窗》2007,(1):43-44
“台上台下,布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电视新闻,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拿《贵州新闻联播》举例,每天会议新闻安排按领导级别排序,从上到下一算,一期20分钟的节目往往已经用去十几分钟,轮到地、州、市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