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网上国际审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丽  张凤莲  杜文涛 《编辑学报》2005,17(3):214-215
总结近2年网上国际审稿的情况,分析网上国际审稿的优势和不足.网上国际审稿速度快、质量好,但审回率偏低.在开展网上国际审稿时,应准备好稿件、审稿单和有关信件,还需及时催审和回复审稿专家的信件,尽可能加强与审稿专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妇产科杂志审稿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潘伟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02,14(1):29-31
为探讨科技期刊审稿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抽取200份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审稿单及60篇论著类文稿的144份专家审稿意见,分别对审稿时间和审稿质量进行分析.除去初审退稿外,外审时间最短7 d,最长206 d,平均42.7 d,一篇文稿从来稿到刊出平均最快要7个月;60篇论著类文稿的专家审稿单144份,共提出审稿意见263条,最少1条,最多7条,平均1.83条(两审意见重叠时,按1条计算).建议:1)根据来稿总量调整初审退稿比率;2)建立标准化审稿程序;3)完善和扩大审稿队伍;4)建立专业副总编评审制度;5)提高编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稿件退修是全面规范和提升稿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科技期刊编辑角度分析了科技期刊稿件退修时影响稿件退修有效性的主要问题:编辑不注重自身学术能力提升,盲目照搬审稿专家意见;业务能力不高;忽视修回稿件审查。文章提出在稿件退修过程中编辑应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准确把握审稿专家意见,提高工作效率,认真比对修回稿件,合理修改稿件。上述对策的实施可有效提高科技期刊稿件退修的有效性,提升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审稿者年龄与审稿意见看审稿队伍建设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探讨审稿者年龄对审稿质量是否有影响。对64期中华系列杂志巳刊发论文的4060份审稿意见,按A组(审高者35-49岁)和B组(50岁以上)2组分别进行分类整理。结果为不同年龄组对审稿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在设计方法及提出修改意见方面,A组提出的建议较B组少,而在对统计学方法提出修改建议以及对参考文献进行审核方面,A组提出的建议较B组多。提示应该大胆启用年轻的审稿专家,从而可以使审稿队伍趋于年轻化。  相似文献   

5.
努力克服高校学报稿件处理中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倩 《编辑学报》2004,16(4):254-255
由于人情关系等原因 ,使得高校学报编辑部在稿件处理中常常受到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学报的整体质量。要克服这些因素的影响 ,学报负责人首先要以身作则 ,严把质量关 ;应实行责任编辑和审稿专家署名制 ;在专家审稿环节中实行“内审”和“外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杨锐 《编辑学报》2012,24(6):571-572
对于请多位外审专家进行审稿的学术期刊,让专家的审稿意见和编辑的意见在该稿件的评审专家之间共享及择优将审稿意见及作者的答复在刊物或刊物网站上公开发表,称为审稿意见的深度利用。认为审稿意见的深度利用可促进学术交流、树立期刊形象、提高专家的审稿积极性和审稿水平,并有助于提高编辑的初审能力。列举了审稿意见深度利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双盲与非双盲法审稿在审稿质量上有差异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审稿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994年11月以前,本刊与其他中华系列杂志一样一直沿用非双盲法审稿.审稿流程为:作者投稿时只送一份稿件,并在稿件正文内注明作者单位和姓名,编辑部在初审后,先将稿件送给第一位审稿专家审阅,第一位专家审阅完毕将稿件寄回编辑部后,再送第二位专家审阅(包括第一审的审单),即审稿人之间非盲,审稿人知道作者姓名,但作者不知审稿人姓名.论著类稿件一般送二审,个别送三审(前二审意见不一致时),个案送一审.专家审毕,上审稿会定稿.  相似文献   

8.
学术稿件专家外审存在的问题与编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生 《中国出版》2012,(14):14-17
稿件的专家外审,是目前学术期刊稿件审理的重要方式。学术期刊稿件的专家外审存在着编辑信息不完全导致审稿信息成本的增加,审稿专家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影响稿件的最优选择和学术资源的最优配置,委托—代理导致的责任外化等问题。编辑可以通过对稿件的初审、对审稿人的选择、以及对审稿专家意见的转化等,实现对稿件学术价值的把握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学报专家审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是反映高等学校科研及教学成果的重要阵地,专家审稿对于提升学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学报的专家审稿存在着审稿意见简单化、审稿周期过长,主观意识过强等问题。要提高专家审稿的效率和质量,必须建立动态专家审稿库,采取双向匿名审稿方式,并且强化编辑自身职能,做好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同行评议时间控制应贯穿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前、中、后全过程,而“审稿中”的时间控制是同行评议全程管理中易忽视的薄弱环节。对于该阶段的进度控制,编辑部可通过扩充专家邀请数量、提前设置增审、压缩增审周期来影响审稿进度。本文将围绕这3种方法调研其实施现状,以反映审稿进度控制现状并发现问题。结果显示,大多数期刊首次邀请专家人数仅等于要求回收意见的份数,审稿异常稿件需消耗1个审稿周期后才会被设置增审,审稿周期较长期刊的增审周期也未适当缩短,这些反映编辑部对处在“审稿中”稿件的时间管理处于近乎“虚空”的低干预状态。本文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期刊首次邀请专家人数宜大于要求回收意见份数但不是越多越好;分类确定提前增审对象及时间点;增审周期可控制在≤21 d;挖掘采编系统智能化辅助功能,减轻人力负担。多措并举,优化审稿进度控制效果,提升审稿运行效率,助力我国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11.
对现行审稿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宋双明  刘阳娥 《编辑学报》2003,15(5):359-360
针对我国现行的封闭式审稿模式的缺陷与不足,借鉴国外期刊的审稿模式,提出改进、完善审稿制度的方法。用连续审稿方式取代平行审稿方式,审稿内容首先在审稿人之间公开,在征得审稿人同意的情况下,审稿人姓名与审稿内容向作者公开。在此基础上逐步实行网上公开式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刘春林 《编辑学报》2016,28(4):346-349
学术期刊的出版中,审稿人故意拖延、提交不客观的审稿意见、使用作者的观点等不端行为时有发生.针对此,给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开发及其使用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介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数据库设计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其使用方法。开发的数据库具有目的性强、用户注册和数据添加维护开放、动态更新修改专家信息、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有保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专家审稿意见是科技期刊在同行评议过程中学术价值最高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在目前多数科技期刊普遍实行的盲法审稿方式下,审稿意见只在专家、编辑和作者之间传递,造成学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今同行评议方式向着更多元、更公开的方向发展,公开发表专家审稿意见可以作为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尝试和突破,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本文建议采取先“精选”后“普及”、逐步推进的审稿意见发表方式,总结出精选审稿意见的遴选标准和程序,讨论了公开发表专家审稿意见对编辑工作的意义,以期为促进同行评议模式的转变,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决审:决定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主要环节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对于某一特定期刊,只有主编或副主编等的决审才可能全面衡量来稿,做出适合自己期刊的最恰当的选择,这是决定期刊质量的最根本的环节。编辑界对“完美”外审专家的期待不切实际,外审专家有权选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意见,编辑界应该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依《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的审稿档案资料,将外审意见的表达方式划分为5个类型。提出了决审者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医学期刊外送审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调查单盲法与双盲法审稿对审稿结果的影响,了解审稿人年龄、职称和学历与审稿结果的关系,随机抽取6家医学期刊编辑部100份文稿,按单盲、双盲方式分别送给2位审稿人审阅,把审稿单中论文质量评分表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单盲法与双盲法审稿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职称、学历及年龄审稿人审稿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与评分结果无相关关系(r=0.064,P=0.365)。结论是,该研究的审稿评分结果与审稿人的年龄、职称、学历及审稿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美国的亲身调研和实践,介绍和分析美国高校终身教授制度、高校教授招聘制度、研究机构科技人 才计划中的同行评议,总结美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同行评议的应用方式,并对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提出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景周  崔建英 《编辑学报》2020,32(5):539-542
同行评审意见是期刊编辑用稿决策的重要依据,同行评审专家的来源和遴选与评审结果的质量和公平性密切相关。编辑为稿件遴选出评审意愿、专业、能力匹配,且时间充裕的审稿专家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本文基于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内容、动机及情感分析,提出一种同行评审专家的遴选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小同行”专家的发现,降低不同学术范式导致的同行评议误判率,为编辑的稿件送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子斌 《编辑学报》2008,20(4):314-316
列举出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在审稿环节种种自觉和不自觉损害审稿专家利益的行为,分析了这些行为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以期保护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和期刊社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识别学术论文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分析不同被引频次下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在同行评审报告中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加深对同行评议机制的认识,为评估论文学术质量、量化评审专家贡献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首先,将同行评审意见类型划分为正面评价、负面评价、要求/建议(主、次要方面)、问题/疑问、陈述六个类别,经人工标注、获取训练、测试语料后,对比分析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同行评审意见类型自动识别上的效果;其次,将同行评审报告涉及的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进而对被引频次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累积分布、K-S检验、负二项回归分析不同被引频次学术论文对应的同行评审报告中同行评审意见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结论]SciBert模型识别效果最佳;在基于Spearman的相关性分析中,评审报告中正面评价的分布占比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的弱正相关,负面评价的分布占比与被引频次具有显著的弱负相关;通过累计分布发现,多数情况下,当累积概率相同时,高被引分区中正面评价的分布占比大于低被引分区、负面评价的分布占比小于低被引分区,K-S检验能够检测到这种差异;在负二项回归分析中,正面评价分布占比、负面评价分布占比分别对被引频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行评审报告中正面评价、负面评价的分布情况与其对应论文的被引频次存在相关性,被引频次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论文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