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贤妍 《兰台世界》2007,(5S):58-59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公,北宋名臣,一代文宗。他本是庐陵(今江西永丰)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一生或在朝为官,或在外任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日,游历过不少通都大邑、名山大川,却对颍州(今安徽阜阳)情有独钟,先后八次到过颍州(据李兴武《欧阳修与颍州》考证),并最终将颍州作为归养之地、终老之所。可以说,欧阳修一生不论是宦海沉浮,还是归隐田园,都有着浓浓的“颍州情结”。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时期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考据等领域,代表著作有《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跋尾》、《欧阳文忠公集》等。本文仅就欧阳修的藏书题跋略作论析。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平生交友谨慎,自称“某尝自负平生不妄许人之交,而所交必得天下之贤才”。一旦与人结交友好,不以贵贱生死而改变情愫。欧阳修的朋友,多是正直耿介、才华横溢的士大夫,也有家境贫寒、仕途蹇乖、屡遭贬谪、英年早逝的悲剧性角色,梅尧臣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北京档案史料》2007,(4):155-156
事由:抄发修订免费医疗实施办法并将规定各项通知照办由。 一、本市修订免费医疗实施办法,业经北京市人民政府于第一五七次行政会议批准,并以(53)府秘张字第三○九号批复本局准由内部掌握试行在案。  相似文献   

6.
蔡玫玫 《大观周刊》2011,(24):38-3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欧阳修主盟文坛的时候,他就明确表示把将来领导文坛的责任交付给年轻的苏轼,并预言苏轼的成就将超过自己。苏轼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望,宋文、宋诗和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所以当后人说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  相似文献   

7.
洪业 《中国索引》2006,4(3):54-59
(四)抄片。抄片由抄写员办理,其问题甚简单。只要懂得钩标符号,抄得错误少,更于每片上加板心中所注明之卷叶,这一步的工作就算完了。我们用普通纵三英寸横五英寸的片子。再以《说苑》各录为喻,举抄成的片子四张如下:  相似文献   

8.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讥讽酸秀才有一个秀才本来才疏学浅,却最爱卖弄风骚。有一天,他去访休闲在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走到半路上正遇着欧阳修。欧阳修问他去哪里?他脸带傲气,说去访欧阳修。看他那个模样,仿佛会因他的光临,使欧阳修沾光不浅似的。欧阳修笑笑,也不点破,顺水推舟地...  相似文献   

10.
《档案》1997,(Z1)
国民政府行政院、考试院关于抄发《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给甘肃省政府训令(一九四二年九月九日)《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现经本两院制定公布,应即通饬施行。除分令外,合行抄发该项组织规程,令仰知照,并转饬所属一体知照!此令。附:抄发《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一份。附: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组织规程第一条本规程依《公务员内外互调条例施行细则源九条第三项之规定制定之。第二条公务员内外互调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承行政院院长及考试院院长之命办理关于互调人员员缺之决定事…  相似文献   

11.
书入"南图"成完璧 丁氏昆仲八千卷楼之所以驰名东南,名满天下,不仅在于其藏书卷帙宏富,充笥盈架,更因为他们兄弟对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抢救、掇拾、抄补和重建做出了异于常人的贡献,堪称泽惠后世,功德无量。丁申(18241-1887),字竹舟。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富商大户,书香门第,家世有藏书之习。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谧文忠.庐陵(今江西吉水)人.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献学家,在目录编修、校勘方面作出过较大贡献.曾长期以馆阁校勘之职预修,从事过整理国家藏书和撰修书目工作,如<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等.正是由于欧阳修长期从事校书、修书、著书活动,使他对目录学工作认识更为深刻,其对目录、校勘方法进行了创新,并取得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末,上海博物馆等举办的《晋唐宋元国宝展》中,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书法《欧阳氏谱图序》是其中之一(见影印件)。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据明代宋濂在该书法跋中提到:“欧阳文忠公谱图序作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一百三十一年后,欧阳修的同乡,南宋丞相周必大把该书法作品与欧阳修于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书写的“夜宿中书东阁诗”联为一卷装裱,至今已近千年。该书  相似文献   

14.
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的过程中,用数字或字母表示档案来源、类别、排列次序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组符号。在档案馆各项工作中,档号作为档案保管单位的标识符号,直接与档案的移交、接收、著录、编目、统计、保护和提供利用等工作环节发生联系。规范档号编制对实现档案科学和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谈些个人的看法。一、档案馆档号规范化标准的选择国家档案局1995年发布的“档号编制规则”中明确规定档号有三种结构:(1)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页)号;(2)全宗号———类别号———案…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平生交友谨慎,自称"某尝自负平生不妄许人之交,而所交必得天下之贤才".一旦与人结交友好,不以贵贱生死而改变情愫.欧阳修的朋友,多是正直耿介、才华横溢的士大夫,也有家境贫寒、仕途蹇乖、屡遭贬谪、英年早逝的悲剧性角色,梅尧臣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读到这个墓志拓本,是在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中国出士墓志(河南卷)冲。说起来,它的问世距今也有十余年了。1985年,河南省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发现了这方题为《宋朝请大夫管句南京鸿庆宫欧阳公墓志》的墓志,墓主就是欧阳裴。熟悉金石学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欧阳裴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欧阳修的第三子,《集古录目》的作者。庆历七年(IO47)他出生之时,写僻翁亭记》的欧阳修正在滁州当太守。熙宁五年(1072)欧阳修逝世之时,他年方二十六岁。中国金石学中的重要著作《集古录目》,就是…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  相似文献   

18.
答卷须知     
一、请答卷者在卷纸上方将本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及详细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填清楚。参加对象除军报和本刊的正式编辑、记者、职工外,军内外所有读者均可参加。二、答卷一律用16开纸以钢笔书写,切勿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否则,答卷无效。三、卷面字迹要清晰,字迹无法辨认者不给分,错字别字也酌情扣分。四、答卷时一律不抄题,但要依次写上试题序号,如一道题有几个内容的,请用分号将答案分开。不会答的题,也要将题的序号抄上,答案可空,如试题序号抄错,答案扣分。五、填空题的空,在试题上用()表示,每个括号需填多少字,就填…  相似文献   

19.
柴焰 《新闻爱好者》2005,(11):22-22
讣闻报道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品种。在西方,讣闻是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除了时政新闻之外,讣闻报道深受西方报纸读的喜爱。例如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讣闻版(Obituaries)刊登的讣闻报道每年都会结集出版,非常畅销。中国自古对讣闻就很重视,其体形式主要是哀辞、祭、碑志等。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欧阳修的《祭石曼卿》以及袁枚的《祭妹》都是传世佳作。20世纪初的中国报章(例如《申报》和《大公报》)也常有讣闻登载。  相似文献   

20.
读《六一诗话》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文坛巨率欧阳修以诗、词、文及史学著称于世,而于诗论诗话亦颇有建树。其中尤可道者乃其熙宁四─—五年(1071-1072)间退居汝阴时所作的《六一诗话》。虽然这是一本如著者所自称的“集以资闲谈”的诗话,并非作者特别经意用心之作,但今读此书,甚感于治诗话、诗论及史学颇有助益与启发,尚有可注意与议论者。兹略抒鄙见一二,以就教于同好。我国古代是个以诗闻名的国家,说诗论诗之事早已有之,并非自宋代始。但以“诗话”标明的说诗之著作则始于欧阳修的这部(六一诗话)。受(六一诗话)影响,此后以“诗话”命名的说诗之作纷纷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